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專項復習:議論文閱讀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現(xiàn)代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內(nèi)容預覽:

第二節(jié) 議論文閱讀

一、信息鏈接

中考信息:

議論文閱讀的考查點有:

1、明確文章的中心論點或分論點,找出或概括與論據(jù)相關的觀點。

2、概括事實論據(jù)或為文中某個觀點補充事實論據(jù)或道理論據(jù)。

3、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論證結構,弄懂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系。

4、理解關鍵詞句。

5、理解文章內(nèi)容,從文章的觀點、傾向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6、就文章某一觀點或與此相關的某一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考點及在中考中所占比例:

議論文一般出現(xiàn)在A卷,常與說明文在同一板塊,分年交叉出現(xiàn),分值在12分左右。

題型:

命題常以主觀題形式出現(xiàn)。近幾年,議論文閱讀有加深的傾向,文體有選擇哲理散文的趨勢。一些地區(qū)將它作為B卷閱讀題。

基礎信息:

1、關于議論文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議論文一般都由論點、論據(jù)、論證組成,稱為議論文三要素。議論文是一種實用的文體,它的范圍很廣,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般性的政論文、評論、雜文、演講稿、讀后感、序跋等。

二、解題程序

議論文的閱讀步驟:

1、通讀全文,明確文章的論題進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論點。

2、明確文章從哪些方面圍繞中心論點來進行論證的,也就是分析觀點與材料的關系。

3、根據(jù)作者的傾向,體會議論文的語言,探究關鍵句的內(nèi)涵。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自身經(jīng)歷,多角度思考作者的論題或辯證地看待作者的觀點。

§2·1 明確論題,把握論點

應考策略:

1.論題與論點

論題是文章所要議論的問題,是論述的話題,是論述的一個范圍。而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只有準確地把握文章的論點,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見解和所要解決的問題。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了解論題有利于準確把握論點。

2、如何把握文章的論點

(1)注意論點的表述形式。論點是一個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的陳述,在形式上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一般從肯定的角度陳述。

(2)注意研究標題。議論文的標題一般可分為以下四種:①論點型。即標題就是全文的論點。這類標題直截了當,有利于讀者快速、準確的把握全文主旨。②論題型。即標題只點明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討論的問題或范圍,論點則包含在正文論述之中。這類標題留有較大空間,可啟發(fā)讀者思考。③疑問型。題目是問句形式,其答案便是文章的中心論點。④比興型。即文章標題只表明文章寫作的因由或論述的切入點。其好處在于含蓄朦朧,引人入勝,論點則要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深入挖掘其內(nèi)涵。

(3)注意論點在文章中的位置。論點的提出,有時在文章的開頭,這就是所謂的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的寫法;有時在文章的結尾,這就是所謂的歸納全文、篇末點題的寫法,這種寫法在明確表達論點時大多有“所以”“總而言之”“總之”“因此”“歸根結底”等表總結性的詞語;有時在文章中間,往往起到過渡的作用;有時文章標題本身就是全文論點。也有少數(shù)議論文在文章中不能直接找到論點,只能通過認真閱讀文章,領會文章內(nèi)容才能歸納出中心論點。

3.理清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

對中心論點來說,各分論點都是中心論點的支撐材料,閱讀和分析分論點,要注意它們彼此間的關系。

歷史回音

(2018 襄樊)

辯證看壓力

邵景均

①人生在世,大都喜歡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極少有人愿意為他人所逼、受環(huán)境所迫。但是,外界壓力是客觀存在的,一般來說不受人的主觀意愿支配,具有某種必然性。換個角度,用發(fā)展的、辯證的觀點看,外界壓力也有可能是人們獲得發(fā)展與成就的機遇和先導,并不一定都是壞事。

②從歷史上看,生存壓力帶給人類發(fā)展進步。在惡劣環(huán)境下,有巢氏“構木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鉆燧取火以化腥臊”;在饑餓之下,神農(nóng)氏“制耒耜,教民農(nóng)作”。可見,外在壓力迫使人類學會了蓋房子、煮食物、種糧食。人類社會能有今天這樣發(fā)達的科學技術、生產(chǎn)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與人類克服外來壓力的奮斗過程相關。

③對于做學問來說,壓力之下能產(chǎn)生出重大成就。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史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曹植的七步詩,更是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壓力下產(chǎn)生的。曹植富于才學,受其父曹操賞識,然而卻遭其兄曹丕忌恨。曹丕稱帝后,一日召曹植,命他于七步之內(nèi)成一詩,否則處死。曹植于悲憤之下,寫成了著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面對生死而成就的詩,不但保住了曹植的性命,也為中國文壇留下一篇千古佳作。

④毋庸諱言,如果沒有外界的種種壓力,許多人生活的基本軌跡就是循規(guī)蹈矩、安于現(xiàn)狀,而不是改變現(xiàn)狀、推陳出新。鐵人王進喜當年說過:“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有了壓力,就有了革命、創(chuàng)造、發(fā)明與發(fā)憤的動力,就有了創(chuàng)作和改變的愿望與毅力。壓力能夠使人明確前進的方向。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壓力能夠讓人生發(fā)出超常的毅力。被動和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煉機會,使人更能堅強不屈,表現(xiàn)出堅韌的美德。因此,壓力能夠激發(fā)出人們平常難以顯現(xiàn)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⑤不同的人面對壓力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當然結果也就大不相同。同樣面對苦難和不幸,有的奮力抗爭,成了強者、智者、英雄;有的則被壓垮,成了乞丐、懦夫、失敗者。如同巴爾扎克所說“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面對壓力,我們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抓住機遇,有效應對,使壓力變動力,從而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巨大潛力。

(《人民日報》2018年4月8日第7版)

22.通讀全文后,你認為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23.細讀第④段,請找出本段的分論點。

24.文章第①段劃線的句子起什么作用?

思路點撥:1.本題考查準確地找出文章的主要觀點,題目后面特別提醒考生要從原文中尋找,這就降低了試題的難度,即答案就在文中,不需要自己概括了。文章論點的尋找方法,一看標題,二看開頭,三看結尾。在這篇文章里,中心論點的位置標識非常明顯,文章的首段末句即為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2.本題考查具體段落分論點的捕捉,很顯然,段末的“因此”一句,即為該段的總結句,觀點明確,可以作為本段的論點。3.本題考查文章中心論點的引出方式,文中從人類的普遍心理來談,比較容易為讀者所接受。

答案要點:1.用發(fā)展的、辯證的觀點看,外界壓力也有可能是人們獲得發(fā)展與成就的機遇和先導,并不一定都是壞事。2. 壓力能夠激發(fā)出人們平常難以顯現(xiàn)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3.引出中心論點。

模仿訓練:

(一) 小議傳統(tǒng)教育

周遠斌

①傳統(tǒng)讀書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時飽學于身者,數(shù)不勝數(shù)。從近、現(xiàn)代之交的學者身上,還能看到這一點。

②陳寅恪先生,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飽學者。陳家重視對子孫的教育,不但開設家塾,而且還辦學堂。倡導新文化運動的魯迅和胡適,亦受惠于傳統(tǒng)的讀書教育,孩童之年在學識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積累。魯迅七歲入私塾讀書,《百家姓》、《神童詩》等書即此時期讀的。胡適四歲入私塾,期間讀完了四書五經(jīng)、《孝經(jīng)》和《資治通鑒》。

③一個人讀書怎么樣,關鍵在讀書習慣、讀書能力和讀書情趣的培養(yǎng)。孩童時期是一個人開發(fā)心智、引導情趣、培養(yǎng)習慣和技能的最佳年齡段,若能在這一年齡階段培養(yǎng)出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嗜好,鍛煉出一定的讀書技能,這將會影響其終生。傳統(tǒng)讀書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錢鐘書的父親錢基博先生,一生“暇則讀書,雖寢食不輟,怠以枕,餐以飴”,錢基博先生讀書之勤奮,與其童年之時所受的傳統(tǒng)讀書教育有直接關系。

④古代讀書,重記誦。孩童時期讀書,以記誦為主,待成人后,讀書也特別強調(diào)記誦。只有記誦精熟,才能融會貫通,章學誠深知記誦之重要,把記誦比作“學問之舟車”。

⑤古代讀書,還重朗讀。朱光潛先生曾說,朗讀“是學文言文的長久傳統(tǒng),過去是行之有效的”。“五四”以后,朗讀漸不為讀書者所重。

⑥古代讀書,更重學養(yǎng)。誦詩讀書以養(yǎng)心繕性,為古代讀書人之共識。錢基博先生繼承了古代的讀書精神。陳寅恪先生也特別重視學養(yǎng),曾言:“學德不如人,此實吾之大恥。”

⑦記誦乃積累之功,朗讀乃反復之功,學養(yǎng)乃學識修為之功。取傳統(tǒng)閱讀之長,我們的讀書會有更大的進步。

1.閱讀全文,將表明文章中心論點的句子寫在下面。

答:

2.結合自己的讀書經(jīng)歷,就文章內(nèi)容的某一方面談談你的見解。

答:

(二)學習語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這樣的信,信上說:“我很想學語文,希望你來封信說說怎樣學。”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學好語文了。又常常有這樣的請求,要我談談寫作的方法。我談了,談了三個鐘頭。有的人在散會的時候說:“今天聽到的很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哪有這么容易?哪有這么快?希望快,希望馬上學到手,這種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學習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畫一道符,吞下去就會了。學習是急不來的。為什么?學習語文目的在運用,就要養(yǎng)成運用語文的好習慣。凡是習慣都不是幾天工夫能夠養(yǎng)成的。比方學游泳。先看看講游泳的書,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書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時候很勉強,一次勉強,兩次勉強,勉強浮起來了,一個不當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強階段過去了,不用再想手該怎么樣,腳該怎么樣,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這才叫養(yǎng)成了游泳的習慣。學語文也是這樣,也要養(yǎng)成習慣才行。習慣是從實踐里養(yǎng)成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yǎng)成習慣,而且全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寫完一句話要加個句號,誰都知道,一年級小學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這么辦。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沒養(yǎng)成習慣。

②一定要把知識跟實踐結合起來,實踐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不斷學,不斷練,才能養(yǎng)成好習慣,才能真正學到本領。

③有人說,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掃就是十行。有人說,某人“倚馬萬言”,靠在馬旁邊拿起筆來一下于就寫一萬字.讀得快,寫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說讀書很熟練,不是說讀書馬馬虎虎;倚馬萬言是說寫得又快又好,不是說亂寫一氣,胡謅不通的文章。這兩種本領都是勤學苦練的結果。

④要學好語文就得下工夫。開頭不免有點勉強,不斷練,練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應手,心里明白,手頭純熟。離開多練,想得到什么秘訣,一下子把語文學好,是辦不到的的。想靠看一封回信,聽一回演講,就解決問題,是辦不到的。

⑤有好習慣,也有壞習慣。好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現(xiàn)在學校里不少學生寫錯別字,學校提出要糾正錯別字,要消滅錯別字。錯別字怎么來的呢?是不會寫正確的形體嗎?不見得。有的人寫錯別字成了習慣,別人告訴他寫錯了,他也知道錯,可是下次一提筆還是錯了。最好還是開頭就不要錯,錯了經(jīng)別人指出,就勉強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 “己”和“已經(jīng)”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點兒工夫記它一記,隨時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會錯才罷休。

1.這篇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3分)

答:

2.請根據(jù)選文第①段的論證思路,填寫出相應的內(nèi)容。(3分)

選文第①段先針對 的現(xiàn)象,提出中心論點;接著以 為例,論證了 的觀點。

§2·2 論據(jù)的理解與運用

應考策略:

1.關于論據(jù)

論據(jù)是議論文中用來證明論點、支撐論點的材料。分為道理論據(jù)和事實論據(jù)。事實論據(jù)指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史實及統(tǒng)計數(shù)字等;道理論據(jù)指經(jīng)過實踐檢驗的、正確性已為人們公認的革命導師的理論、名人的言論、科學領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識等。議論文中,論點和論據(jù)的關系是統(tǒng)率與被統(tǒng)率、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

2.區(qū)分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

一般的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區(qū)分起來比較容易。而引用名人的言論與名人的事例要區(qū)分開來,并不那么容易,引用名人的言論來證明論點的是道理論據(jù);引用名人事例來證明論點的是事實論據(jù)。

3.事實論據(jù)的概括

首先,要考慮到該論據(jù)證明的論點是什么,也就是說,概括出來的論據(jù)要緊緊圍繞中心論點;再者,注意概括的方法,注意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最后,用語力求簡潔。

4.分析為根據(jù)的作用

論據(jù)的作用,是用來證明觀點的正確或批駁錯誤的觀點。論據(jù)的作用分別是:①道理論據(jù)---增加論據(jù)的權威性,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②事實論據(jù)---真實有力地論證了論點(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具體化)③用事實或道理作對比的論據(jù)———從兩個方面比較,使其對與錯更加分明,使正確的觀點(作者的觀點)更容易被讀者接受。

5.論據(jù)的補寫

補寫論據(jù)要注意:論據(jù)要有說服力,要能很好地證明論點;論據(jù)要有代表性,力求大眾化,盡可能人所共知;必須真實,人物與事實要相符,不能張冠李戴,更不能胡亂編造;表述力求簡潔流暢。

歷史回音

(2019·天津)

酸甜苦辣說和諧

現(xiàn)在我們正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到和諧,不禁使人想起許多古代先賢圣哲的故事。最有意思的是晏子,他用不同口味的比喻闡釋了和諧的深刻內(nèi)涵。

齊景公曾問矮小而機智的晏子:“愛卿,我聽孔老夫子對他的學生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是什么意思?”晏子說:“所謂‘和’者,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

這話的意思是:君主如果是甜的,那么,大臣就應該是酸的;君主如果是淡的,那么大臣就應該是咸的。如果君主甜,大臣也甜,滿朝文武一個味,這個國家就沒有創(chuàng)造力,而且使得世風懶惰,投機取巧。

齊景公又問:“在朝政上,怎么才算是君甘而臣酸呢?”

晏子回答說:“姜太公說過:‘王者帥師,必有股肱①羽翼,以成威神。’舜有誹謗之木②,堯有欲諫之鼓。堯帝在堂上設一大鼓,誰要是想提意見,只要敲響大堂上的鼓,堯帝就會出來聽取不同意見。朝政決策時有不同意見,才會做到君甘臣酸。”

西漢劉邦取得天下后,總結成功經(jīng)驗說:“夫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④,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正因為如此劉邦才彌補了個人能力的不足。這樣一種君臣結構,是他得以戰(zhàn)勝項羽的主要原因。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⑤出主意,卻不知道珍惜,結果只能是霸王別姬。由此看來,君甘臣酸不光是聽取不同意見,而且更要注意人才能力的搭配,形成互相補充的格局。

君甘臣酸,不光是意見互補、能力互補,而且還要年齡互補;蛟S可以叫老甘少酸。

戰(zhàn)國時期,魏國東面的齊國治理阿縣的是一個16歲的少年,魏王聽說后,便揀軟柿子捏,進犯阿縣。結果大敗而回,魏王大驚。原來這位縣令名叫子奇,他上任時,相邀數(shù)名老者輔佐,其中有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將,有為吏數(shù)十年的能臣,有學富五車的才士,還有算計精明的商人。這一切足以使血氣方剛的少年縣令如虎添翼。

美國第二任總統(tǒng)約翰·亞當斯上任后,保留了前任總統(tǒng)華盛頓政府內(nèi)閣官員的原班人馬,致使亞當斯在行使總統(tǒng)職權時,總是缺乏溝通和理解,效率不高。

美國后來的總統(tǒng)吸取了亞當斯的教訓,在政府首腦組閣時,特別注意班子力量的搭配與調(diào)整。結果,效率很高,合作很好。

由此看來,君甘臣酸,原來是古今中外全人類的文化選擇。人生的搏斗,文明的復興,命運的驅動,都是在相互交流、相互沖突、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只有這樣,人類社會才能走向和諧。

(選文有改動)

注釋:① 股肱:比喻左右輔佐得力的人。② 誹謗之木:即誹謗木,也叫華表木;堯舜時豎立在交通要道上,讓人們寫諫言的木牌。③ 子房:即張良。④ ?(kuì)餉:糧餉。⑤ 范增:項羽的重要謀臣。

1. 晏子所說的“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的具體含義是什么?摘錄文中的語句加以整合,進行回答。(含標點不超過20個字)

2. 文章已經(jīng)列舉了我國古人的大量事例,為什么還要再舉出美國總統(tǒng)的事例?

3. 文中“劉邦、項羽”和“美國總統(tǒng)”這兩組事例,除了真實典型之外,在各自內(nèi)部組合上也有共同特點。你能做一點分析嗎?

4. 你能用簡潔流暢的語言再寫出一個能夠證明“君甘臣酸”的典型事例嗎?

思路點撥: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并分析段與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同時還考查語言概括能力,文中以晏子的解答、西漢劉邦的事例、戰(zhàn)國時期少年縣令的事例分別從意見互補、能力互補、年齡互補三個方面來闡釋君甘臣酸的內(nèi)涵,分析這三個相關的段落,特別注意第7段的總結,就能找出具體含義。2.本題考查對議論文中事實論據(jù)的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類題,找出結論和論據(jù),分析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即可。文章結尾得出了“君甘臣酸,原來是古今中外全人類的文化選擇”這一結論,如果只有我國古人的事例,顯然是不全面的,美國總統(tǒng)的事例恰好把論據(jù)補充完整。3.本題考查對事實論據(jù)的分析,解題時注意兩組事例的組合,第一組是劉邦和項羽,第二組是亞當斯和后來的總統(tǒng),兩組事例都是從正反兩方面來闡述。此題啟示我們:論據(jù)一般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說服力更強。4.本題考查知識積累和拓展思維能力,解答此類題的關鍵是例證要典型,有代表性,有說服力。

答案要點:1.君臣之間要意見互補、能力互補、年齡互補。2.為了證明“君甘臣酸是古今中外全人類的文化選擇”這樣一種觀點。3.都是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相結合。4.例如:唐太宗有魏征等一批敢于批評朝政的大臣,而他也善于聽取不同的意見,終于成就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

模仿訓練:

(一)做學問必須要坐得住

劉彥敏 王書生

①最近有媒體報道,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全身癱瘓的霍金在65歲生日之際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他計劃作一次太空旅行;艚鹗且粋神話,殘疾人和科學巨人兩種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為一體,他的科普巨著《時間簡史》被譽為人類科學史上里程碑式的驚世之作,他對“黑洞”的研究使人類對宇宙又有了深層的了解。這樣的功績和一個高度殘疾的人聯(lián)系在一起,確實能給人極大的震撼。

②探究霍金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我們固然可將之歸于他的天資聰穎,但我覺得霍金和他母親的解釋或許對我們更有啟發(fā)意義。

③“如果不是因為生病,我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霍金如是說。“如果他不生病,他可能不會這么專注,因為一個健康的人興趣是廣泛的。”他的母親這樣解釋。一句話,專注、安靜下來、丟去廣泛興趣,是霍金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v觀古今中外的科學大師,他們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對于科學事業(yè)有著執(zhí)著的追求和狂熱的投入。經(jīng)濟上可能有人一夜暴富,學術上卻不可能一夜成功。做學問是一個“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長期的研究過程,需要日積月累,需要老老實實下功夫,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在學術領域,研究者需要具備像霍金這樣的專注和恒心,才能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超越。

④反觀我們有些人,功利思想嚴重,心浮氣躁,三心二意,對一些域外新知不愿做緊密的跟蹤和研究,對本土的研究難題不愿做踏實細致的研究。即使是迫不得已要學習、鉆研一點東西,也往往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結果對諸多學問都只是一知半解,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科學精神而言,他們所能達到的境界與霍金相差豈止“十萬八千里”。

⑤因此,急功近利心理不除,學術界就難以成為一個清靜之地,而長此以往,勢必要殃及整個社會的創(chuàng)造能力。如何醫(yī)治?一個重要的地方就是真心像霍金學習,不僅要學他身殘志堅的意志,更要學他“術業(yè)有專攻”的專注精神,科研人員必須下恒心擠掉雜念,排除濁氣,甘心埋頭書房或實驗室,充分利用“別人用來喝咖啡”的時間,靜下心來,真心實意地搞點研究,做點學問。可以說,淡泊名利,潛心治學,這是一名學者取得成就的前提條件,正如著名科學家丘成桐所說“好的科學家首先要坐得住”。

(載《光明日報》2019年2月6日,有刪改)

1.有人認為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論據(jù)有些多余,你認為呢?請說說你的看法。

答:

2.請依據(jù)本文的主要觀點為本文再補充一個事實論據(jù)。

答:

3.請依據(jù)本文的主要觀點為本文再補充一個道理論據(jù)。

答:

4.文章引用了哪些論據(jù)作為論證中心的材料?請你分別歸納出來。

答:

5.古今中外的科學大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做學問必須要坐得住”。試讀正面的幾則材料,你覺得哪些能作為本文的論據(jù),為什么?

(1)毛澤東長沙讀書期間經(jīng)常到鬧市去讀書,能做到學習不受外界因素影響,培養(yǎng)了堅強的意志和毅力,為他后來成為一名偉大的軍事家奠定了基礎。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鬃

(3)管寧讀書,目不斜視,因朋友華歆讀書不專,他割席分座,與之絕交。

(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5)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后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鉆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答:

§2·3 理解論證方法和分析論證結構

應考策略:

1.關于論證

狹義的論證是運用論據(jù)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聯(lián)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邏輯關系的紐帶。

2.論證方式與論證方法的區(qū)別

論證方式是就議論文總體而言,即一篇議論文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要闡明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是以正面論述為主,還是以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言行為主。也就是說,論證方式可分為兩類:立論和駁論。

論證方法是指運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它和論證方式的基本區(qū)別在于:論證方式是指一篇議論文所采用的論證的基本形式。論證方法是指在論證過程中所采用的各種方法。

3.常見的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論 證 方 法作 用答 題 模 式

舉例論證:就是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的方法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列舉……(概括事例)證明了……(論點,如是分論點則定分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道理論證:就是用已被人們公認的理論或名言或定理公式來證明論點的方法。道理論證包括引用論證。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使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引用……(填論據(jù))證明了……觀點,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

對比論證:就是用正反一時伯仲 方面的事實和道理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的方法。起突出強調(diào)正面的作用。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diào)了……觀點。

比喻論證:就是通過形象的比喻來證明論點的方法?梢园训览碇v得能人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論證更加生動形象、淺顯易懂。使用了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比作……,證明了……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4.注意辨析駁論文的反駁方法的三種方式:①一是反駁論點;②二是反駁論據(jù);③三是反駁論證。不管哪一種方式,最終都是為了反駁對方的論點,從而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5.分析論證結構

議論文的整體結構大體分為三部分::①提出問題(引論),文章開頭部分,引出文章要論述的中心問題;②分析問題(本論),是議論文的主體部分,即運用充分論據(jù)證明中心論點的部分;③解決問題(結論),即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部分。在論證的過程中,常見的結構形式有兩種:一種是逐層深入的論證結構叫“縱式”;一種是并列展開的論證結構叫“橫式”。具體來看,有“并列式”“對照式”“層進式”“總分式”等。

分析論證結構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中考中一般不單獨設置試題。

歷史回音

(2019 北京)

①一般說來人有三項資本,或曰三種魅力:一是外貌,這主要來自于先天;二是知識技能,這要靠后天的學習;三是人格,這是一種獨立于“貌”和“能”之外關于思想和世界觀的修煉。這其中哪一個更重要呢?雷鋒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論“貌”,他個子不高,只有一米五多;論“能”,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汽車兵,但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助人為樂的品德,超過了外貌之美和才智之強,成為了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精神財富?梢姡趯崿F(xiàn)人生價值的過程中,美貌和才能固然重要,但完美的人格才是更重要的。

②當我們歌領英雄,贊嘆那些開國元勛的驚人業(yè)績時,我們常常是被他們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毛澤東轉戰(zhàn)陜北,拄一根柳木棍子,在胡宗南大軍的鼻子底下來去的那種從容;周恩來日理萬機,面對內(nèi)擠外壓卻無私無怨的那種大度;彭德懷在廬山一人獨諫萬言,拍案力爭的那種骨氣,都遠遠超出他們所為之事的意義,而特別爆發(fā)出一種人格的沖擊波和輻射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人格魅力比他們顯赫的業(yè)績更加受到人們的推崇。

③其實,一個人也只有具備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一番偉大事業(yè)而青史留名。岳飛雖被奸臣所逼卻仍精忠報國的忠誠;司馬遷雖身負大辱卻為民族修史記事的堅韌;荊軻明知赴死卻不違一諾的誠信;布魯諾寧愿被教會處以火刑,也不改捍衛(wèi)科學真理的無畏;馬克思雖然一生多次被各國資產(chǎn)階級政府驅逐,但決不放棄對偉大理想追求的執(zhí)著,他們的這種高尚人格正是從事驚天偉業(yè)的基礎。一部中國歷史,不,整個世界歷史,就是這樣在人類前進、創(chuàng)新和犧牲精神的鼓舞下書寫而成的。而體現(xiàn)著這種精神的,正是那些跨越時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的人物。

④不可否認,當一個人只靠貌美出眾時,他(她)可能成為一個名人;當一個人業(yè)有所成時,他可能是一位功臣。然而,只有當一個人在人格上達到一定的高度時,他才會是一個高尚的人。當然,如果他又能貌壓群英,才出于眾,他便是一個難得的偉人。但無論怎樣,最基本的還是要先從修煉人格做起,只要躬行實踐,日積月累,人人都可以通過思想和世界觀的修煉,成為一個在德行上合格的人。

1.第三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請你結合文段分析本段的論證過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點撥:1.此題共兩問,第一問考查對論議論文論證方法的辨識能力;第二問考查分析論證的過程,也就是論證方法的作用。第一問一看文中的事例就能較好的答出舉例論證。第二問要先抓住中心句(觀點句)再分析觀點與事例的關系,有較大的難度。不過,只要抓住了中心句中的關鍵詞“人格”和事例之后的總結句“他們的這種高深人格正是從事驚天偉業(yè)的基礎”,那么也就能正確解答這一問了。

答案要點:1.舉例論證。這一段的論證過程是:首先指出只有具備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偉大事業(yè)青史留名的觀點。接著,列舉中外名人的事例來印證這一點。然后進一步闡明具有光芒四射人格的人物是“前進、創(chuàng)新和犧牲精神”的代表,而歷史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書寫而成的,以此論證了這些人能夠成就事業(yè)青史留名的原因。

模仿訓練:

(一)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無不充滿坎坷。如生活困難,高考落榜,升職無望,體質(zhì)不佳,辦事受阻,無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隨時都可能降臨。

②應該怎樣看待挫折,怎樣去面對挫折呢?

③歷史上許許多多仁人志士在與挫折斗爭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司馬遷在遭受宮刑之后,發(fā)憤著書,寫出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名著《史記》。音樂家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難以形容的。他17歲失去母親,26歲耳聾,接著又陷入了失戀的痛苦之中。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這打擊是多么的大啊! 可貝多芬不消沉, 不氣餒,他在一封信中寫道:“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對辦不到。”他始終頑強地生活,艱難地創(chuàng)作,成為世界不朽的音樂家。

④挫折雖給人帶來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練人的意志,激發(fā)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學會思考,調(diào)整行動,以更佳的方式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成就輝煌的事業(yè)。科學家貝佛里奇說:“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處于逆境的情況下做出的。”可以說,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種特殊環(huán)境。

⑤當然,挫折并不能自發(fā)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經(jīng)歷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為。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于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卻步不前;而對于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著崇高的生活目的,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覺地在挫折中磨練,在挫折中奮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為生活的強者。

1. 第③自然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采用這種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⑤自然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采用這種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品味議論文的語言和個性表達

應考策略:

1.怎樣分析議論文的語言

議論文的語言具有準確性、概括性、鮮明性、生動性等特點。品味議論文的語言應從這幾方面入手

①準確性。議論文需要通過明確的概念、準確的判斷和嚴密的推理來講清道理,運用語文必須要準確無誤。

②概括性。議論文把講清抽象的道理作為它終極的目的。即使列舉事例,也要以理服人,以理取勝,事例必須有概括性,這就要求語言高度簡練。

③鮮明性。議論文通過語言表達的觀點毫不含糊。贊成什么,反對什么,愛什么,恨什么,要求什么,不要求什么,要清清楚楚,不能模棱兩可。

④生動性。議論文的生動性不在于細致入微的描寫,而在于簡潔明快的勾畫,有時還借助歇后語、俗語、名言和各種修辭手法來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2.如何答好議論文的個性表達題

①首先要整體感知,把握觀點。這是答題的基礎。同時還要弄清題干要求對文中所涉及的某個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還是對全文的思想內(nèi)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

②圍繞論點,大膽表述。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則可,也就是說,自己表達觀點之后,要有能夠支撐自己觀點的材料。建議贊成作者的觀點,因為作者已經(jīng)闡述清楚,便于準確嚴密的解答。

③聯(lián)系生活,有感而發(fā)。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來表達,才能準確嚴密全面而有深度。

④表達明晰,語言流暢。盡管簡短,也要注意選用詞語,精巧構思,這樣才能不因自己大意而扣分。

歷史回音

一、(2019 北京)(原文見§2·3)

1.品析正面加點的詞

(1)一般說來人有三項資本,或曰三種魅力。

(2)一是外貌,這主要來自于先天。

(3)一個人也只有具備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一番偉大事業(yè)而青史留名。

(2019 山西)

二、讓有些話穿耳而過

段奇清

①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記述了他兒子3歲時的一些充滿意趣的奇言妙語。有次他兒子在回答“人為什么會長兩只耳朵”時說:“可以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光進不出就會裝不下。”

②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話:讓有些話穿耳而過。

③譬如某一天,你無意中聽到一些誹謗和中傷你的話語,就讓它穿耳而過。那也許是別人對你某一個不經(jīng)意的行為、某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產(chǎn)生了誤解。你要相信,濁者自濁,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時日,他一定會看出你的初衷與本真。于是你便擁有了一顆平靜安寧的心。

④如果偶爾聽到有人指責你太不細心,未能做到未雨綢繆、防微杜漸,要讓它穿耳而過。盡管他的指責是善意的,可是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渺小的,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不踏入認識上的歧途。不要太過相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話,無論自己對將來有多少設想,可它終究沒有發(fā)生。最為緊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認認真真活在當下。如此,才會在有限的生命中不為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浪費自己寶貴的光陰,才會不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詠與歌唱。你才能聽到妻兒的歡聲笑語,才能淋浴到金色的夕陽、絢爛的晚照。即便風雨驟然而至,也依然輕裘綬帶,玉樹臨風。

⑤如果有人說你才貌雙全,要讓它穿耳而過。那才華學識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遺傳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獎。

⑥如果有人說你出類拔萃,卻白璧微瑕,也要讓它穿耳而過。是否出類拔萃姑且不說,不完美本是人生的一種常態(tài),如此,你就能擺脫“一次失敗就成永遠頹勢”的陰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濫成整體否定”的誤區(qū),就始終能保持清醒的頭腦。

⑦對于一些冷漠無情或者耍小聰明的話,對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輕重的話,對于一些上下之勢、高低權爭、男女緋聞的話,都要讓它穿耳而過。這樣,你就會秋波無痕,素心如玉。縱然那些對你有用,卻讓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致褫奪了幸福與快樂的話語,就要讓它們穿耳而過,隨風而逝。

⑧ 人生是一個容器,可這個容器的容量實在是非常有限。愁苦與畏懼多了,歡樂與勇氣就少了;局促與緊張多了,瀟灑與輕松就少了;傲慢與驕矜多了,恭謹與謙虛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話語存放太多了,一些箴言就會無處落腳。讓有些話穿耳而過。

1.讀完全文后,給你的人生啟示是 。

思路點撥:一、1.此題考查詞語的選用,即議論文語言的準確性。初中生表達觀點易患絕對化的毛病,本題(1)(2)小題的用詞,沒有包含全體,這才是符合實際情況,語言表達符合生活實際才體現(xiàn)出語言的準確性。第(3)小題強調(diào)“高尚完美人格”的作用,表明這是“成就一番偉大事業(yè)而青史留名”的必要條件。準確表達作者的觀點,體現(xiàn)也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二、1.此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把握,采用的是較為靈活的形式,更注重學生個體的體悟和感知。文章采用的是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因此在抓住文章論點的同時,尤其應注意文末兩段總結。

答案要點:一、(1)“一般”起到了限制的作用,是指普遍性,排除了個別特殊的情況,這樣使文章的語言更加準確嚴密。(2)“主要”用得極為準確,因為一個人的外貌除了先天以外,還有后天的諸多因素。(3)“只有……才……”是一個表示條件關系的句子,用在這里,強調(diào)了人格對人生的重要性。二、1.示例:對于一些冷漠無情、玩世不恭、不知輕重、上下之勢、高低權爭的話語都要讓它們穿耳而過。

模仿訓練:

(一)

①生命,對每個人都是鐵面無私的。那么,一個人可以活兩次,不是很可笑嗎?

②其實不是。

③我不妨舉兩個例子。生長在17世紀的英國人威仁爵士,他原來是格里漢學院與牛津大學的天文學教授。但他在四十八歲那年,突然異想天開,他要改變自己的職業(yè),開始過另外一種陌生的生活,從事一個新的創(chuàng)造性事業(yè)。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輩子獻給了城市建設。他在后半生的四十年中,一共建造了五十三座教堂與座堂,單單倫敦的保羅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稱譽他的人都說,威仁爵士活了兩次。

④中國唐代詩人溫庭筠年輕時放蕩不羈,出入于歌樓妓館,“能逐弦吹之聲,為側艷之詞”,為當時士大夫所不齒。他人到中年之后,一改舊習,先后任方城尉與國子監(jiān)助教,治理地方,頗有政績;為人師表,作風嚴謹。連他昔日的朋友都說溫庭筠完全變了一個人。

⑤威仁改變職業(yè),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另一項成就;溫庭筠再塑人生,從風流才子變成了誨人不倦的老師。對他們來說,不是等于活了兩次嗎?

⑥在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活了三次,甚至四次都是可以做到的。美國博士史威原來研究宗教,是神學院博士,他后來改學音樂,成為音樂學院博士,又成了當時最杰出的風琴師之一。他中年之后,舍棄舒適的物質(zhì)生活,去毒蛇猛獸出沒的蠻荒野林之中考察。經(jīng)過多年研究,終于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醫(yī)學博士。

⑦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充實,我們不妨在某一領域取得成就之后,改變一下自己的愛好,把其他方面的潛能表現(xiàn)出來,讓生命之舟駛向另一個成功的彼岸。由此可見,在生命的過程中要為自己另創(chuàng)新路,開拓新的人生境界。這對于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來說,尤其必要。

⑧有一位先哲曾經(jīng)說過:“當一扇門向你關閉之際,另一扇門將向你打開。”

1.下面句子中加點的部分能否刪去?為什么?

在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活了三次,甚至四次都是可以做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讀完選文,你覺得自己有什么潛能可以開發(fā)?談談你將如何開發(fā)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華訓練

一、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題。

論友誼

西塞羅

公民們:

①我以為,友誼的基礎是美德。別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與你建立友誼。你若放棄了美德,友誼也就不存在了。

②我們早已定下了一條保護友誼的準則: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別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不要做。所以,A你請朋友做事,必須以道德為限。B如果為了朋友的緣故而做犯法的事,尤其是背叛國家,那是絕對不道德的,不容辯解的。如果確認是道德的,便應毫不遲疑地去做,并且永遠熱誠。

③我以為那些錯把功利當作基礎的人,實在是丟掉了友誼的基礎。我們愉快,不是由于從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質(zhì)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愛。如果我們的資助使我們得到了愉快,那是因為其資助是出于真誠的愛。請問天下有誰愿意只能享受無窮的物質(zhì)財富,卻不能愛別人,同時也不能得到別人的愛呢?只有暴君愿意過這樣的生活。沒有信仰,沒有愛,也沒有對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猶豫、憎十艮,這里絕對沒有友誼的位置。

④哲人恩尼烏斯說:“在身處困境時才能找到忠實的朋友。”不可靠的朋友大約有兩種:一種是在自己得志、飛黃騰達時,忘了朋友;一種是見朋友有難而棄之不顧,逃之夭夭。所以,在上述兩種情形之下,仍能想到朋友的人,才真正難能可貴;仍能絲毫不減色的友誼,才可以稱之為神圣友誼。

⑤“我們愛朋友猶如愛自己”,這樣說是不恰當?shù),因為有許多事,我們不為自己做而只為朋友做。有時去懇求一個卑鄙的人,有時去冒犯一個不該冒犯的人,這些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為了朋友卻欣然去做了。在許多情況下,有美德的人寧肯犧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歡樂。所以,應該說,愛朋友勝過愛自己。

⑥友誼還應該有一條準則:不要為了自己過分鐘情友誼、依戀友誼而妨礙了朋友的大事。凡是舍不得離開朋友而阻止、妨礙朋友去盡他高尚義務的人,不但無知、怯弱,而且簡直就不懂友誼。

⑦美德之所以能創(chuàng)造友誼,保持友誼,是因為美德里有和諧,有堅貞,有忠誠,有無私,有明智,有善良,有關愛。一個人的美德一旦表現(xiàn)出來,便會光芒四射,并且借助這種光芒、照見別人的美德。美德與美德互相吸引,光芒與光芒交相輝映,結果便燃出友誼的光焰。

⑧先看準了朋友,然后再愛他。不要因為先愛了他,就認作朋友。 因為,凡是心靈值得愛的人,才是值得去結交的人。

1.這篇演講詞始終圍繞著什么觀點展開論述?(2分)

2.第②段中畫線的AB兩句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3分)

3.第⑤段是怎樣得出“愛朋友勝過愛自己”這一結論的?請簡述論證過程。(3分)

4.從第⑥段看,“不懂友誼”的表現(xiàn)是什么?(2分)

5.第④段中恩尼烏斯說:“在身處困境時才能找到忠實的朋友。”下列出自課文的事例不能證明這個名言的一項是( )(3分)

A.“我”被困在懸崖上,其他小伙伴離“我”而去,杰利卻喊來“我”的父親解救“我”。(《走一 步,再走一步》)

B.小伙伴們看社戲歸途中肚子餓了,阿發(fā)冒著被媽媽哭罵的風險,偷來自家的羅漢豆給小伙伴們吃。(《社戲》)

C.喬元貞家境貧寒買不起課本,“我”把自己的課本裁成兩半,給了喬元貞一半。(《我的第 一本書》)

D.安東尼奧因貨船失事而違約,將被夏洛克割取一磅肉時,他的好友巴薩尼奧、鮑西婭等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威尼斯商人》)

二、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精神棲身于茅屋

周國平

①如果你愛讀人物傳記,你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優(yōu)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貧困。最著名的印象派畫家凡·高,現(xiàn)在他的一幅畫已經(jīng)賣到了幾千萬美元,可是,他活著時,他的一張畫連一餐飯錢也換不到,經(jīng)常挨餓,一生窮困潦倒。要論家境,他的家族幾乎控制著全歐洲的美術市場。作為一名畫家,他有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可以像那些平庸畫家那樣迎合時尚以謀利,成為一個富翁,但他不屑于這么做。他說,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費在給非常愚蠢的人畫非常蹩腳的畫上面,做藝術家并不意味著靠賣畫掙錢,而是要去發(fā)現(xiàn)一個未被發(fā)現(xiàn)的新世界。

②另一個荷蘭人斯賓諾莎是名垂史冊的大哲學家,他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寧可靠磨鏡片的收入維持最簡單的生活,謝絕了海德堡大學以不觸犯宗教為前提要他去當教授的聘請。

③我并不提倡苦行僧哲學。事實上,人的肉體需要是很有限的,無非是溫飽,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來卻是沒有盡頭的。你本來習慣于騎自行車,不覺得有什么欠缺,可是,當你看到周圍不少人開上了汽車,你就會覺得你缺汽車,有必要也買一輛。富了還想更富,事實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遠不會滿足,不得不去掙越來越多的錢。這樣,賺錢便成了你人生的惟一目的。即使你是畫家,你哪里還顧得上真正的藝術追求?即使你是學者,你哪里還會在乎科學的良心?

④所以,自古以來,一切賢哲都主張簡樸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不當物質(zhì)欲望的奴隸,追求精神的富有。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說得好,“自由人以茅屋為居室,奴隸才在大理石和黃金下棲身”;柏拉圖也說:“胸中有黃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黃金屋頂下面的。”我非常喜歡關于蘇格拉底的一個傳說,這位被尊稱為“師中之師”的哲人在雅典市場上閑逛,看了那些琳瑯滿目的貨攤后驚嘆:“這里有多少我用不著的東西呵!”的確,一個追求精神財富的人必定淡然于物質(zhì)的奢華,而一個人如果安于簡樸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學家,也離哲學家不遠了。

(選自《周國平文集》,有刪改)

1.根據(jù)全文內(nèi)容,標題中“茅屋”一詞的含義是 。

2.文章①②兩段列舉凡·高和斯賓諾莎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閱讀課文《人的高貴在于靈魂》選段,結合上文內(nèi)容答題。

珍惜內(nèi)在的精神財富甚于外在的物質(zhì)財富,這是古往今來一切賢哲的共同特點。英國作家王爾德到美國旅行,入境時,海關官員問他有什么東西要報關,他回答:“除了我的才華,什么也沒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但他擁有不能用錢來估量的藝術才華。正是這位驕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訴我們:“世間再沒有比人的靈魂更寶貴的東西,任何東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請結合以上材料和對《精神棲身于茅屋》一文的閱讀感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一個人應該如何保持靈魂的高貴和精神的富有。(50字左右)

三、閱讀下面選文,然后回答18-22題。(10分)

敬業(yè)?職業(yè)?精業(yè)

唐宋

①一位朋友出差歸來,對當?shù)厝说木礃I(yè)精神和職業(yè)水準印象深刻,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②我國古代思想家朱熹說:敬業(yè)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yè)也。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敬業(yè)精神,是職業(yè)精神的首要內(nèi)涵,是職業(yè)道德和優(yōu)秀品格的集中體現(xiàn)。作為一種文化精神,敬業(yè)精神不僅是通向職場的“綠卡”,更是民族素質(zhì)的重要內(nèi)涵。

③馬馬虎虎不能強國富民。早在20世紀早期,魯迅先生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四億人生著一種病,那名稱就是馬馬虎虎,不醫(yī)好這個病,是不能救中國的。胡適先生曾寫過《差不多先生傳》,批評當時的國人缺少認真的精神。有沒有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有沒有敬業(yè)的精神,不僅關系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更關系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

④沒有敬業(yè)精神建不成現(xiàn)代化。懶懶散散,工作就沒有效率;粗枝大葉,容易造成失誤、留下隱患。在這方面,我們有成功的經(jīng)驗,也有慘痛的教訓。重大安全生產(chǎn)事故、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的背后,麻痹大意、失職瀆職是重要的原因。

⑤敬業(yè)精神是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卻不是競爭力的全部。在科技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敬業(yè),還要專業(yè)、職業(yè)、精業(yè),才能從盡職盡責跨越到盡善盡美,才能從優(yōu)秀跨越到卓越。

⑥在我們身邊,大體有四類人。有的人既敬業(yè)又職業(yè),是企業(yè)的核心人才、核心競爭力。有的人敬業(yè)不職業(yè),這樣的人吃苦耐勞、精神可嘉,遇到緊急情況招之能來,可是,來了卻不一定能戰(zhàn)。有的人職業(yè)不敬業(yè),雖然業(yè)務素質(zhì)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卻三心二意、毛手毛腳,容易“大意失荊州”,一失足造成千古恨。有的人既不敬業(yè)又不職業(yè),“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每天渾渾噩噩混日子,誤己誤人。

⑦敬業(yè)不易,精業(yè)更難。梅蘭芳在舞臺上顧盼生輝、流光溢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為了讓眼神活起來,眼睛近視的他每天早晨放飛鴿子,極目蒼穹,苦練眼功。鄧亞萍打球快速兇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為了增強手腕的力量,身材嬌小的她曾用鐵拍子練球。成功沒有捷徑,輝煌的背后,是鮮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⑧在職場上,既敬業(yè)又精業(yè)的人永遠是供不應求的“搶手貨”,既不敬業(yè)又不精業(yè)的人,常常成為被淘汰的“處理品”。同樣,在國際舞臺上,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既勤勤懇懇又有創(chuàng)新能力,就能引領科技、創(chuàng)造品牌,走在時代的前沿;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對工作敷衍了事、應付差事,就很難拿出有品質(zhì)、有創(chuàng)意、有科技含量的產(chǎn)品,落伍是早晚的事。

⑨不斷強大的國家、民族,無不有著不斷進取、精益求精的精神。在這個以實力說話的時代,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今天,只有秉承敬業(yè)、職業(yè)、專業(yè)、精業(yè)的精神,才能迎接挑戰(zhàn)、后來居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才能變成現(xiàn)實。

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2.選文的標題為“敬業(yè)?職業(yè)?精業(yè)”,它們的順序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3分)

3.分析選文第⑦段的論證思路。(2分)

4.選文第⑧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5.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哪一則更適合作選文的事實論據(jù)?為什么?(2分)

①李素麗,北京市公交總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運營分公司21路公共汽車售票員,1962年出生,1987年入黨。她自1981年參加工作以來,十幾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真誠熱情地為乘客服務,被譽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導,病人的護士,群眾的貼心人”。

②1920年,美國一個年僅11歲的男孩在踢足球時踢碎了鄰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賠12.5美元。當時12.5美元已是一個了不起的數(shù)字,闖了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錯誤后,父親讓他對自己說:對過失負責。可他沒錢,父親說:錢我可以先借給你,但一年后還給我。從此,這個男孩就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活,半年后,他終于還清了向父親借的12.5美元。這個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tǒng)的里根。

③朱可夫是二次大戰(zhàn)期間蘇聯(lián)紅軍的主帥,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打得正激烈的一天,朱可夫遇到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德軍傘兵已在蘇軍指揮部不到100米處降落,人數(shù)很少的蘇軍指揮部頓時一片混亂,正在地圖上沉思的朱可夫得知這一情況后,連頭都沒有抬,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給我拿枝沖鋒槍來。”主帥的神情和勇氣使蘇軍士氣大增,上下一心共同殲滅了這股傘兵。

四、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題。

另一種珍愛

喬葉

①曾讀過一篇小說《綠墨水》,講一位慈父為使女兒有勇氣面對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義給她寫匿名求愛信的故事。感動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總是需要通過別人的語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熱愛自己。如果有一天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去關懷你愛護你傾聽你鼓勵你--人生中必定會有這樣的時刻,那時你怎么辦呢?

②我深深記著一位老音樂家辛酸的軼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農(nóng)村為牲口鍘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來,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并沒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會老呢,每天鍘草我都是按4/4拍鍘的。”為此,我愛上了這位不著名的音樂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樣拯救自己和愛自己。

③我同樣深深記著另一位音樂家--杰出的女鋼琴家顧圣嬰。我不止一次為她扼腕嘆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殺了。我知道她不是不愛自己,而是太愛--愛到了溺愛的程度。音樂使她飄逸空靈清麗秀美,可當美好的東西被踐踏的時候,她便毀了自己。

④為什么不學會愛自己呢?

⑤學會愛自己,不是讓我們自我姑息,自我放縱,而是要我們學會勤于律己和矯正自己。這一生總有許多時候沒有人督促我們指導我們告誡我們叮嚀我們,即使是最親愛的父母和最真誠的朋友也不會永遠伴隨我們。我們擁有的關懷和愛撫都有隨時失去的可能。這時候,我們必須學會為自己修枝打杈澆水培肥,使自己不會沉淪為一棵枯榮隨風的草,而成長為一株筆直蔥蘢的樹。

⑥學會愛自己。不是讓我們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讓我們在最痛楚無助最孤立無援的時候,在必須獨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沒有星光也沒有月華的時候,在我們獨立支撐著人生的苦難沒有一個人能為我們分擔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自己送自己一枝鮮花,自己給自己畫一道海岸線,自己給自己一個明媚的笑容。然后,懷著美好的預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堅韌地走過一個又一個鳥聲如洗的清晨。

⑦也許有人會說這是一種自我欺騙,可是如果這種短暫的欺騙能獲得長久的真實的幸福,自我欺騙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學會愛自己。這不是一種羞恥,而是一種光榮。因為這并非出于一種夜郎自大的無知和狹隘,而是源于對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這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更為豐滿更為健康,也可以讓我們的靈魂更為自由更強壯?梢宰屛覀冊跓o房可居的時候,親手去砌磚疊瓦,建造出我們自己的宮殿,成為自己精神家園的主人。

⑨學會愛自己,才會真正懂得愛這個世界。

20.題目“另一種珍愛”指的是什么?“另一種”是作者相對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21.有人認為第③段的論據(jù)有些多余,你認為呢?請說說你的看法。

22.第⑤段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23.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內(nèi)容,為其補寫一個事實論據(jù)。

24.作者為什么說“學會愛自己,才會真正懂得愛這個世界”?

五、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各題

學會如何待人

(1)與人格完善的人相比,會有如沐春風的感覺,那是一種無以言傳的親和力。這種親和力來自于一個勤勉于修身的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他人的體諒及鼓勵。

(2)能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其脆弱的一面,從而待人溫和寬容,是很多優(yōu)秀的人的相同品質(zhì)。這也就是以待己之心待人。

(3)做到待人如己并不容易,生活中人們的雙重標準隨處可見。這種雙重標準往往體現(xiàn)在:對自己寬容而對他人嚴苛;無法原諒他人的冒犯而輕易遺忘自己對他人的傷害;無視對方的心情處境而把自己的觀念情緒強加于人;把別人對自己的關心安理得與體諒視作理所當然…………是的,我們常常希望他人純粹,而忽略了自我反省一修正。雙重標準來源于以自我為中心。我們所看到的人與人之間的分歧及以惡相向,追根溯源,多來自與雙重標準,那種不愿反省不懂得自制的人格。

(4)其實,以自私的言行傷害原本想要真誠地親近我們的人,只能使我們孤單,失落。我們要反省,我們要慢慢學會設身處地,捫心自問:學會放低自我,善待他人。

(5)對自我不完善的攻克及對美善言行的學習,是一生必修的功課。而以待己之心待人,是克服雙重標準的秘訣。我們借此鏟除那些不善良的“雜草”,平復腦海中貪婪的念頭。這些努力在日后會見成效:我們的內(nèi)心被注入了一股真正的力量,那種無需他人認可也能平靜充盈地生活的力量。

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

2.文章第(3)自然段列舉生活中雙重標準的現(xiàn)象有何作用?

3.你對畫線句中“是一生必修的功課”如何理解?

六、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各題

人生可以創(chuàng)新

王偉勇

①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創(chuàng)新。

②學生在學校就是學習,似乎談不上創(chuàng)新。如果要說創(chuàng)新,那是指少數(shù)有才能的孩子,

寫了小論文,有了小發(fā)明、小革新,可以到成人世界里去比較一番。這是過去的概念。當然,這個概念也不錯。但是現(xiàn)在的問題是,如果我們的學習也真的具有創(chuàng)新的意義,我們何不把它揭示出來呢?如果揭示出來,我們的認識也就升華了,發(fā)展了。

③一般來說,我們的所想所做,對本人來說,有新的意義、新的認識,這就進行了創(chuàng)

新。我們獨立解出了一道題目,對新的現(xiàn)象進行了解釋;獨立作出了某個判斷,添加了一個括號,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意思,都是創(chuàng)新。

④與成人相比,大多數(shù)學生的創(chuàng)新是內(nèi)創(chuàng)新,是與自己的認識來比較的。比如,一個學生通過剪剪拼拼,認識了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度,這對于他來說是新的。這樣,他實際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活動,有了創(chuàng)新的成果--這一成果對人類來說,雖早已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但對他本人來說卻是新的。反之,對成人來說,我們通常強調(diào)的創(chuàng)新是外創(chuàng)新,它指對現(xiàn)實社會來說,得出了有用的新結果,認識了新事物。

⑤創(chuàng)新的意義重在過程。在創(chuàng)新中,我們得到了認識的成果。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我們經(jīng)歷的種種探索,則可以給自己全方位的收獲。比如,學生在做一個課題:考察蝸牛有沒有眼睛?疾斓慕Y果可能并沒有一致的結論,但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學生十分投入地用自己所有的知識去學習,去探尋。這一過程獲得的不僅有許多新鮮知識,更有著能力和態(tài)度。而對成人的創(chuàng)新,人們更關心的是結果。而且學生的創(chuàng)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學條件下進行的,比如有教室、教師和教學設備的支持,也有著明確的教育教學目的,這與成人創(chuàng)新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在人自我實現(xiàn)和意識下進行的。而自我實現(xiàn)是所有人類的共同需要。正因為如此,即使是學生,也是人人可以創(chuàng)新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說:“例如,一名婦女,她是沒有受過教育的、貧窮的、完完全全的家庭婦女和母親,她所做的工作沒有一件是創(chuàng)造性的,然而她卻是奇妙的廚師、母親、妻子和主婦……她是個完美的女主人,我從她那里以及像她一樣的其他人那里學到:第一流的湯要比第二流的畫更有創(chuàng)造性。”

⑥據(jù)此,我們可以推知:人人可以創(chuàng)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我們從創(chuàng)新的高度來看學生是天生的創(chuàng)新者,就會進一步解放思想,培養(yǎng)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選自2009年6月《科學24小時》,有改動)

[相關鏈接]

材料一:據(jù)統(tǒng)計,在GPA(相當于平均成績)的表現(xiàn)上,中國學生普遍比美國學生高。在美國學生來看,中國學生知識廣博,學習用功刻苦。然而,在一次有著全球青少年“科學世界杯”美稱的創(chuàng)新大賽中,雖然中國學生獲獎數(shù)量不少,但是美國學生獲獎質(zhì)理更高。

材料二:一位幼兒園小朋友發(fā)現(xiàn)蘋果里藏有一顆漂亮的星星,而有幾十年切蘋果經(jīng)驗的母親卻不以為然。小朋友將蘋果一刀切開,在蘋果的切口果真顯現(xiàn)出一顆清晰的五角星。原來母親習慣于縱切,而小朋友用的是橫切。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第⑤段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276300.html

相關閱讀: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練習之《塔木德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