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習古文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記敘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怎樣學習古文?翻開《唐才子傳》,在唐朝,七八歲的孩子不僅能讀懂古文,還會寫古文。是不是當時人特別聰明呢?再看近代人,康有為“七歲能屬文”,梁啟超六歲學完《五經(jīng)》?梢娊窆湃说穆斆魇窍嗨频。那么為什么現(xiàn)代人讀古文會成問題呢?這應當跟讀法有關。前人讀書,剛啟蒙時,對讀的內(nèi)容幾乎完全不懂。讀了若干年,豁然貫通,完全懂了,而且是“立體的懂”。其關鍵就在于熟讀背誦,把所讀的書全部裝在腦子里。假如不是如此,讀了一篇課文,記住了文中一些生字和句子,這只是“點線的懂”。生字是“點”,句子是“線”!包c線的懂”是不夠的,因為一個字的解釋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因上下文的關系而有變化,在不同的結構里也會改變原有的詞性,有了不同的用法,碰到這個字的解釋或用法有變化時就不好懂了。記住了一篇課文中所有的生字和句子,這叫“平面的懂”,“平面的懂”只記住了這篇課文的生字和句子,在別的課文里,同樣的字,假如它的意義或用法有了變化,就看不懂了。因此,“平面的懂”也還是不夠的。而把一部書全部讀熟就不同了。比方“仁”字在《論語》中出現(xiàn)了104次,開始不懂,當讀到十幾次時,漸漸懂了;讀到幾十次、上百次時,懂得就更多了。如,在《學而》篇里:“孝弟(孝敬父兄)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同‘歟’)!边@個“仁”是指一種很高的道德標準,即仁德。在同一篇里,說:“泛愛眾,而親仁。”這個“仁”指具有仁德品行的人。在《里仁》篇,說:“里(居。┤蕿槊!边@個“仁”指有仁德的地方,相當于好的環(huán)境。在《子路》篇里說:“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币馑际羌偈褂型跽吲d起,一定要經(jīng)過三十年才能推行仁政。這個“仁”解釋為推行仁政,改變了原有的詞性,成了動詞。在這些句子里,“仁”字作為仁德的基本意義沒有變,只是由于上下文的不同,具體的解釋或用法有了變化。懂得了這些具體的變化,這就是對“仁”字的“立體的懂”。到了“辛亥革命”以后,廢科舉,興學校,學校里不讀《論語》,改讀教科書了,但是從學校里畢業(yè)出來的學生,還是會讀古文,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當時的學校也教文言文,一到中學,就教傳誦的古文,不但教,還要熟讀背誦。當時的中學生,熟讀背出了不少篇古文,他們對讀熟背出的不少篇古文中的字,也就有了“立體的懂”;因此要會讀古文,熟讀背出足夠量的古文也行。學會讀古文跟學會讀外語相似。語言學大師呂叔湘先生小時候讀外文,老師挑出書中的精彩段落來要學生背,這次背一段,下次再背一段,積少成多,就背出不少段落了。這是呂先生他們所以對英文有“立體的懂”的原因。朱熹講讀史書,挑重要段落來讀,跟呂先生的講法相似,可以參考來使我們達到對古文或外語的“立體的懂”。結合熟讀背誦來講“立體的懂”,還有一層含義,即培養(yǎng)語感。學習古文也是學習語言。把方言區(qū)的孩子送到北京來念書,不用教他北京話,過幾年,他的北京話就講得好了,從發(fā)音到用詞都北京化了。他回到家里,聽到大人講話不合北京話的標準,還會起來糾正,因為他已有了北京話的語感了。學習古文也這樣,熟讀背誦了一定篇目的古文,對于古文的用詞造句,尤其是虛詞的運用都熟悉了,也就會理解了。 (作者 周振甫 選自《中華活頁文選》2006年7期,有刪改)11.有哪些具體做法可以達到“立體的懂”?仔細閱讀全文,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3分) 12.第三段的四個例句中,“仁”的用法發(fā)生變化的一項是【 】(2分) A.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B.泛愛眾,而親仁 C.里仁為美 D.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3.根據(jù)最后一段方言區(qū)的孩子學北京話的例子類推,談談“文言文語感”的大致意思。(2分) 14.有的同學學古文,主要靠背記課文中的詞語注釋和句子翻譯,你是否贊同這種做法?今年中考,擴大了文言文的考查范圍,你認為是否有必要?結合上文,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3分) 怎樣學習古文 閱讀答案
怎樣學習古文 閱讀答案
答案:

11.途徑(1)讀熟背誦整部的書;(2)讀熟背出許多篇文章;(3)讀熟背出許多精彩段落。(3分。第一問1分,答到與“融會貫通”相近的意思即可。第二問3條全答對得2分,答到2條或(1)(2)兩條中任1條得1分,只答出第(3)條或全沒答對不得分;意思相同即可)
12.D (2分)

13.不設統(tǒng)一答案。答題要點:(1)它是在熟讀背誦很多文言文基礎上(或在特定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中)形成的一種語言感受能力;(2)它是自己體悟到的不是教出來的;(3)能自覺理解運用,辨析正誤。(2分。答到2點即可得2分,答到1點得1分)14.沒有標準答案。只要有自己的真實想法,聯(lián)系選文內(nèi)容,言之成理即可。參考:這些做法不可取,因為那只是點線的懂,最多達到面上的懂,不會靈活運用;擴大考試范圍,有利于增加積累,促進達到立體的懂。如持反對意見,必須有一定的道理和事實,對文中的觀點提出質(zhì)疑。(3分。觀點鮮明,能運用文中的知識,語言通順,得3分;有一點欠缺得2分;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1330385.html

相關閱讀:《我們一樣愛他們》閱讀答案
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三部曲”
閱讀《一支金色的鋼筆》
《最初的溫暖》閱讀答案
《如是我人》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