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勉旃堅還亡友財》兩篇古文,回答問題。
(甲文)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乙文)蔡?,字勉旃,吳縣人。重諾責,敦風義。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曰:“嘻!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且父未嘗語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紙。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卒輦而致之。
8、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幸
尚寬(幸而,恰巧)何為不可
(肯,同意)
B.亡
何(wú,同“無”,不)敦
風義(重視)
C.后
賊
追至(偷東西的人)王欲
舍
所攜人(房屋)
D.
券
在心(票據(jù),憑證)
卒
輦而致之(最終,終于)
9、下列句中加點字用法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安有寄千金而
無券者 / 溫故而
知新
B.王欲舍所攜
人
/
遂攜
拯如初
C.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
/
歆輒難
之
D.世以此定華、王之
優(yōu)劣
/
卒輦而致之
10、下列對文本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通過華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難途中的故事,說明了答應(yīng)別人的請求就要負責到底。
B.甲文中在寫華歆王朗對待求助人的態(tài)度上進行了對比描寫,華歆后來的做法,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C.乙文中“券在心,不在紙”一句說明憑據(jù)更重要的是記在心上,而并不在乎是否寫在紙上。說明了本質(zhì)上的誠信是最重要的。
D.乙文中朋友的兒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為父親不曾把這件事告訴他。
11、將文言語段中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①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8、C
9、B
10、D
11翻譯: ①既然已經(jīng)接受他的請求,難道能因為情況緊急就拋棄他嗎?
②你父親把我當知己,所以不告訴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05745.html
相關(guān)閱讀:“予少家漢東,漢東僻陋無學者”閱讀答案
“秦王堅自河東還,以驍騎將軍鄧羌為御史中丞!遍喿x答案及翻譯
[清]錢大昕《鏡喻》閱讀答案及翻譯
《物各有短長》閱讀
“張文定公齊賢”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