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知識點: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墨索里尼上臺后,采取恐怖手段鎮(zhèn)壓革命力量和其他異己勢力,實行一黨專政。在1929年的經(jīng)濟大危機中,絕大部分意大利企業(yè)陷入困境,事業(yè)人數(shù)急劇增加,社會矛盾加劇。在這種情況下,墨索里尼率先在意大利走上了對內獨裁,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931年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1937年“七七事變”,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法西斯在中國燒殺搶掠,制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發(fā)指的血腥事件,如南京大屠殺和731部隊的暴行。

日本法西斯政權建立采取的主要侵略活動:
1.1931年9月18日,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我國東北;
2.1936年,二二六事變后,廣天弘毅組閣,確定《國策基準》,制定相關的大陸政策和海洋政策;
3.1935年策劃華北五省自治,1937年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意大利以1934年12月一次意屬索馬里與埃塞俄比亞的邊界沖突為借口,拒絕埃方的所有和解請求,于1935年10月3日發(fā)動入侵埃塞俄比亞的軍事行動。由于意大利相對擁有明顯的軍事優(yōu)勢,并且違反于1925年簽署的日內瓦協(xié)議使用芥子毒氣,埃塞俄比亞軍隊迅速潰敗,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于1936年5月5日被意大利軍隊占領,國王海爾?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國,5月7日意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亞帝國使之成為意大利帝國的一部分。



九一八事變紀念碑:


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反猶狂潮

種族主義:
種族主義可以視作是一個社會問題,經(jīng)常被政客作為政治工具來使用。種族主義從集合心理學的角度看,可以解釋為一種情感上的現(xiàn)象。種族主義以德國納粹政權為代表,德國納粹政權視金發(fā)碧眼的白種人為最優(yōu)秀的主宰種族,德國納粹政權稱之為雅利安人

水晶之夜:

德國納粹發(fā)動一次迫害猶太人的活動,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在納粹的慫恿和操縱下,德國各地的希特勒青年團、蓋世太保和黨衛(wèi)軍化裝成平民走上街頭,他們瘋狂揮舞棍棒,對猶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進行瘋狂地打、砸、搶、燒。1938年11月9日海德里希所發(fā)的電報許多猶太人的窗戶在當晚被打破,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如水晶般發(fā)光。所以,有德國人諷刺地稱之為“水晶之夜”。

反猶主義:
希特勒在其《我的奮斗》一書中,強調反猶主義,認為猶太人是世界上最低等的種族。納粹政權建立后,希特勒進一步制定反猶政策,包括:猶太人被剝奪公民權,不得經(jīng)商,不得參軍。法西斯分子還對猶太人發(fā)動襲擊,到會他們的商店和住宅,大量猶太人被迫拋棄財產(chǎn),逃離德國。


納粹迫害猶太人的主要手段:
1.猶太人被剝奪公民權,不得經(jīng)商,不得參軍
2.法西斯分子還對猶太人發(fā)動襲擊,到會他們的商店和住宅,大量猶太人被迫拋棄財產(chǎn),逃離德國。



德國納粹迫害和殺害猶太人的原因:
1.歷史原因:歐洲有久遠的反猶傳統(tǒng),反猶一直是羅馬教廷的宗教職責,世俗的傳統(tǒng)勢力也往往把對猶太人的宗教迫害與經(jīng)濟掠奪結合起來。
2.個人原因:希特勒從小就從心理、思想上極其厭惡猶太人,在《我的奮斗》一書中,叫囂猶太人是全人類的敵人,是人類文明的破壞者,是德國這個偉大國家的“敗類”。
3.西方大國實行綏靖政策,對納粹退立、姑息,使納粹對猶太迫害不斷升級。

“水晶之夜”后的慘狀:


集中營的焚尸爐:



《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List),根據(jù)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科內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真實的再現(xiàn)了德國企業(yè)家奧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保護1200名猶太人免法西斯殺害的,真實的歷史事件。獲得第66屆(1993年)奧斯卡十二項提名,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原著音樂七項大獎。
1939年9月,二次世界大戰(zhàn)方興未艾,德軍進駐波蘭,將納?軍隊組成“近衛(wèi)軍”,下令重新安頓猶太人的戶口。德商辛德勒值此戰(zhàn)亂,一方面迎逢德軍各級軍官,另一方面則進行低價引進猶太勞工,并委任猶太工頭以??對以撒卻頗為仁厚而備受愛戴!敖l(wèi)軍”司令阿蒙生性殘暴,以槍殺勞工為樂,整個占領區(qū)如同煉獄般。1941年3月,德軍將維斯圖拉河以南歸為猶太區(qū),阿蒙更變本加厲,1944年4月甚至大規(guī)模展開焚尸行動,辛德勒看不慣如此行為便和以撒商議出一計,以所有資產(chǎn)行賄阿蒙,以捷克新廠需要大批勞工制作軍火為由,列出一份長至千人的名單,運往家鄉(xiāng)布藍恩利茲躲藏,待德方發(fā)現(xiàn)時,大戰(zhàn)結束了,辛德勒則仍以戰(zhàn)爭罪犯法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450582.html

相關閱讀:如何學歷史:要有“大歷史”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