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與人口增長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之間的對比關系,直接決定著自然增長率。倘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則人口凈增長;倘若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則人口凈減少。從現(xiàn)有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我國人口的死亡率在新中國成立后很快就降低到了10‰以下。如果說在解放前中國人口曾經處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階段的話,那么,新中國成立之后的社會安定和生產發(fā)展,則很快使我國人口轉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階段。市鎮(zhèn)人口在解放初的增長率長期居高不下,在1957年表現(xiàn)為36.01‰。但到了20世紀60年代,由于鄉(xiāng)村合作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的建立,農村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這致使農村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也迅速升高,在1965年表現(xiàn)為29.47‰。
經過黨和國家最近30多年對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穩(wěn)步下降。終于到20世紀90年代末迎來了低生育水平的局面,也使我國人口過渡到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階段,有人將之稱為“后人口轉變”,F(xiàn)在,我國人口的增長狀況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簡潔地表達:低生育水平、高增長量。
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63年的33‰降低到2000年的8‰左右,是人類歷史上的創(chuàng)舉。這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穩(wěn)定低生育水平的決定》所闡述的那樣,在新中國成立50年以來,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經濟還不發(fā)達的情況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過快增長,使生育水平下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實現(xiàn)了人口再生產類型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道路,對穩(wěn)定世界人口的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例如,若按照1973年的生育水平推算,最近20多年來,我國累計少增加的人數(shù),就在3億左右。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63年的33‰降低到2000年的8‰左右,是人類歷史上的創(chuàng)舉。
死亡率的下降,直接導致了我國人口預期壽命的提高。舊中國,人口死亡率很高,約為25-33‰,嬰兒死亡率甚至于在200-250‰以上,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僅有35歲。目前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達到 70歲以上,男性大約在70歲左右,女性大約在74歲左右,比發(fā)展中國家高出10歲。特別是女性平均預期壽命達到了74歲,比聯(lián)合國提出的到2000年世界婦女平均預期壽命達到65歲的目標高出了9歲。過去說人生70古來稀,可現(xiàn)在的中國人,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大多都能活到70歲以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515096.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課堂學生興趣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