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圖知識復習與梳理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新課標導航:地球的形狀、大小與運動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3.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

  知識歸納: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guī)則的球體。

  2.地球的大。旱厍虻钠骄霃綖637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

  3.地球自轉與公轉:

 。1)自轉與公轉比較:

 。2)公轉特征:

  地球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其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3)公轉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

 。4)二分二至比較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陽直射位置

赤道

北回歸線

赤道

南回歸線

晝夜狀況

全球晝夜平分

全球越往北白晝越長

全球晝夜平分

全球越往北白晝越短

季節(jié)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月份

3、4、5

6、7、8

9、10、11

12、1、2

 。5)五帶的劃分及其天文、氣候特征:

地球儀

  新課標導航:1.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2.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一、經線與緯線的比較

緯線

經線

定義

地球儀上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形狀

半圓

長度

不等

?赤道最長?

相等

指示方 向

東西方向

南北方向

二、經度與緯度的比較

經度

緯度

0°?起始點?

本初子午線

?通過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

赤道

最大度數(shù)

180°

90°

劃分

以本初子午線為起點,向東為東經度(E),向西為西經度(W)

以赤道為起點,赤道以北為北緯度(N),赤道以南為南緯度(S)

變化規(guī)律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經度越來越大

從赤道向南、向北緯度越來越高

  三、東西半球與南北半球的劃分

  (1)南北半球的劃分

  以赤道0°緯線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北半球0°—90°N,

                              南半球0°—90°S

 。2)東西半球的劃分

  以20°W和與其相對160°E所組成的經線圈來劃分東、西半球的。

  東半球20°W-0°-160°E,(<20°W和<160°E,簡記為:小于—東)

  西半球160°E-180°-20°W(>20°W和>160°E,簡記為:大于—西)

  四、利用經緯網定位

  1.已知某點經緯度,能在地球儀或地圖上找出它們的位置。

  如:北緯20°,西經40°是指下圖中的哪個點?

 。ù穑篈,因為北緯度數(shù)一定在北半球,所位于赤道以南的B點和赤道上的D點一定不符合北緯20°這個條件;而剩下的A、C點中,C點位于0°經線上。)

  2.根據某點在經緯網圖中的位置,能寫出該點的經緯度。

  如:下圖中的B點的經緯度數(sh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ù穑耗暇40°,東經20°)

  地圖

  新課標導航:1.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種地形。

         3.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基本地形。

         4.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知識歸納:

  

  1.比例尺

 。1)定義: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

  

 。4)性質:比例尺是個分數(shù),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反之,愈大。

 。5)同一幅圖上,比例尺越大,所畫實際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所畫實際范圍越大,內容越粗略。反之亦然。

  

  3.圖例和注記

  圖例是指在地球儀或地圖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號;注記分為文字注記和數(shù)字注記。

  二、等高線地形圖

  1.海拔與相對高度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2.等高線

  把各個地點的海拔標注在地圖上,再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

  3.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等高距:同一個等高線圖上,相鄰等高線的海拔高度差叫等高距。根據等高距可找出等高線圖中任一等高線的海拔高度。等高線圖上如沒有特別說明,海拔高度的單位一般為:米。

  (2)山頂:等高線圖中,中間高、四周低的閉合曲線。(如圖1)

 。3)陡崖:等高線圖中,等高線重疊(或鋸齒狀)的地方表示陡崖。(如圖2)

 。4)鞍部:等高線圖中,兩個山頂之間(或由兩組對著的弧組成)的部位是鞍部。(如圖3)

 。5)山谷:等高線圖中,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表示山谷。(如圖4)

 。6)山脊:等高線圖中,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表示山脊。(如圖5)

 。7)緩坡和陡坡:等高線圖中,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如圖6的甲側為陡坡,丙側為緩坡)

  

  

  

  

  三、五種基本地形

  1.地形概念:地球表面各種各樣的形態(tài),總稱地形。

  

  

  4.分層設色地形圖:在繪有等高線或等深線的地圖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著上深淺不同的顏色,使得地表形態(tài)和海底起伏狀況清晰可見,這種地圖叫做分層設色地形圖。這是常用的地形圖。

  

  1.政區(qū)圖(包括城區(qū)圖):可以幫助我們確定目的地的位置,并根據目的地選擇快捷的路線。

  2.交通圖:可以幫助我們設計合理的旅行路線并選擇恰當?shù)慕煌üぞ摺?/p>

  3.旅游圖:可以幫助我們設計合理的旅游線路和旅游方案。

  4.地形圖:在軍事指揮中作用重大,在公路、鐵路等工程建設中又可以幫助我們優(yōu)化線路選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55519.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教學生本課堂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