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我是來自,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地球的結構
本節(jié)課選自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課標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課我預計安排一課時的內容,教學對象為高中一年級的學生。
這個時期的學生在初中的科學中已經學習了自然地理中關于地球結構的劃分,在物理學科中學生已經學習了波長的相關知識,在化學科目中也學習了組成地球的元素,在必修一第一章前面三節(jié)的內容中,也學習了地球的外部環(huán)境,這些都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知識鋪墊。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望和主觀學習的意愿比較強。但是學生在學習地球的內部結構的時候,由于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遠,沒有辦法舉出生活的例子,對于地球內部結構中提到的專有名詞,學生一下子無法接受,也很難理解。
新課標中對本節(jié)課的要求是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出各圈層的特點。
根據(jù)新課標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出各圈層的結構特點
2 學生能夠借助物理和化學知識解釋內部圈層結構及特點,學會思維遷移
3 學生能夠體會到小組討論和團結合作的意識
有了目標就應該有相應的方法與之對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本節(jié)課的知識體系,我制定了這樣一種教學策略。
就是既注意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又注意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次的豐富理解知識,注意知識的實踐性。
本節(jié)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案例例舉法 小組討論法 知識遷移法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知識遷移,鞏固提高——類比情景,知識回憶——問題定制,挖掘潛力。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我會拿出一個熟雞蛋,切半后讓同學們觀察它的內部結構,說出它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與課本有關地球內部結構的知識進行對比。
為什么要選擇一個熟雞蛋呢?設計一些比較貼近學生生活的,有親合力的話題,讓學生展開討論,調動他們的生活積累,引發(fā)共鳴,由已知引出未知。而且這樣的例子更容易讓同學們所接受。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知識遷移,鞏固提高
我會向同學們提出“剛剛我們指導了地球的內部結構的劃分,但是你們知道劃分的依據(jù)是什么嗎?從而聯(lián)想到物理中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橫波和縱波的特點。這也就解決了本節(jié)課的你那點問題。這也就解決了本節(jié)課的你那點問題。
其實很多知識的獲得都是遵循著這樣一種思維過程,我主要是把這種學習方法交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舉一反三進行思維的遷移,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也就使學生學會了學習,其實教師交給學生的不在于知識的多少,而在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下面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類比情景,知識回憶
列出這樣一個表格,類比地殼、地幔和地核的相關知識點
圈層名稱不連續(xù)面特征
地殼
地幔上地幔
下地幔
地核外核
內核
回憶已經學習過的地球的大氣循環(huán),水循環(huán)和生物的新陳代謝循環(huán),并閱讀課本相關知識,完成下面的圖(地球外部圈層的示意圖)
這些是通過小組討論形式完成的,為什么要提倡進行小組討論呢?我在這里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啊
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具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時有兩個甚至更多的思想。”這充分說明了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讓每一名學生在討論都占有一個角色,都有一個責任和分工,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享受到學習地理的樂趣,同時使他們在合作學習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傳統(tǒng)地理教學形式是“教師教課本,學生記課本,考試考課本”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課本以外的東西不想學、不會學;把課本知識當作絕對真理,沒有自己的觀點和理解,因而難以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問題制定,挖掘潛能中為同學們布置了一些課外研究性課題。
本節(jié)課為完成上面的教學目標而設定了不同的教學模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扮演的是學生的助學者,任務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完成任務的監(jiān)督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伙伴,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互動,教師引導學生,學生啟發(fā)教師,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相長。
好,我的說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766646.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課堂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