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連育明高級中學(xué)2015屆高三上學(xué)期第一次驗收考試試題解析--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試卷說明: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至7題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第8至12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1、在地面上空,從勻速上升的直升機上脫落一個物體(忽略空氣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從地面上看,物體作自由落體運動B、從飛機上看,物體作豎直上拋運動C、物體和飛機之間的距離開始減小,后來增大D、物體落地時的速度一定大于勻速上升的直升機的速度2、如圖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兩塊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的木塊1和2,中間用一原長為L、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連接起來,木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 ,F(xiàn)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塊2,當(dāng)兩木塊一起勻速運動時,兩木塊之間的距離是:( )A、B、 C、D、【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對木塊1進行受力分析可知,彈簧的彈力等于木塊1受到的摩擦力,根據(jù),因此彈簧的伸長量,這樣兩木塊間的距離為L+,A正確。考點:共點力平衡,胡克定律3、從地面豎直上拋一物體,上升過程先后經(jīng)過A、B兩點,它兩次經(jīng)過A點的時間間隔為tA,兩次經(jīng)過B點的時間間隔為tB,不計空氣阻力,則AB相距:( )A、 B、 C、 D、4、如圖所示,A、B兩均勻直桿上端分別用細線懸掛于天花板上,下端擱在水平地面上,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懸掛A桿的繩傾斜,懸掛B桿的繩恰好豎直,則關(guān)于兩桿的受力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A、B都受三個力作用 B、A、B都受四個力作用C、A受三個力,B受四個力 D、A受四個力,B受三個力【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對A、B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于拉A的繩子傾斜,因此地面對A有一個向右的摩擦力,A桿才能平衡,因此A受四個力,而拉B的繩豎直,因此地面對B只有一個向上的支持力,沒有摩擦力,因此B受三個力,D正確?键c:共點力的平衡5、質(zhì)量為0.8kg的物塊靜止在傾角為30°的斜面上,若用平行于斜面沿水平方向大小等于3N的力推物塊,物塊仍保持靜止,如圖所示,則物塊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A、5N B、4N C、3N D、【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將重力分解到垂直于斜面和沿斜面向下,在斜面內(nèi),有重力的下滑分力大小為方向沿斜面向下,和水平向左的推力F=3N,由于物體靜止不動,摩擦力與這兩個力的合力平衡,因此摩擦力大小為,A正確。考點:力的合力與分解6、水平方向的傳送帶順時針轉(zhuǎn)動,傳送帶速度保持2m/s不變,兩端A、B間距離為3m,一物塊從B端以初速度v0=4m/s滑上傳送帶,物塊與傳送帶間動摩擦因數(shù)μ=0.4,g=10m/s2。物塊從滑上傳送帶到離開傳送帶過程中的速度-時間圖像是:( )【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物體先向左做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經(jīng)過1s速度減小到零,此時向左運動了,而沒到達左端,因此接下來向右加速運動,加速度不變,經(jīng)速度達到2m/s,與皮帶的速度相等,這時向右僅運動了,接下來向右勻速運動,因此C圖象正確。考點:V—t圖象7、如圖A、B、C三個物塊疊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三物塊質(zhì)量均為m,AB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3μ,BC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μ,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由靜止開始,對中間的物塊B施加水平拉力F,當(dāng)F較小時三物塊相對靜止共同加速,當(dāng)F較大時可將B從AC間抽出來。下面四個值中選出能將B抽出的F的最小值為:( )A、5μmg B、7μmg C、 8.5μmg D、10μmg8、如圖所示為一質(zhì)點作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圖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整個過程中,CD段和DE段的加速度最大B、整個過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C、整個過程中,D點所表示的狀態(tài),離出發(fā)點最遠D、BC段所表示的運動通過的路程是34m9、如圖為豎直面內(nèi)的一個圓,從圓上最高點P到圓上A、B兩個斜面PA和PB,斜面與豎直方向夾角為α和β,α>β。物塊從P點由靜止釋放,沿PA經(jīng)時間t1到A,沿PB經(jīng)時間t2到B。則: ( ) A、若不計摩擦,則t1 =t2B、若不計摩擦,則t1 >t2C、若有摩擦且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則t1 >t2D、若有摩擦且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則t1 90°),物體保持靜止?fàn)顟B(tài)。在旋轉(zhuǎn)過程中,設(shè)繩OA的拉力為T1,繩OB的拉力為T2,則:()A、T1先減小后增大B、T1先增大后減小C、T2逐漸減小D、T2最終變?yōu)榱恪敬鸢浮緽CD【解析】試題分析:以結(jié)點O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情況,作出力圖:重力G、繩OA的拉力T1,繩OB的拉力T2,根據(jù)平衡條件得知:拉力T1和拉力T2的合力與重力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圖.作出三個不同位置力的合成圖,由圖看出,T1先增大后減小,T2逐漸減小,最終減小到零,A錯誤,BCD正確?键c:力的合力與分解填“一直變大”、“一直變小”、“先變大后變小”、“先變小后變大”)?键c:力的合力與分解14、在實驗“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所用打點計時器的頻率為50Hz,打出來的紙帶上每5個點選取一個計數(shù)點并且標(biāo)在紙帶上方,記為O、A、B、C、D、E、F,并用直尺測量各段長度,OA=4.60cm,OB=10.01cm,OC=16.20cm,OD=23.19cm ,OE=30.99cm,OF=39.61cm,如圖所示,請利用測得的數(shù)據(jù),計算并回答下列問題:(本題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1)計算E點處紙帶的速度為 m/s。(2)紙帶反映物體的加速度應(yīng)為 m/s2。(3)打下O點時,紙帶的速度 零( 選填“是”或者“不是”)。【答案】(1)0.82m/s;(2)0.80m/s2;(3)“不是”【解析】試題分析:(1)E點為DF的中間時刻,因此打E點的速度就是DF段的平均速度,即:(2)根據(jù),可知加速度(3)由于O點為計時起點,而不是運動起點,且OA與OB之比不滿足1:4關(guān)系,因此O點速度不為零?键c:測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三、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其中15題12分,16題13分,17題13分,共38分,解答應(yīng)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目,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15、在一長直的高速公路上,有一路段是穿山而過的隧道, 現(xiàn)有A車以A=120km/h的速度行駛,發(fā)現(xiàn)隧道內(nèi)路燈損壞,隨即以加速度a=m/s2減速至A'=48km/h后,進入并勻速通過隧道。一段時間之后,B車以B=120km/h的速度與A車同方向同一車道駛?cè)胨淼溃瑃0=5s后發(fā)現(xiàn)前方的A車,司機的反應(yīng)時間為Δt=1s,之后以與A車相同的加速度進行剎車。兩輛車恰好在隧道出口處相遇,且相遇時兩車速度相同(不考慮兩車的車身長度,兩車的減速運動均為勻減速運動)。求:(1)B車比A車晚進入隧道的時間t;(2)隧道的總長度L。解得:秒考點:追及問題16、如圖,水平面上有一帶圓弧形光滑凸起的長方形木塊A,木塊A上的物體B用輕繩繞過凸起與物體C相連,B與凸起之間的繩是水平的。A與B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0.8,A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0.25。現(xiàn)用一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在物體B上,恰使物體A、B、C保持相對靜止,且C上方的懸線與豎直方向始終成37°角。物體A、B、C的質(zhì)量分別為m、3m、2m,重力加速度為g,求:(1)拉力F的大;(2)兩個接觸面上的摩擦力的大小之比!敬鸢浮俊窘馕觥吭囶}分析:(1)對A、B、C整體,受力分析可知:F—μ26mg=6ma-------------①對C物體:Tcos37°=2mg-------------②Tsin37°=2ma-------------③解得:T=2.5mg-------------------------④ a=0.75g-------------⑤ ⑤代入①,可得:F=6mg-----------------⑥(2)對B物體:F—T>3ma, 所以A與B之間的靜摩擦力fAB 方向向右 F—T —fAB =3ma-------------⑦ ⑤代入⑦,可得:fAB =1.25mg-------------⑧A與地面間的滑動摩擦力f滑=μ26mg=1.5mg-------------⑨由⑧、⑨可知,上下兩個接觸面上的摩擦力之比為5:6-------------⑩考點:牛頓第二定律,物體受力分析17、 工廠中有一個組裝工件的裝置,由左側(cè)的水平轉(zhuǎn)臺(轉(zhuǎn)臺轉(zhuǎn)軸位于M點,旋轉(zhuǎn)方向如圖)和右側(cè)的水平傳送帶構(gòu)成,俯視圖如圖。需要組裝的工件由兩部分待組裝件構(gòu)成,一部分待組裝件由O處的機器臂(圖中未畫出)粘在轉(zhuǎn)臺上的A點或者B點,然后隨轉(zhuǎn)臺一起勻速旋轉(zhuǎn)到組裝點P,恰好能與傳送帶傳送過來的另一部分待組裝件組裝,組裝完成后,掉落到P點下方的海綿箱中。P點的每次組裝過程均耗時0.5s,組裝過程中轉(zhuǎn)臺不旋轉(zhuǎn),P點組裝的同時,O處會粘上新的待組裝件,耗時也為0.5s,轉(zhuǎn)臺轉(zhuǎn)動時0.5s可以旋轉(zhuǎn)半圈。右側(cè)的傳送帶始終勻速運動,帶上的待組裝件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5,傳送帶遼寧大連育明高級中學(xué)2015屆高三上學(xué)期第一次驗收考試試題解析--物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481912.html

相關(guān)閱讀:福建省莆田一中2015屆高三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