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目的]
  以《沁園春?長沙》詞為依托,拓展比較,充分領(lǐng)略、感受毛澤東詩詞境界壯闊,氣魄宏大,樂觀豪邁的風格和偉人的胸襟氣度。
  體味詩歌用詞的妙處,
  [重點]
  領(lǐng)略、感受毛澤東詩詞的風格和偉人的胸襟氣度。
  本課重點放在朗讀背誦和詩詞鑒賞上。
  [教學設(shè)想]
  先以毛澤東的其他詩詞引入,讓學生總體感知概括毛澤東詩詞的風格,然后再學習本詞,重點突破字詞、寫作思路、由寫作意象所展現(xiàn)的詩人的思想感情,體味詩人用詞的妙處。然后進行拓展教學。
  [教學過程]
  一、引入詩詞
  給出毛澤東詩詞中的句子,讓學生感知毛澤東詩詞的風格。
  敵人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西江月?井岡山》)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清平樂?六盤山》)
  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清平樂?六盤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七律?長征》)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采桑子?重陽》)}
  問:讀了以上詩句,你感覺毛澤東詩詞有什么樣的風格?你從哪里感覺到的?
  ??境界壯闊,氣魄宏大,樂觀豪邁。
  臧克家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
  美國作家羅斯?特里爾評價毛澤東是“狂放的浪漫主義詩人”。
  以前我們曾經(jīng)學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其境界之闊大,氣勢之宏偉,可以說亙古未有。齊背《沁園春?雪》。
  
  二、學習《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詩詞壯美的風格體現(xiàn)于他的絕大多數(shù)詩詞中。他不但在《沁園春?雪》中體現(xiàn)了這種壯美,而且在同詞牌的《沁園春?長沙》中也體現(xiàn)了壯美之情。讓我們來學習他的《沁園春?長沙》,充分感受一下這種壯美,這種氣魄。
  1.簡介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同時,國共兩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經(jīng)在廣州成立。1925年秋,毛澤東自韶山到廣州接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游岳麓山。事后作《沁園春?長沙》,追懷曾經(jīng)的學習斗爭生活。毛澤東曾于1911年至1923年間在長沙求學和進行革命斗爭,并經(jīng)常與同學戰(zhàn)友游覽岳麓山,在湘江游泳。1957年1月第一次發(fā)表這首詩時,毛澤東做了這樣的注釋:“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shù)。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另注:這兩句詩是毛澤東1917年冬天游衡山時所作) ”。
  2.聽朗讀錄音,讓學生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感情的抒發(fā),并跟錄音朗讀。(三遍??聽、跟、讀)
  3.講解與理解(突出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讓他們多說。)
  首先讓學生根據(jù)注釋,借助字典初步閱讀理解這首詞,對于不明白的字詞意思提問。接下來進行理解提問:
 。1)問:作者在詞中都寫到了什么?(總體感知)(讓學生說,說不完整不要緊)
  ??上闋: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下闋:通過回憶,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藝術(shù)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
  深入分析:
  上闋:
  問:上闋寫了什么?
  ??描繪湘江秋景。
  (2)開頭三句解說:
  寒秋:深秋。深秋天涼,所以叫“寒秋”。
  湘江:源出廣西靈川東海洋山西麓,流貫湖南東部,經(jīng)長沙北去,于湘陰蘆林潭入洞庭湖。全長817公里,是湖南境內(nèi)最大的河流。
  橘子洲:在長沙西面的湘江中,古時洲上多產(chǎn)美橘,因此得名。洲形狹長,故亦稱“長島”、“水陸洲”。
  問:這三句,按照正常語序,應是:寒秋時節(jié),我獨立在橘子洲頭,望著湘江水滔滔北去。詩人為什么要把“獨立”放在最前面?
  ??突出詩人愛秋而不懼嚴寒的卓然而立的形象。一人在這里獨自游覽,能更好地賞景并回憶從前在這里的革命活動。置“獨立”于句首,加以強調(diào),表現(xiàn)出不同凡俗的英雄氣概。
 。3)問:詞中哪幾句是描繪秋景的?這秋景給人一種什么感覺?
  ??從“看萬山……競自由”。
   給人一種絢爛多彩、生機勃勃的感覺。
   問:這幾句是由哪個字領(lǐng)起的?
  ??“看”字。一個“看”字領(lǐng)起以下七句,這些景色都是詩人站在橘子洲頭看到的。
  (4)問:詩人在描繪湘江美麗壯觀的秋景時,用了許多傳神的詞語,你認為哪個字用得好?為什么?
  ??萬:言山之多。萬山:群山。主要指湘江西岸岳麓山諸峰。萬,言多,非確數(shù)。詩詞中凡言 “萬”“千”“百”,義多同此。
   遍:言紅之廣。紅遍:岳麓山上多楓樹,經(jīng)霜后滿山皆紅葉,故云。
   層:言林之厚。層林:林木隨山勢高下而層疊,故稱。
   盡:言染之深。全、都之意。本句承上,謂岳麓楓林之紅,若顏料染成。
   染:碧云天,黃花地,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染”也寫出了秋色之深。
   以上四句,讓我們想起了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色彩之濃烈令人心中充滿熱情。
   漫:言江水滿溢之狀。
  碧透:言江水碧綠透明至極。
  百舸:泛指眾多的船只。漢?揚雄《方言》卷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謂之舸!
  爭流:破流爭相行駛。三國魏?嵇康《琴賦》:“爾乃顛波奔突,狂赴爭流!蹦铣?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卷上《言語》載晉?顧愷之贊會稽山川之美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北緸槿翰ǜ傊鸲苛,此處轉(zhuǎn)以形容群舟爭相行駛。爭:言千帆競發(fā)之勢。
  鷹擊:謂雄鷹展翅搏擊長天,迅猛矯健。宋?李?等《太平御覽》卷一四《天部》一四《霜》引《春秋感精符》:“季秋霜始降,鷹隼擊。”《漢書》卷二七《五行志》:“故立秋而鷹隼擊!苯灾^鷹搏殺凡鳥。這里借用“矯健有力”之意。
   長空:廣闊的天空。
   翔:言魚游得輕快自如。本指鳥兒不扇動翅膀的飛行,此謂魚兒悠然自得地輕緩游動。
   萬類:萬物,指一切生物。
   霜天:深秋季節(jié)。深秋霜降,故稱。
   競:競爭,競賽。此句謂天地間的一切生物都在這秋色之中充分展示著各自的無拘無束的生存形式,像是在比賽看誰更自由。
  在這幅絢麗的秋景圖里,詩人的目光由遠到近,由上到下,由靜到動,展現(xiàn)出一派勃勃生機。
 。5)問:古人筆下秋景多肅殺悲涼、清冷慘淡,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何如此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不同的心境形成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感覺、心態(tài)決定了看待事物的眼光。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同時,當時的革命運動正蓬蓬勃勃地發(fā)展著,盡管當時毛澤東也面臨著險境(指當時軍閥趙恒惕要捉拿毛澤東),但他卻能泰然處之;盡管他面對的也是秋天,但他關(guān)注的不是衰敗肅殺之景,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只感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命運,所以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6)問:面對生機蓬勃的大自然,詩人想到了什么?
  
??由眼前的景,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于是提出誰主宰大地的問題。這里,主要就是指誰掌握國家的領(lǐng)導權(quán)問題。
 。7)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在詞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啟下的作用。由于想到了國家前途與命運,想到了革命,于是就很自然地想到了過去在一起進行革命活動的戰(zhàn)友。
  [ 以上三句意謂:面對廣漠無垠的天地,感慨叢生,不禁要問,要思索:國家和社會的命運究竟由誰掌握?]
  下闋:
  解說:回憶往昔生活,曾經(jīng)的同學戰(zhàn)友,曾經(jīng)的革命活動,曾經(jīng)的戰(zhàn)斗激情,都融會于詩句中。學生朗讀下闋。
  (8)崢嶸:(7)“攜來”兩句,概寫往事,回憶從前不平凡的戰(zhàn)斗歲月。毛澤東從1911年到1925年,一直在長沙學習和開展革命工作,并經(jīng)常到岳麓山上鍛煉身體,同戰(zhàn)友們談?wù)搰掖笫隆,F(xiàn)在舊地重游,自然勾起對往事的回憶。
攜來:攜手而來。
百侶:許多伙伴、戰(zhàn)友。
崢嶸歲月:南朝宋?鮑照《舞鶴賦》:“歲崢嶸而愁暮。”宋?陸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聽》詩:“歲月驚崢嶸!苯詾楦袊@流年之辭,毛澤東同志轉(zhuǎn)用以指不平常的斗爭歲月。崢嶸,本形容山勢高峻,引申則有特殊義。
  (9)問:詩人都回憶了什么?從哪里到哪里?
  ??從“恰同學少年”到“糞土當年萬戶侯”,用一“恰”字統(tǒng)領(lǐng)七句,寫同學們(戰(zhàn)友們)的精神面貌、革命活動和戰(zhàn)斗激情。
  [說明:1915年,毛澤東組織長沙第一師范進步同學開展驅(qū)逐反動校長張干的斗爭,張干被迫離校;
  同年5月,袁世凱接受了日本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毛澤東印發(fā)了反袁文章;
  1919年至1920年,毛澤東和何叔衡等領(lǐng)導了湖南人民驅(qū)逐了反動軍閥張敬堯,接著又向湖南軍閥譚延?、趙恒惕展開英勇斗爭;
  此間又組織了新民學會,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宗旨;
  創(chuàng)辦了《湘江評論》,宣傳馬列主義,大造革命輿論。在它的宣言中曾說:“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
  這些就是以上三句的具體內(nèi)容。]
 。10)問:上闋提出“誰主沉浮”這一問題,下闋回答了嗎?
  ??最后三句,借回憶當年游泳的情景,表現(xiàn)“同學少年”急流勇進、搏擊風浪的斗爭精神、壯志豪情。同時巧妙地回答了上闋提出的革命領(lǐng)導權(quán)歸屬的問題。革命領(lǐng)導權(quán)應當歸屬于像毛澤東一樣的革命者。
  對當時中國前途、命運的思考和回答,表現(xiàn)了一代偉人的膽略和氣概。
  4.小結(jié):這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板書:上闋:繪秋景,問蒼茫大地;
   下闋:憶往事,抒壯志豪情。
  5.齊背《沁園春?長沙》
  
  三、拓展、比較閱讀
  目的:充分感受毛澤東詩詞境界壯闊,氣魄宏大,樂觀豪邁的風格。
 。ㄒ唬对佂堋
  詠蛙
  1910年
  獨坐池塘如虎踞,
  綠楊樹下養(yǎng)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作聲?
  談?wù)勀銓@首詩的感受。
  解說:毛澤東這種闊大的胸懷并非是參加革命后才有。早在……(背景)
  寫作背景:16歲的毛澤東離開家鄉(xiāng)韶山?jīng)_,到五十里外的湘鄉(xiāng)縣東山高等小學堂去讀書。凡是來東山高小的學生都要進行入學考試。當時學校規(guī)定考試作文題目是“言志”。多數(shù)學生寫的都是尊孔,“學而優(yōu)則仕”之類的內(nèi)容,而毛澤東則寫自己立志救國救民的革命抱負。校長李元甫高興地說:“我們學堂里取了一名建國才!”
  這首詩體現(xiàn)出一種王者之氣,一種霸氣!按簛砦也幌乳_口,哪個蟲兒敢作聲?”流露出立志扭轉(zhuǎn)乾坤的雄心壯志。
  
(二)《采桑子?重陽》
  毛澤東的詩詞為什么有如此宏大的氣魄,如此壯闊的境界?
??這與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分不開,與他偉大的胸襟,英雄的膽略和氣概分不開。
同樣一種事物,在不同心胸的人那里,感受是不同的。比如重陽登高,杜甫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是一種激憤與悲愁。而毛澤東,則寫下
采桑子
  重陽
  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寫作背景:紅四軍內(nèi)部意見不一(1929年7月,在紅四軍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不同意實質(zhì)上是軍事冒險的中央的指示意見),毛澤東暫時離開了領(lǐng)導崗位(被調(diào)離),做地方政府工作。當時他身體有病,便帶病深入基層到地方搞土地革命斗爭。10月,在乘擔架赴上杭的途中,時值秋天,面對閩西絢麗奪目的秋色,毛澤東頓發(fā)詩興,創(chuàng)作了這首詞。
 。ü糯銓懭松脑娫~,尤其是借秋抒寫人生的詩詞,許多都有感傷的色彩。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保
  從這首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樂觀豪邁的情緒??詞中的秋色比春光還要美好,戰(zhàn)地上的野菊簡直令人陶醉,強勁的秋風使人無比爽快。詞中充滿樂觀的情緒,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高超的審美情趣。
  ※蘊含深邃的哲理??充滿辨證思想:
  1、人生有限(“人生易老”,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自然規(guī)律),宇宙無限(“天難老”,自然界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但并不慨嘆人生短暫,而是通過優(yōu)美的藝術(shù)境界,形象地告訴人們:新陳代謝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則,每個革命者都應該正確對待生命的價值,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革命事業(yè)中去。
  2、“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一句,提起戰(zhàn)爭,人們往往會想到流血犧牲,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等等,但這只是事物的一個方面。我們反對非正義戰(zhàn)爭。而正義戰(zhàn)爭,革命戰(zhàn)爭,目的是推翻腐朽的統(tǒng)治力量,推動歷史前進,給更多的人帶來和平,帶來幸福。所以,毛澤東在詞中才盛贊“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ㄈ┍容^閱讀《卜算子?詠梅》(與陸游比較)
  目的:通過比較,進一步感受毛澤東詩詞的風格。
  解說:中國歷來不缺乏愛國者。從屈原到杜甫,再到陸游、辛棄疾,他們的許多詩篇都抒寫了自己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卜算子?詠梅(毛澤東) 卜算子?詠梅(陸游)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 驛外斷橋邊,
  飛雪迎春到。 寂寞開無主。
  已是懸崖百丈冰, 已是黃昏獨自愁,
  猶有花枝俏。 更著風和雨。
  
  俏也不爭春, 無意苦爭春,
  只把春來報。 一任群芳妒。
  待到山花爛漫時, 零落成泥碾作塵,
  她在叢中笑。 只有香如故。
  注解:1、在毛澤東《詠梅》詞題目之下,有一說明:“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2、爛漫:色彩絢麗奪目,兼有盛開的意思。
  3、驛:驛站,古代官辦的交通站。
  4、無主:沒有主人,即無人欣賞的意思。
  5、著:同“著”,遭受到。
  6、無意:不想,沒有心思。
  7、苦爭:力爭,苦苦地爭。
  8、一任:完全聽憑。
  9、群芳:百花。喻在朝廷里的投降派。
  10、妒:妒忌。實際上就是說排擠、打擊。
  11、零落成泥碾作塵:梅花飄零落地,與泥土混在一起,又被驛站外過往的車馬壓碎變作了灰塵。
  12、香如故:香氣還和過去一樣。喻政治上操守不變。
  寫作背景:1961年12月,毛澤東去廣州,為即將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會議作準備。閑暇時,他讀了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深有感觸。又聯(lián)系到國內(nèi)正處于經(jīng)濟困難時期,國際上反華勢力對中國大肆攻擊,蘇聯(lián)也因與中國共產(chǎn)黨有原則上的分歧而對中國施加壓力。面對這種情況,更是感慨萬千,于是揮筆寫下了這首詠梅詞。
  陸游寫作這首詞是在48(49)歲,報國之志無法實現(xiàn)。
  比較:
  環(huán)境:陸游詞:蕭索、凄苦、寂寞;
   毛澤東詞:險惡。
  對環(huán)境的態(tài)度:陸游詞:“愁”,對凄苦環(huán)境的無奈;
   毛澤東詞:“俏”,寫出梅不畏嚴寒,不畏險惡的精神。
  行為:陸游詞:遭受嫉妒、打擊,遭受摧殘,但保持高潔的品質(zhì);
   毛澤東詞:不為己,只為人;不居功,不自傲;樂觀。
  寫作心態(tài):毛澤東的這首詞在內(nèi)部傳閱時,曾有幾句話:“陸游北伐主張失敗,投降派打擊他,他消極頹廢,無可奈何,因此作此詞!倍覀儗Υщy的態(tài)度卻與陸游相反。
  陸游用梅花自喻,把自己不得志而又孤芳自賞的感情寄托在梅花身上,造成了幽獨冷落之感。
  主題:毛澤東詠梅詞:突出梅花在險惡的環(huán)境中傲然開放,贊美梅花不畏嚴寒的品質(zhì),展示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陸游詠梅詞:上闋寫梅的艱難處境,下闋托梅言志。通過描寫在黃昏凄雨苦風中孤苦、冷寞的梅花形象,表現(xiàn)梅花與群芳對立,孤芳自賞,自傲的品質(zhì),慨嘆自己空有報國志,終無施展時的落寞。
  形象:毛澤東詠梅詞:塑造了戰(zhàn)斗的,樂觀的,勝利者的形象。
  陸游詠梅詞:封建時代一個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壯志,堅決不同流合污的愛國者形象。
 。ㄋ模┭由扉喿x??課外自讀《蝶戀花?答李淑一》,可與蘇軾的《江城子》(悼念妻子王弗)進行比較閱讀。
  蝶戀花?答李淑一
  1957年5月11日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注釋:1.驕楊:矯健、堅強的楊開慧。楊開慧(1901??1930年),毛澤東妻子。因叛徒告密被捕,英勇就義。
  2.柳:柳直荀烈士(1898??1932年),毛澤東戰(zhàn)友,李淑一丈夫,被敵人殺害。
  3.輕?:輕輕飄揚。
  4.重霄九:即九重霄,指天的最高處。古代以為天有九重。
  5.問訊:試問,借問。
  6.吳剛:漢朝西河人。傳說他學仙,犯了錯誤,罰他到月宮砍桂樹。
  7.何所有:有什么。意思是如何款待忠魂。
  8.舒廣袖:舒展寬而長的袖子,指舞蹈的姿態(tài)。
  9.且:姑且。
  10.忠魂:忠誠的英靈,指楊、柳二烈士忠于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的英靈。
  11.曾:已經(jīng)。
  12.伏虎:降伏惡虎。指推翻了國民黨政權(quán)。
  13.頓作:一下子變成,頓時變成。
  背景情況:李淑一是毛澤東妻子楊開慧的同窗好友。其夫柳直荀參加革命活動被殺害。她1957年2月寫信給毛澤東,并附上她1933年因懷念丈夫而填的一首《菩薩蠻》。5月11日,毛澤東復信并寫了《蝶戀花?答李淑一》。
  蘇軾的《江城子》寫于他40歲時,當時他正在密州任太守,距離家鄉(xiāng)有千里之遙。蘇軾19歲與16歲的王弗結(jié)婚,夫妻恩愛。但王弗活到27歲就去世了。蘇軾寫這首詞時,距離王弗去世正好十年。在這十年中,蘇軾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到壓制。到密州后,又逢兇年,生活也十分困苦。
  比較:
  主題:蘇軾:借悼念愛妻王弗,抒發(fā)他十年中,雖懷“奮勵有當世志”,但卻宦海沉浮,仕途失意,坎坷不得自由,生活顛沛艱辛和無限郁悶悲觀之情。
  毛澤東:借奉和李淑一詞,懷念愛妻楊開慧,戰(zhàn)友柳直荀兩位革命戰(zhàn)士,頌揚革命,頌揚先烈為革命生死以之的獻身精神,以激勵還活著的人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68841.html

相關(guān)閱讀:《許三觀賣血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