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必修一課時練習題(岳麓版附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第一單元教師用
第1課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
一、:
1.《武丁卜辭》中有“乙巳卜觳貞(殼上的紋路),王大令罘(眾)人日協(xié)(協(xié))田……”的記載,由此可見,商代的政治特征是( )。
A.神權和王權的密切結合 B.王位世襲制 的實行
C.井田制的盛行 D.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矛盾重重
A[解 析]本題考查考生結合所學知識分 析史料的能力。商朝統(tǒng)治者不論祭祀、戰(zhàn)爭,還是漁獵、農(nóng)事等,都要向鬼神問卜,這體現(xiàn)了當時的政治特征是神權和王權的密切結合。
2.(2010課標全國,24)西周分封制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下列省、自治區(qū)中,其簡稱源自西周封國國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東、山西 D.廣東 、廣西
[解析] 考查分封制的內(nèi)涵,要求考生準確把握歷史概念的內(nèi)涵。山東簡稱魯,于分封制下的魯國,山西簡稱晉,于分封制下的晉國。[答案] C
3.據(jù)《春秋》記載,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魯國時舉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禮,并由司空(官職)“授土”,司徒(官職)“授民”。對這一史實最恰當?shù)慕忉屖?( )
A.周天子用最高禮節(jié)接待魯國國君 B.魯國國君的權力于周天子
C.魯國國君的地位與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視禮儀制度建設
[答案] B[提示] 注意關鍵詞“授土”“授民”與分封制的關系。
4.“封建社會”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國的。右圖所示柳宗元
的的主題可能是( )
A.分封制度 B.王位繼承制度
C.郡縣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解析] “封建社會”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
引入中國的,那么柳宗元所說的“封建制”,顯然
不是后來的社會形態(tài)概念,原意應該是“封邦建國”
的意思。[答案] A
5.《呂氏春秋•當務》載:“紂之同母三人,其長子日微子啟,其次日仲衍,其次日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仲衍也,尚 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大史據(jù)法而爭之日:‘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q故為后!鄙鲜霾牧献钅苷f明 ( )
A.商紂為王不符合當時的制度規(guī)定 B.商紂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繼位
C.商王對于王位繼承的發(fā)言權很少 D.殷商末期嫡長子繼承制已經(jīng)確立
[解析] D材料指出盡管三兄弟為同母,但長子和次子出生時其母為妾,而紂出生時其母
為妻,地位已有變化,紂亦因此成為嫡長子,具有繼承權。大史亦是據(jù)嫡長子繼承制來闡述自己觀點的。
6.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乘馬數(shù)》中說:“若歲兇旱水伏(水災),民失本,則修宮室臺榭,以前無狗、后無豬者為庸 (勞力)。故修宮室臺榭,非麗其樂也,以平國災也。”這表明他主張( )
A.以工代賑,體恤民生 B.追求華美,善用民力
C.修筑宮室,祈求免災 D.重本抑末,刺激生產(chǎn)
A[解析]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抓住其關鍵信息“民失本,則修宮室臺榭”和“非麗其樂也,以平國災也”即可推知其正確選項為A項。
7.《尚書》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于成湯”,意即“上天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湯,使為民主”。對材料中“民主”的正確理解是 ( )
A“民主”是指最高統(tǒng)治者 B中國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湯是民主的領導者 D.商朝的最高權力屬于人民
A【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政治,屬于較難題。解題關鍵是準確解讀材料。材料的意思是:上天為百姓求得一個君主,這樣天降大任給湯,讓湯成為百姓的君主。根據(jù)分析判斷,民主的意思是百姓的君主,即最高統(tǒng)治者,故答案為A
8.下列關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其實行的前提是王權強大 B.其存在的根本基礎是井田制
C.趙、魏、韓是西周分封形成的諸侯國 D.開拓了西周的疆域
C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能力。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看出,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諸侯國:魯、齊、燕、衛(wèi)、宋、晉等,而趙、魏、韓實際上是三家分晉,戰(zhàn)國時期。故選C項。
9.在都城舉行了宏大的冊封儀式后(如右圖),受封者率領軍
隊、人民前往東方的封地。結果受到封地上的土著軍隊攻擊,
好不容易才將土著居民征服。接下來的首要工作是筑城,用來
作為未來統(tǒng)治這個封地的基地。這是哪一個時期的政治狀況
A.西漢初年 B.周朝初年 C.唐朝初年 D.清朝初年
【解析】B由“冊封儀式”“封地”等信息可知該時期實行分封制,排除C、D;由“受到封地上的土著軍隊攻擊”可以排除A。
10. 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說:“故天子諸侯之傳世也,繼統(tǒng)法之立子與立嫡也……立賢之利過于立嫡,人才之用優(yōu)于資格,而終不以此易彼者,蓋懼夫名之可藉,而爭之易生,其弊將不可勝窮!边@段話意在揭示 ( )
A指出嫡長子繼承制的弱點 B嫡長子繼承制的出現(xiàn)具有歷史必然性
C.沒有比嫡長子繼承制更好的權力交接制度了D.嫡長子繼承制不符合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
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屬于難度較高題。解題的關鍵是讀懂材料。材料主要論述天子諸侯的繼承是立嫡還是立賢,立賢“而爭之易生,其弊將不可勝窮”,即“立賢”容易引起紛爭,有很多弊端。所以,“立嫡”(嫡長子繼承制)在當時具有歷史必然性,故選B項。選項A、C、D均與材料的主旨不符 。
11.《孟子》中記載:“天子適諸侯日巡狩……諸侯朝于天子日述職……一不朝,則貶其 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边@主要反映了 ( )
A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權威 B西周初年諸侯勢力逐漸增強
C諸侯有對周王朝覲述職的義務 D.西周末年周王勢力日益衰微
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和獲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題材料反映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與諸侯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根據(jù)材料可知,B、D兩項的現(xiàn)象并不能體現(xiàn),排除;從“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一句來看,此時 周天子能夠節(jié)制諸侯。這也是材料要表達的重點。說明西周初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權威,故排除C選項。正確選項是A。
1 2.《太史公自序》載:“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勝數(shù)。”從這段材料所獲得的最全面、最準確的信息應是 ( )
A爭霸戰(zhàn)爭使諸侯國數(shù)目減少 B諸侯國之間互相廝殺
C.諸侯棄國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壞
【解析】D C項表述錯誤,A、B說明D.
13.柳宗元《封建論》言:“陵夷迄于幽、厲,(周)王室東徙,而自列為諸侯。厥后,問鼎之輕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誅萇弘者有之,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边@些現(xiàn)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東周時中國封建制逐漸形成 B.周朝推行的分封制在走向崩潰
C.東周的統(tǒng)治越來越腐敗 D.諸侯爭霸導致天下大亂
【解析】B分析題中材料“(周)王室東徙,而自列為諸侯!煜鹿造,無君君之心”,可以知道周朝推行的分封制正在走向崩潰。
14.下列關于商朝內(nèi)外服制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商朝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
B.外服制度主要管轄自動歸附或被商征服的方國,類似于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C.內(nèi)服制度是管理商人本族活動區(qū)域的制度
D.商王對外服和內(nèi)服基本采取統(tǒng)一的管理制度
【解析】D 商王對外服控制有限
15.分封制與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點在于它們
A.都服務于周王鞏固統(tǒng)治的需要 B.都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C.都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制度 D.都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
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比較問題的能力。A項是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同目的,C、D兩項是它們的共同影響,這三項都不是它們的特點。分封制以血緣為紐帶,官職為世襲。宗法制的核心內(nèi)容是嫡長子繼承制。分封制與宗法制 最突出的特點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16.我國奴隸社會的“天子”制度與封建社會的皇帝制度的最根本區(qū)別是
A.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謂不同 B.對最高統(tǒng)治者的身份和地位的規(guī)定不同
C.最高統(tǒng)治者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 D.最高統(tǒng)治者擁有的權力不同
答案:C解析:本題問的是兩者根本上的不同,這應該從 整個歷史的宏觀角度來審視,它們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但本質上的差異是由社會性質決定的,最高統(tǒng)治者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
17.《史記》記載 ,劉邦稱帝之后以舊禮尊其父,有人勸說劉父:“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則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禮待劉邦。從文中可以看出
A.劉邦違背了綱常倫理 B.宗法關系要服從于君權
C.漢初宗法制趨于崩潰 D.君臣關系等級森嚴
答案:B
18.至唐為止,法律規(guī)定嫡子才擁有財產(chǎn)繼承權。至宋代,庶子也可參與財產(chǎn)分配。到了明清時期,非婚生子也擁有程度不一的財產(chǎn)繼承權。從家庭內(nèi)部權力關系來說,上述變化反映出的趨勢是
A.家父掌權日益趨于鞏固    B.家庭成員關系趨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漸上升     D.傳統(tǒng)家庭觀念逐漸解體
答案:A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yi/7961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