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膠片照相機中的化學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你一定照過相。照片給我們留下生活的真實記錄和美好的回憶。當照相機“喀嚓”一聲、快門一開一合的時候,你曾否想到,一系列的化學變化從此開始了。

  照相膠卷上涂著薄薄的一層乳膠,里面均勻地布滿了溴化銀微粒。溴化銀有淡淡的黃色,對光線非常敏感。照相機的快門一開,光線就透過鏡頭,照到膠卷上。有一小部分溴化銀迅速分解,變成了黑顏色的銀顆粒和溴。

  銀不是銀白閃亮的嗎?怎么會顯出黑顏色呢?原來,整塊的銀是白亮白亮的,而細細的銀粉卻是黑色的。物質的顏色和它的顆粒大小有密切的關系。拍完的照相膠卷不能見光,必須在藥水中讓膠卷顯影。顯影液是由一些還原性藥物配制的,使溴化銀以見光分解的銀微粒為中心,生成更多黑色的銀粒。光線強的地方,黑色銀粒多;光線弱的地方,黑色銀粒少。這樣,就把感光后生成的潛影顯現(xiàn)出來了。于是,在膠卷上出現(xiàn)了“白頭發(fā)黑臉膛”的人像。顯影以后的膠卷仍然不能見光,因為還有不少沒有變化的溴化銀呢!需要用一些藥劑將它清洗下來,不讓它再次感光。用大蘇打、也叫海波、硫代硫酸鈉、配成定影液,它能夠和溴化銀里的銀離子結合,帶著它一塊兒離開膠卷表面,溶解進水里。膠卷上沒有感光的溴化銀就清洗干凈了。

  這時候,只有銀微粒按照感光的強弱,深淺不等地分布在膠卷上,這就是照相的底片。它的影像和物體的真實形象完全是“顛倒黑白”的。將白頭發(fā)黑臉膛的底片蒙在涂滿溴化銀的照相紙上,進行曝光,再次重復“顯影”、“定影”的過程,變黑為白,變白為黑,就可以洗印出和景物的黑白明暗一模一樣的照片了。照相要用銀子,全世界每年用在電影膠片和照片上的銀子,超過N噸!在彩色膠卷上,感光成像的主角仍然是溴化銀。不過,彩色底片有三層感光乳劑,分別對紅光、綠光和藍光敏感,這就好比彩色光線動用三支畫筆,調配著紅、綠、藍“光的三原色”,繪制出五顏六色的圖畫來。

  彩色底片和黑白底片一樣,沖洗出來也是色調顛倒的:紅花顯深藍色,藍天發(fā)黃光,綠葉變成品紅色。這樣的彩色底片再用彩色正片翻照以后,色彩才恢復正常:藍天下,花紅,葉綠,多么鮮艷動人,栩栩如生近年來,人們?yōu)榱斯?jié)省白銀,發(fā)明無銀感光照相來代替溴化銀膠卷。這是利用有的化學藥品見光分解,或者放出氣泡,或者改變顏色,同樣可以形成影像的原理來實現(xiàn)的。

  當然數(shù)碼相機跟物理的關系更大!

  照相機“喀嚓”一聲響,牽涉到的化學變化還真不少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261942.html

相關閱讀:高一化學期末考試必備知識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