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中經常會有很多有趣的實驗,說物理是有趣的自然科學不足為奇。其實物理更注重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是一門很有哲理的學問。
一、彈力的原理
在彈性限度內,物體所受到的壓力越大,物體所產生的彈力越大,所以彈力是一種被動力。壓力越大彈力越大,這個基本原理不僅適用于物理,也適用于我們人生。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知道自己的彈力到底有多大,往往由于形勢逼迫、社會壓力,會取得連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成就。
并且人很多時候也是被動的,幾乎很少有人會主動獲得某種成就。人往往有了夢想目標,才會積極主動去努力。這時候,目標就變成了外在的動力,但是不能否認,這動力的本質也是壓力。
胡克定律:另一種表述:你的勁度系數(shù)也許比別人小,但只要努力,你依然可以比別人伸的長。
二、能級管理原理
“能級”是物理學中的概念,原意是說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繞核運轉的電子構成,電子由于具有不同的能量,就按照各自不同的軌道圍繞原子核運轉,即能量不同的電子處于不同的相應等級,這種現(xiàn)象在管理學上同樣存在。
在班級管理中,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特點,有不同的軌道。但學生也是分層的。層與層之間的界線非常明顯,就象原子結構一樣。有的學生聰明且踏實,反應靈敏而不浮躁,這些學生一般是優(yōu)秀生;除了優(yōu)秀生外還有中等生和待優(yōu)生,往往有學習方法或思維方式上的問題。這三個層次,就象原子的三層電子一樣。
但是,學生也不穩(wěn)定,學生的分層也像原子的三層結構一樣不穩(wěn)定。并且這三層結構內又有不同的能級,很容易發(fā)生能級躍遷,正如學生也會有轉化。學生的能級躍遷也需要教育激發(fā)與輻射,并且這種激發(fā)輻射也不是連續(xù)的,而是臺階式的。只有當能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才會發(fā)生轉化。有的學生努力了一段時間并不能馬上見到學習效果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楞次定律與事與愿違
楞次定律是一條電磁學的定律,閉合回路中感應電流的方向,總是使得它所激發(fā)的磁場來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楞次定律也可簡練地表述為 : 感應電流的效果,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原因。
世事也是如此,人一旦想有所改變,總會遇到很多阻力。像王安石變法,像任何社會形勢的變革都會會受到頑固派的阻礙。盡管阻礙會出現(xiàn),但是不會抵消新事物的產生。
沒有改變就不會有發(fā)展。人也從事會有寫好的想法,定出好的計劃,實施起來一般會受到這樣那樣的阻力,受到的第一個阻力有時候來源于自己,外界的壓力大了,以至于自己都會懷疑是不是開始就做錯了,以至放棄了原來好的打算。而那些堅持下來的人們則最后成了精英。不要抱怨事與愿違,只有在阻力面前才會顯示出新事物的生命力。
掩卷沉思:“物理悟理,悟物窮理,理在物中,理在悟中”。
學物之理,悟人之理,這是物理學之道和為人之道。
來源:石獅許文選的博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63934.html
相關閱讀:探究電流表電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