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1901-1904):
1、目的:擺脫統(tǒng)治危機,維護清朝統(tǒng)治
2、措施和客觀影響:
①改革官制。
②改革兵制。編練新軍:有利于近代軍隊的建設
③改革學制。興辦學堂,派遣留學生: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傳播。
④以法保護和獎勵工商業(yè):有利于民族資產階級的發(fā)展
3、結果:激化了階級矛盾
預備立憲:
1、原因:遏制革命形勢的發(fā)展。
2、歷程:五大臣考察憲政→宣布預備立憲→設資政院、諮議局→頒布《欽定憲法大綱》→皇族內閣出臺
3、后果:立憲派分化,漢族官僚離心,清政府空前孤立。
4、實質:是一場騙局,清政府“預備立憲”極力維護的是君主專制權力。
相關高中歷史知識點:資產階級革命派
維新派和資產階級革命派比較:
相同:都主張學習和借鑒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反對中國傳統(tǒng)的政治制度。
不同:維新派所宣傳和主張的是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而資產階級革命派要比維新派進步,他們所推崇和要學習的是民主共和制。
資產階級革命派:
1、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為了加緊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和角逐,民族危機更加嚴重;
《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此時民族資本主義又有所發(fā)展,但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限制和阻礙。
2、反應:
推崇和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比維新派有了明顯的進步。
3、代表人物有:
孫中山、章太炎、黃興、鄒容、蔡元培等。
4、表現(xiàn):
①是在興中會誓詞里,就有了“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的主張,表明了他們對民主共和制的向往。
②是20世紀以后中國出現(xiàn)了許多的革命思想家和宣傳家,他們創(chuàng)辦報刊、翻譯西方社會政治方面的名著等。其中鄒容在《革命軍》中呼吁革命,宋教仁在認真探究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的基礎上,繪制了他心目中的共和制度和議會政治的理想藍圖。
③是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對西方民主政治進行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改造,如孫中山設想在中國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政治革命”和解決民生主義問題的社會革命同時進行,這就是針對西方國家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的現(xiàn)實,根據(jù)中國國情進行的適當改造的結果。
5、結果:
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xié)性和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和封建帝制,但果實最終被袁世凱所篡奪!
6、評價:
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它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愿望。但是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綱領。辛亥革命的最終失敗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資產階級革命的著名宣傳家群體:
在清末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中,涌現(xiàn)許多著名的宣傳家,國內的上海和日本的東京是他們活動最為集中的兩個地方。其中有的人是由傳統(tǒng)的士子轉變而來。如蔡元培本為清朝進士,章太炎雖然不求科舉功名,但早年接受的也完全是舊式教育。他們都是在時勢的感召下,思想逐漸趨新,終于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更多的人則是年輕的知識分子,他們多有留學日本的經歷,像鄒容、陳天華、宋教仁、秋瑾等都是典型人物。當時革命活動的主要途徑,一是進行武裝斗爭,再就是進行革命的宣傳鼓動,二者相輔相成。就宣傳方面來說,創(chuàng)辦刊物,著書撰文,翻譯介紹西方民主政治學說和有關國家民主革命的歷史,是其重要的活動方式和內容。從20世紀初年,即開始形成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熱潮,課文中提到的鄒容及其所撰寫的《革命軍》,在這中間即十分顯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585255.html
相關閱讀:歷史教學-提高學習興趣方法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