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礦物有近4000種,而地球每年還得到隕落下的無數隕石,它們又帶來了地球上沒有的礦物。怎樣去識別這幾千種礦物呢?
我們可以從宏觀層面到微觀層面,一步一步的通過礦物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來識別它們。
首先從外表觀察識別礦物,通過礦物的光澤可以分出它們是金屬礦物,還是非金屬礦物。如果它們是金屬礦物,再看它的顏色,是黃色、黑色、褐色還是紅色。觀察完顏色后再用于掂掂它的重量,試試它的硬度,最終確認它是什么礦物。以黃鐵礦為例,因為黃鐵礦容易與其它礦物伴生,人們很容易看到它。但它具有金燦爛的光澤,常常被人們誤認為是黃金。我們通過宏觀上的觀察看到,黃鐵礦雖然是黃銅色,但表面常因氧化而呈金黃或紅黃色,硬度為3-4,比重4.1-4.3。斷口呈參差狀。性脆也無延展性,根據這些特性很容易把它與黃金區(qū)別開了。如果是非金屬礦物。首先也要觀察它的顏色,比重,斷口、光澤等,來鑒別礦物的特征,這樣能夠初步確定它是屬于那一大類。以石英(水晶)為例,它一般為無色或白色,具有玻璃光澤,硬度為7,比重為2.65,性脆,斷口一般呈貝殼狀,根據這些特征就很容易把那些魚目混珠的假石英(水晶)剔除出來。其次可根據微化反應方法來識別礦物。有一些礦物的外觀相似,特別容易混淆,我們除了考慮它們的物理性質之外,還要依據它們的化學成分等特點來識別;瘜W成分構成的獲得可以通過簡易的微化反應試驗,如碳酸鹽類礦物的白云石和方解石,有時不好區(qū)分它們,我們可以用稀鹽酸滴到礦物表面,表面出現(xiàn)濃密的氣泡是方解石,出現(xiàn)很少氣泡或根本不起氣泡的是白云石。
微觀識別礦物的方法很多,偏光顯微鏡下可觀察礦物的光學性質,如干涉色,多色性、折光率大小,是那個晶系等光學特征。電子掃描顯微鏡是附有能譜的儀器,除了觀看礦物表面特征的同時,還能知道它的化學成分,因此可以初步確定礦物種類和名稱。使用電子探針能準確地確定礦物的化學成分。此外,通過X射線衍射儀也能準確測定礦物的結構特征。
地理網有全面的地理知識,歡迎大家繼續(xù)閱讀學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60829.html
相關閱讀:臺風怎么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