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石頭城①
薩都剌
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連云檣櫓,白骨紛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離宮②
,東風輦路,芳草發(fā)。落日無人松徑里,鬼火高低明滅。歌舞尊前,繁華鏡里,暗換青青發(fā)。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釋】①
石頭城:即金陵城,在今南京清涼山。昔為六朝都城。②
離宮,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宮室。
8
.本詞成功地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來創(chuàng)設意境,請結合上片作簡要賞析。(5
分)
9
.作者在此首詞中抒發(fā)了哪些感慨,請分條概括并簡要分析。(6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8
.上片:實寫了石頭城天地無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曠寂寥之景;(2
分)虛寫了昔日戰(zhàn)爭連的激烈殘酷、豪杰消逝的蒼涼悲壯之景。(2
分)虛實結合使意境更深遠,情感更深沉。(1
分)
9
.①
對世事(歷史)變遷/
昔盛今衰的悲哀。(1
分)曾經(jīng)的繁華六朝,現(xiàn)已成空蕩的江山;曾經(jīng)的行宮內院,早已是芳草萋萋。世事(歷史)滄桑/
盛衰無常,讓人倍加感傷。(1
分)
②
對自然永恒、物是人非/
人生短暫的無奈。(1
分)曾經(jīng)的江山明月離宮依舊存在,而曾經(jīng)的豪杰宮人卻已隨時光流逝而“
消磨”
,一片空冷孤寂,讓人頓覺自然永恒、人生短暫。(1
分 )
③
對戰(zhàn)爭殘酷的心痛。(1
分)戰(zhàn)火紛飛,摧毀了往日的繁華,只剩下生靈涂炭,白骨遍野,讓人心痛。(1
分)
④
對青春易逝的感傷。(1
分)多少美麗如花的歌舞粉黛,對鏡施粉理鬢,卻又青絲變白發(fā),消磨了青春美麗,這應該是詩人對自已也是對世人青春易逝的感傷。(1
分)(情感概括及簡要分析各1
分;答出任何三點即可給滿分。)
【詩歌翻譯及賞析】
薩都剌(1272-1355
?)
,字天錫,號直齋,蒙古族人,元代詩人。官至燕南河北道州政廉訪使經(jīng)歷,晚居浙東。他的詩詞作品清新綺麗,自成一家。所著有《雁門集》。薩都剌的詞作雖然不多,但頗有影響。尤以《念奴嬌·
登石頭城》、《滿江紅·
金陵懷古》兩首著名。
這首詩是一首懷古之作,詩人撫今追昔,以蒼涼的韻調,以富有悲劇意味的形象,詠出了風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上闕:重點寫的是昔日在這里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激烈的戰(zhàn)爭,寫景,詠史,抒懷。
“
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
寫出了石頭城空蕩凄慘的江山,發(fā)出了世事變遷的慨嘆。詩人由眼前的“
望”
起筆,登上高高的石頭城,看到的是什么?是昔日六朝勝地的空曠和“
無物”
。一個“
無物”
蘊含了多少鮮為人知的悲慘的過去!叫人怎能不撫今追昔,怎能不追述起那八百多的紛紛戰(zhàn)火!
“
指點六朝形勝地,唯有青山如壁。”
毛澤東當站在橘子洲頭看著眼前的大好江山詠出了“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的雄渾詩句,然而薩都剌目睹“
六朝形勝地”
所感發(fā)的卻只能是“
唯有青山如壁”
,原因何在?無非是連不斷的戰(zhàn)火摧殘了山川的壯美,摧毀了往日的繁華。如此一來,下文追述歷史上的連戰(zhàn)亂也就順利成章了。
“
蔽日旌旗,連云檣櫓,白骨紛如雪。”
這三句話以簡潔的文字,以極富于代表性的事物“
旌旗”
、“
檣櫓”
、“
白骨”——“
旌旗”“
蔽日”
,“
檣櫓”“
連云”
,“
白骨”“
如雪”
,清晰鮮活地再現(xiàn)了歷史上曾經(jīng)接連不斷的戰(zhàn)爭的激烈場面。旌旗,泛指旗幟。檣櫓,桅桿和劃船工具,這里代指船只。不論怎樣,歷史都會過去,那些龍爭虎斗的英雄豪杰也不可避免的被歷史的洪流席卷而去,正如詩人所寫的那樣,“
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下闕:寫的是凄涼冷清的行宮,多少歌舞粉黛在這里送走了青春,耗盡了華。
“
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發(fā)。”
往昔皇帝避暑的行宮,如今已是“
東風輦路”
皆芳草萋萋,早已沒有了從前的富貴繁華。“
避暑離宮”
前邊加上“
寂寞”
,寫出了“
離宮”
已是人去樓空,空冷孤寂。“
東風輦路,芳草發(fā)”
,有力地襯托了行宮內院的孤寂與蕭條。內院里宮殿之間的通道上,每到春風吹來,都要長出青青的野草,這還是皇上和宮女們飲酒歌舞享樂的地方嗎?不僅如此,詩人還以“
落日無人松徑里,鬼火高低明滅”
渲染行宮內院人事皆非的空冷、陰森氣氛。
“
歌舞尊前,繁華鏡里,暗換青青發(fā)。”
有多少美麗如花的歌舞粉黛曾在這唱歌跳舞、推杯換盞、對鏡施粉理鬢的享樂中耗費了時光華,消磨了青春美麗,這應該是詩人對自已也是對世人青春易逝的警醒。
“
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石頭城》中有“
淮水城頭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的詩句,這里詩人用其借以說明淮河上明月依舊,六朝的繁華卻早已消逝,可見傷感無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538879.html
相關閱讀:詩詞鑒賞《臨江仙 (徐昌圖)》參考答案
《荊州道懷古》閱讀
《夜雪 白居易》閱讀答案
《邯鄲道上》閱讀答案
(宋)謝枋得《武夷山中》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