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士可以游乎?“不出戶,知天下”,何以游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
夫子,上智也,適周而問禮,在齊而聞韶,自衛(wèi)復(fù)歸于魯,而后雅、頌各得其所也。夫子而不周、不齊、不衛(wèi)也,則猶有未問之禮,未聞之韶,未得所之雅、頌也。上智且然,而況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
然則彼謂不出戶而能知者,非歟?曰: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學(xué),治身心而外天下國家者也。人之一身一心,天地萬物咸備,彼謂吾求之一身一心有余也,而無事乎他求也,是固老氏之學(xué)也。而吾圣人之學(xué)不如是。圣人生而知也,然其所知者,降衷秉彝之善而已。若夫山川風(fēng)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數(shù)、前言往行,非博其聞見于外,雖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聞寡見,不免孤陋之譏。取友者,一鄉(xiāng)未足,而之一國;一國未足,而之天下;猶以天下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淵明所以欲尋圣賢遺跡于中都也。然則士何可以不游也?
而后之游者,或異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國也,奔趨乎爵祿之府,伺候乎權(quán)勢之門,搖尾而乞憐,脅肩而取媚,以僥幸于寸進(jìn)。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豈有意于行吾志哉!豈有意于稱吾職哉!茍可以奪攘其人,盈厭吾欲,囊橐既充,則陽陽而去爾。是故昔之游者為道,后之游者為利。游則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余于何弟太虛之游,惡得無言乎哉!太虛以穎敏之資,刻厲之學(xué),善書工詩,綴文研經(jīng),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年矣?谖磭L談爵祿,目未嘗?權(quán)勢,一旦而忽有萬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獨知其心也。世之士,操筆僅記姓名,則曰:“吾能書!”屬辭稍協(xié)聲韻,則曰:“吾能詩!”言語布置,粗如往時所謂舉子業(yè),則曰:“吾能文!”闔門稱雄,矜己自大,醯?之雞,坎井之蛙,蓋不知?外之天、井外之海為何如,挾其所已能,自謂足以終吾身、沒吾世而無憾。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虛肯如是哉?書必鐘、王,詩必陶、韋,文不柳、韓、班、馬不止也。且方窺闖圣人之經(jīng),如天如海,而莫可涯,詎敢以平日所見所聞自多乎?此太虛今日之所以游也。
是行也,交從日以廣,歷涉日以熟,識日長而志日起。跡圣賢之跡而心其心,必知士之為士,殆不止于研經(jīng)綴文工詩善書也。聞見將愈多而愈寡,愈有余而愈不足,則天地萬物之皆備于我者,真可以不出戶而知。是知也,非老氏之知也。如是而游,光前絕后之游矣,余將于是乎觀。
澄所逮事之祖母,太虛之從祖姑也。故謂余為兄,余謂之為弟云。
【注釋】①衷:善。彝:常,即規(guī)律、本性。“降衷秉彝之善”指上天賜予的好善的本性。
5.下列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智也,適周而問禮 適:到……去
B.豈有意于稱吾職哉 稱:符合
C.盈厭吾欲,囊橐既充 厭:通“饜”,滿足
D.闔門稱雄,矜己自大 矜:莊重
5.D(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聯(lián)系前面的“稱雄”,后面的“自大”,應(yīng)解為“夸耀、驕矜”之意。)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示有志乎下四方也
A. 生乎吾前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上智且然,而況其下者乎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是故昔之游者為道
C.然此可為智者道
D• 夫如是又焉用游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6. C(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辨析能力。C.均為介詞,但前者表目的,可譯為“為了”;后者表對象,可譯為“向,對”。A.均相當(dāng)于介詞“于”,可譯為“在”。B.均為副詞,都可譯為“尚且”,表讓步關(guān)系。D.均為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怎么”。)
7.下列用“/”給文中第三段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然則彼謂不出戶而能知者非歟日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學(xué)治身心而外天下國家者也。
A.然則彼謂不出戶而能知者/非歟/日/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學(xué)/治身心而外天下國家者也。
B.然則彼謂/不出戶而能知者非歟/日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學(xué)治身/心而外/天下國家者也。
C然則/彼謂不出戶/而能知者非歟/日/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學(xué)/治身心而外/天下國家者也。
D.然則彼謂不出戶而能知者/非歟日/彼老氏/意也老氏之學(xué)/治身心而外天下國家者也。
7.A(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難度不大。一是應(yīng)抓住文言虛詞“者…‘歟”“也”和標(biāo)志性詞語“日”來點斷,二是應(yīng)根據(jù)后面的“圣人之學(xué)”與“老氏之學(xué)”來推斷。)
8.根據(jù)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作者批評了讀書人在游歷上的哪兩種錯誤傾向?正確的做法是什么?(4分)
答: 8.(1)作者猛烈批評了在游歷上的兩種錯誤傾向:一是游于權(quán)門,求取官職;二是得官后以在官場之名出游,以搜刮錢財為目的。(2分)
(2)作者明確指出讀書人要行萬里路,“博其聞見于外”,才能開拓視野,廣其學(xué)識。(2分)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要點、概括文意的能力。應(yīng)在篩選、整合信息的基礎(chǔ)上概括歸納,答題時表述要力求準(zhǔn)確簡明,不應(yīng)旁枝逸出。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取友者,一鄉(xiāng)未足,而之一國;一國未足,而之天下;猶以天下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4分)
譯文:
(2)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豈有意于行吾志哉。3分)
譯文:
(3)挾其所已能,自謂足以終吾身沒吾世而無憾。(3分)
譯文:
9.(1)交朋友的人,在整個鄉(xiāng)里覺得不夠,就到全國去(結(jié)交朋友);在全國覺得不夠.就到天下去(結(jié)交朋友);(如果)認(rèn)為天下都還不夠,就還要與古人交朋友。
(2)等到他得到了,仕宦出游于四方,怎么會有意于推行他的學(xué)說思想呢!
(3)憑借他已經(jīng)會的技能,自以為是足夠用來使自己度過一生直到死都沒有遺憾了。
【解析】評分點:(1)“者”,代詞,“……的人”(現(xiàn)代漢語看成助詞,有兼代意義);“之”“以”“友”均為動 詞。(2)“及其”,古今異義詞;“之”,音節(jié)助詞;“豈”,語氣副詞,怎么。(3)“挾”,應(yīng)譯作“憑借”“倚仗”;“所已能”,所字短語,譯為名詞性短語;“足以”,古合異義詞,“以”是表目的的連詞,用以(來)。
參考譯文
讀書人可以出游嗎?“不出家門,知道天下的事”,為什么還要出游呢!讀書人可以不出游嗎?男子出生射六枝箭,表示志在天下四方,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孔子是有上等智慧的人,到周國去請教禮儀,在齊國聽韶樂,從衛(wèi)國回到魯國,然后雅、頌才得到它合適的位置?鬃尤绻蝗ブ車,不去齊國,不去衛(wèi)國,那么還有沒有請教的禮儀,沒有聽過的韶樂,沒有得到合適位置的雅、頌。有上等智慧的人尚且如此,何況比不上他的人呢!讀書人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那么,那說不出家門能知道天下事的人,是錯了嗎?我說:那是老子的意思。老子的學(xué)說,修養(yǎng)自己的精神道德,而不管天下國家的大事。人的精神道德,天地萬物都具備了,那認(rèn)為我只要在自己的精神道德中求索就足夠了,用不著再到別處去求索,這本來就是老子的學(xué)說啊。但是我們孔圣人的學(xué)說不是這樣的。孔子是用不著學(xué)就知道的人,但是他所知道的,只是上天所賜予的好善的本性罷了。至于山脈河流、風(fēng)俗習(xí)慣,老百姓的實情、世事生計,名號物色的大小差別,前人的言論和行為,不廣泛地在外聽取考察,雖然有上等的智慧,又怎么能全都知道呢?因此,見聞貧乏,難免不被人譏笑為學(xué)識淺薄。交朋友的人,在一鄉(xiāng)里覺得不能滿足,因而及于一國;在一個國家里覺得不能滿足,因而遍及天下;還以天下不能滿足,就上與古代的人交朋友。這就是陶淵明想到中都尋訪圣賢留下的業(yè)跡的原因。那么讀書人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但是后來出游的人,有的目的與此不同。當(dāng)他出游京城,奔走趨奉于官僚的府第,候望于有權(quán)有勢的人家中,像狗一樣搖著尾巴乞求愛憐,縮斂肩膀來取悅于人,以求意外獲得一官半職。等到他得到了,仕宦出游于四方,怎么會有意于推行他的學(xué)說思想呢!怎么會有意于勝任他的職守呢!如果可以就強(qiáng)行索取于他人,滿足自己的欲望,口袋里裝滿了,就安詳自得地離開了。因此,以往出游的人為了道義,后來出游的人為了私利。同樣是游,但游的目的不同。
我對于弟弟何太虛的出游,怎么能夠不說上幾句呢!太虛以他聰敏過人的資質(zhì),刻苦專心的學(xué)習(xí),擅長書法、詩歌,寫作文章,研討經(jīng)書,提高自身修養(yǎng),不求被人所知,三十多年了。他口中從來不談官爵俸祿,眼中從來不注意權(quán)威勢力,有一天忽然要出游萬里之外,這使人們感到奇怪,而惟獨我知道他心中所想,F(xiàn)在的讀書人,拿起筆來僅僅能夠?qū)懴滦彰,就說:“我擅長書法!”聯(lián)綴詞句成篇,聲韻略微和諧,就說:“我擅長作詩!”文辭語句分布安排,大略寫得像過去所稱的應(yīng)試文章,就說:“我善于作文章!”關(guān)起門來稱大王,夸耀自己,妄自尊大,猶如酒?里的醯雞,廢井中的青蛙,不知道?外的天、井外的海是什么樣子,憑借他所會的微末小技,自以為這一生活到死可以沒有遺憾了。像這樣又何必出游!太虛肯像這樣嗎?他書法一定要追攀鐘繇、王羲之,詩歌一定要并肩陶淵明、韋應(yīng)物,文章不如柳宗元、韓愈、班固、司馬遷不肯休止。并且正窺測直入孔子經(jīng)典大義,覺得像天一樣高廣,如海一般寬深,沒有辦法測量其邊際,怎么敢因為平時所見所聞而自以為了不起呢?這就是太虛今日出游的原因。
這次外出,交游一天天廣泛,見的世面一天天深切,識見一天天增長,志向一天天提高。追蹤圣賢的業(yè)跡,而以圣賢的思想為自己的思想,一定知道讀書人之所以為讀書人,該不僅僅滿足于研讀經(jīng)書、纂寫文章、擅長詩歌書法而已。聞見將越多而自己越感到孤陋寡聞,知識將越豐富而自己越感到貧乏,那么天地間萬物都齊備于我,真正可以不出家門而知道天下事了。這個知,不是老子所說的知。像這樣出游,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游,我將這樣看待太虛。
我所及得上侍奉的祖母,是太虛祖父的堂姊妹,所以他叫我哥哥,我叫他弟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ci/604036.html
相關(guān)閱讀:白居易《春題湖上》閱讀
王安石《北陂杏花》蘇軾《東欄梨花》閱讀答案
“橋玄字公祖,漢末梁國睢陽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春日寄懷 李商隱》閱讀答案
對照閱讀《武侯廟》與《蜀相》(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