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導大?,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B.批大?,導大?,因其固然
C.動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
D.善刀而藏之。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B.手之所觸,肩之所倚
C.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12.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庖丁解!氛摾砩羁掏笍,層層相扣,邏輯嚴密。先說“所好者道也”,提綱挈領;然后具體分述解牛經過的三個階段;最后,以“怵然為戒”說明要想獲得自然之道以達到養(yǎng)生的目的,還必須注意在關鍵地方小心謹慎,專心致志。
B.文章語言精練而富有表現(xiàn)力。“觸、倚、履、?”四個字活靈活現(xiàn)地再現(xiàn)了庖丁解牛的嫻熟技術;比擬庖丁進刀合《桑林》之舞,中《經首》之會,有聲有色;解牛結束“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的怡然自得神態(tài)躍然紙上。
C.庖丁技藝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其一,強調對技術的追求(“進乎技矣”)。其二,在反復實踐中積累經驗,探求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其三,謹慎小心,尊重規(guī)律:“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從來不驕傲大意。
D.《庖丁解!逢U明了莊子的養(yǎng)生之道。其主觀意圖是宣傳消極處世的人生哲學,在人類社會中,人們只有像庖丁那樣避開矛盾;客觀上卻告訴人們,只要反復實踐,積累經驗,就能像庖丁一樣,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guī)律,做到“游刃有余”。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每小題3分)
(1)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參考答案
10.A(蓋通“盍”,何,怎么。)
11.D(“以”作介詞“憑、用”解;A項“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作介詞“替、給”解,“為之躊躇滿志”作介詞“因為”解;B項“手之所觸”用在主謂之間,“始臣之解牛之時”作結構助詞“的”;C項“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的“而”表轉折,“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的“而”表修飾。)
12.C(其一,“強調對技術的追求”錯。莊子不停留在掌握具體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規(guī)律——作為實踐的目標。)
13.(1)我所愛好的,是(事物的)規(guī)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評分提示:判斷句式1分,省略內容的翻譯1分,“進”字的翻譯1分。)
參考譯文:
廚師放下刀回答說:“我所愛好的,是(事物的)規(guī)律,(已經)超過(一般的)技術了。開始我宰牛的時候,眼里所看到的沒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見到整頭的牛了,F(xiàn)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擊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jié)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大呢!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斷筋肉;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用刀)砍斷骨頭。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的鋒利就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那牛的骨節(jié)有間隙,而刀刃很;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jié)),寬寬綽綽地,對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雖然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開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志得意滿,(然后)把刀擦抹干凈,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廚師的這番話,懂得了養(yǎng)生的道理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620407.html
相關閱讀:《“極其工”、“極其變”的南宋詞》學案 (附答案)
(宋)周密《西塍廢圃》閱讀答案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閱讀答案
《沁園春 雪》閱讀答案
《蝶戀花 【宋】柳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