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王充《論衡?藝增》劉勰《文心雕龍?夸飾》(節(jié)選)閱讀答案及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古詩詞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王充《論衡·藝增》(節(jié)選)
世俗所患,患言事增其實,著文垂辭①,辭出溢其真,稱美過其善,進惡沒②其罪。何則?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譽人不增其美,則聞者不快其意;毀人不益其惡,則聽者不愜于心。聞一增以為十,見百益以為千,使夫純樸之事,十剖百判;審然之語,千反萬畔。墨子哭于練絲,楊子哭于歧道,蓋傷失本,悲離其實也。蜚流之言,百傳之語,出小人之口,馳閭巷之間,其猶是也。諸子之文,筆墨之疏,人賢所著,妙思所集,宜如其實,猶或增之。儻經(jīng)藝之言如其實乎?言審莫過圣人,經(jīng)藝萬世不易,猶或出溢,增過其實,增過其實皆有事為,不妄亂誤以少為多也。然而必論之者,方言經(jīng)藝之增與傳語異也。經(jīng)增非一略舉較著令恍惑之人觀覽采擇得以開心通意曉解覺悟。
光武皇帝之時,郎中汝南賁光上書,言孝文皇帝時居明光宮,天下斷獄三人。頌美文帝,陳其效實。光武皇帝曰:“孝文時不居明光宮,斷獄不三人。”積善修德,美名流之,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夫賁光上書于漢,漢為今世,增益功美,猶過其實,況上古帝王久遠,賢人從后褒述,失實離本,獨已多矣。不遭光武論,千世之后,孝文之事載在經(jīng)藝之上,人不知其增,居明光宮,斷獄三人,而遂為實事也。
【注釋】①垂辭:指著書。②沒:這里是漫過,超過的意思。
(二)劉勰《文心雕龍·夸飾》(節(jié)選)
夫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神道難摹,精言不能追其極;形器易寫,壯辭可得喻其真。才非短長,理自難易耳。故自天地以降,豫入聲貌,文辭所被,夸飾恒存。雖《詩》、《書》雅言,風格訓世,事必宜廣,文亦過焉。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則“民靡孑遺”;襄陵舉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論。辭雖已甚,其義無害也。且夫?音之丑,豈有泮林而變好?荼味之苦,寧以周原而成飴?并意深褒贊,故義成矯飾。大圣所錄,以垂憲章。孟軻所云,“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也。
然飾窮其要,則心聲鋒起;夸過其理,則名實兩乖。若能酌《詩》、《書》之曠旨,翦揚、馬之甚泰,使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亦可謂之懿也。
5.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子之文,筆墨之疏 疏:注釋、解釋
B.風格訓世,事必宜廣 訓:教誨,教導
C.審然之語,千反萬畔 審:審察
D.使夫純樸之事,十剖百判 純樸:簡單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審:清楚,明了。
【思路點撥】推斷文言實詞的含義:1.聯(lián)想已知。聯(lián)想課文有關語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異同,然后初步確定文中實詞的含義。2.借助成語推斷詞義。解釋文言實詞時,如果能聯(lián)想到含有這一語素的成語,理解詞義就省時省力了。3.詞義代入。古漢語單音詞占多數(shù),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很普遍,確定一個多義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意義,可先把這個多義詞素組成若干個雙音詞,然后用"代入法"把這些詞放在具體語境中去體會,可以推斷一些詞語的意義。4.注意通假。當根據(jù)本字的義項無法講通時,可以借助聲旁,根據(jù)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則,大膽推測其相通的字。
6.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故譽人不增其美,則聞者不快其意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B.聞一增以為十,見百益以為千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C.墨子哭于練絲,楊子哭于歧道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D.荼味之苦,寧以周原而成飴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A項均作“那么”;B項前者是“以之為”,后者是“認為”;C項前者是“對著”或“向著”,后者是“被”;D項前者是“因為”,后者是“來”表承接。
【思路點撥】因為高考虛詞的考查多采用課內(nèi)外相結(jié)合的方式,課內(nèi)的例句多是一些較典型的用法,應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們只要知道課內(nèi)例句中虛詞的用法,將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檢驗,就可以推斷用法是否相同。
7.下面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恰當?shù)囊豁検?br />A.經(jīng)增非一/略舉較著/令恍惑之人/觀覽采擇/得以開心通意/曉解覺悟
B.經(jīng)增非一略/舉較著令/恍惑之人觀覽/采擇得以開心/通意曉解覺悟
C.經(jīng)增非一/略舉較著/令恍惑之人/觀覽采擇得/以開心通意/曉解覺悟
D.經(jīng)增/非一略舉/較著令恍惑之人/觀覽采擇/得以開心通意/曉解覺悟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文言閱讀與斷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運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根據(jù)語境推敲句子大意,然后再去劃分斷句。
【思路點撥】做好本題,要掌握文言斷句的基本原則: 1.要通讀全文,仔細體會詞、短語以及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2.要先易后難,把會斷的句子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斷開。3.要重視內(nèi)容,斷完后根據(jù)句子的含義、文章的內(nèi)容再核對一遍。
8.下面是對兩則選文觀點的梳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王充對“稱美過其善,進惡沒其罪”的世俗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
B.王充認為儒家“經(jīng)藝”夸張失實之處非常典型,為世俗帶了壞樣,理應批判。
C.劉勰贊同孟子的只要“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適當?shù)目滹椧彩呛玫摹?br />D.王、劉均認為“藝增”“夸飾”都要有根據(jù)并且符合事實,不能歪曲事實真相。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分析綜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王認為儒家“經(jīng)藝”“增過其實皆有事為,不妄亂誤以少為多也”,與世俗不同,實際上是認可“經(jīng)藝”的,而不是批判。
【思路點撥】此類題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選項按原文順序,依次對內(nèi)容進行分析、概括,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nèi)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此類題目選擇肢中設錯類型可分為信息錯位、錯解詞語、強加因果(或因果倒置)、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將文中未然的信息說成必然等。解題時考生應審準題干,依文索義,正確分析。
9.將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稱美過其善,進惡沒其罪。(3分)
(2)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3分)
(3)使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亦可謂之懿也。(4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1)贊揚美的超過他原有的好處,批評壞的超過他原有的過失。
(2)“解說《詩經(jīng)》的人,不要因為拘泥于辭藻而妨害了對詩句的理解,也不要因為拘泥于詩句本身而誤解了作者的原意。”
(3)如果做到夸張有一定的節(jié)制,修飾而不違反事實,這就可以算是美好的作品了!
解析:(1)采分點:“稱”,贊美;“過”,超過;“進”,批評。
(2)采分點:“說”,解釋或闡釋;“以”,因為;“害”,妨害。
(3)采分點:“使”,假使或如果;“節(jié)”,節(jié)制;“誣”,虛妄或違背事實;“懿”,美好。
【思路點撥】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xiàn)象,對這些文言現(xiàn)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籠統(tǒng)翻譯的辦法去逃避,而應該前后推導,認真理解。④要善于調(diào)動已學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助于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

【參考譯文】
譯文一:
一般人犯毛病,毛病在于說事情夸大事實,寫文章著書,文辭超過真實情況,贊揚美的超過好處,批評壞的超過過失。為什么呢?因為一般人好奇,不奇,話沒人聽。所以稱贊人不夸大他好的地方,那么聽的人心里不痛快;誹謗人不增加他的過錯,那么聽的人心里不滿足。聽說一要夸大成十,看見百要增加成千,這使那些很簡單的事,分成十種、百種復雜的事;很明白的話,變成千種、萬種相互背離的說法。墨子哭練絲,楊子哭歧道,大概傷心失去根本,悲痛得離開了事實。流言蜚語,眾人傳說的話,出至小人的口,流傳在街頭巷尾之間,都是這樣的。各家學說的文章,各種各樣的解釋,都是賢人寫的,精妙思想集粹,應該符合事實了,然而有的地方還是夸大。也許儒家經(jīng)書上的話符合實際吧?說話慎重莫過于圣人,儒家經(jīng)書萬代不變,然而有的還說過了頭,夸大了事實?浯笫聦嵍加心康,不會胡亂地、錯誤地把少的說成多的。然而一定要評論,正是為了說明經(jīng)書上的夸大跟傳說的夸張是不一樣的。經(jīng)書上的夸大不是少數(shù),略舉比較明顯的,讓模糊迷惑的人,觀讀采納,能夠開通思想,理解覺悟。
漢光武皇帝的時候,郎中汝南人賁光上書,說漢文帝時住在明光宮,整個國家只判了三個人的刑。這是在稱頌贊美漢文帝,陳述他的功績。光武皇帝說:“孝文的時候不住明光宮,全國判刑也不只三個人。”積善事修德行,美名傳揚,這是因為君子討厭處在眾人所指的地位。賁光上書在漢朝,漢朝就是當代,夸講功德稱頌美名,尚且超過事實,何況上古的帝王離現(xiàn)在久遠,都是賢人從后代對他們進行贊揚陳述,不符合實際脫離本來情況的,當然就更多了。要是不遭到光武皇帝的駁斥,若干代之后,漢文帝居明光宮,天下斷獄三人的事記載在儒家的經(jīng)典上,人們不知道它是被夸張的,那么漢文帝住在明光宮,全國只有三人被判刑的事,就終于會成為真實事情了。
譯文二:
未成形的抽象的叫做“道”,已成形的具體的叫做“器”。微妙的道理不易說明,即使用精確的語言也不能完全表達出來;具體事物雖容易描寫,用有力的文辭更能體現(xiàn)出它的真象。這并不是由于作者的才能有大有小,而是事理本身在描述上有難有易。所以從開天辟地以來,凡是涉及聲音狀貌的,只要通過文辭表達出來,就有夸張和修飾的方法存在;即使是《詩經(jīng)》、《尚書》中那種雅正的語言,為了教育讀者,所談的事例一定要廣博,因而在文辭上也就必然有超過實際的地方。所以《詩經(jīng)》里面談到高就說山高到天上,談到狹就說河里容不下小船;談到多就說子孫無數(shù),談到少就說周朝的百姓死得不剩一個!渡袝防锩嬷v到洪水包圍丘陵,就有淹沒天空的說法;講到殷王的士兵叛歸周人,就有殺得流血可以浮起舂米槌的記載。這些雖不免過甚其辭,但對于所要表達的基本意義卻并無妨害。再如貓頭鷹的叫聲本來是難聽的,怎能真像《詩經(jīng)·魯頌·泮水》中說的,因為它棲在泮水邊的樹上而變得好聽起來了呢?苦菜的味道本來是苦的,怎能真像《詩經(jīng)·大雅·綿》里面說的,因為生長在周國的平原上而變得糖漿似的甜呢?實在因為作者有著深刻的贊揚的意圖,所以在文義上有所夸飾。偉大的圣人將它采錄下來,作為后世的典范。因此孟軻曾說過:“解說《詩經(jīng)》的人,不要因為拘泥于辭藻而妨害了對詩句的理解,也不要因為拘泥于詩句本身而誤解了作者的原意。”
然而如果夸飾能夠盡量抓住事物的要點,恰到好處,那讀者的共鳴就會蜂擁而起;如果夸張違背了事物的常理,那語言和實際便會兩相乖違了。倘若能夠斟酌《詩經(jīng)》《尚書》這些經(jīng)典深遠的旨意,剪除去掉揚雄、司馬相如這些辭賦家過分的形容,使夸張有一定的節(jié)制,修飾而不虛假,那也可以算是美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ci/626724.html

相關閱讀:《春日寄懷 李商隱》閱讀答案
對照閱讀《武侯廟》與《蜀相》(附答案)
“橋玄字公祖,漢末梁國睢陽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白居易《春題湖上》閱讀
王安石《北陂杏花》蘇軾《東欄梨花》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