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田重進為永興節(jié)度,選覃與林特同判軍府事,賜覃緋魚,仍賜御書歷,給以實奉。重進不法,覃事多抗執(zhí),重進頗不悅,形于辭色。覃表求徙任,不許,就轉都官員外郎。時討李繼遷,調(diào)發(fā)芻糧,覃、特皆以苛急促辦為務。覃令鉗手,特令即械頸,雖衣冠舊族不免,人用怨嗟。改職方員外郎。
咸平初,遷屯田郎中、三門發(fā)運使。呂蒙正在河南,薦其材,詔入判三司磨勘、憑由、理欠司。咸平五年,權同知貢舉,出為陜西轉運使,賜金紫。會邊臣言繼遷死,愿乘此時深入致討。覃建議:“伐喪非禮,且其子尚在,當為之備。請詔邊臣謹守疆候,毋得輕舉,俟其眾叛親離,則亡無日矣。”時西鄙屯兵,調(diào)役甚繁,副使朱臺符務有為,而覃務循舊,且言邊事不宜更張。初,寇準知青州,臺符為通判。至是,準作相,覃意臺符憑恃僚舊,密以上聞,坐不協(xié),徙知隨州。
景德二年,召歸。屬河北兵革之后,命覃詣澶、濱、棣、德、博州巡撫振給之。出知潭州王師討宜賊軍須多出長沙曹利用以聞詔書褒勞加刑部郎中。大中祥符二年,代馮亮為淮南制置發(fā)運使。月余,改太常少卿、直昭文館、知廣州。
覃勤于吏事,所至以干濟稱。南海有蕃舶之利,前后牧守或致謗議,惟覃以廉著,遠人便之。加右諫議大夫。四年,卒,年五十四。遣其長子奉禮郎文友乘傳赴喪,詔本州護柩還其家,官給所費。錄其次子文敏為揚州司士參軍。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六十五》)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出知潭州王/師討宜賊/軍須多出長沙曹/利用以聞詔書/褒勞/加刑部郎中/
B.出知潭州王/師討宜賊軍/須多出長沙/曹利用以聞/詔書褒勞/加刑部郎中/
C.出知潭州/王師討宜賊/軍須多出長沙/曹利用以聞/詔書褒勞/加刑部郎中/
D.出知潭州/王師討宜賊軍/須多出長沙曹/利用以聞/詔書褒勞/加刑部郎中/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進士:進士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會試及第者的稱謂,意為可進授爵位之人。選拔進士的考試由禮部主持,是全國最高級別的考試。
B.博士:最早是一種官名。秦漢時期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后來是指學術上專通一經(jīng)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
C.丁內(nèi)艱:即母憂,舊時指母親去世。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參與吉慶之典等活動,稱“丁憂”。
D.牧守:州郡的長官,州官稱牧,郡官稱守。州牧管理一州人民,李密《陳情表》中“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的牧伯就是州牧。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楊覃年輕時曾經(jīng)向錢?獻過書,后來跟隨錢?投降了宋朝,考中進士后,又做了宋朝的著作佐郎。
B.楊覃與林特在田重進手下同位判軍府事時,因討伐李繼先,兩人督辦事情苛刻急切,故招人怨恨。
C.楊覃任山西轉運使時,反對趁敵辦喪事時討伐對方,在西部邊境屯兵時,他嚴格按過去的方法辦事。
D.楊覃做官特別勤政,所到的地方他都憑借能干且易成功而著稱,在南海任職時因為廉潔受到稱贊。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重進不法,覃事多抗執(zhí),重進頗不悅,形于辭色。
(2)覃意臺符憑恃僚舊,密以上聞,坐不協(xié),徙知隨州。
參考答案
10、C
11、A
12、B
13、田重進不守法度,楊覃多次頂撞,田重進很不高興,已經(jīng)在神色上流露出來。
參考譯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628734.html
相關閱讀:《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閱讀答案
七級語文(下)“課外古詩詞背誦”檢測(附答案)
歐陽修《采桑子 群芳過后西湖好》閱讀答案
《初冬道中》閱讀答案
《酬李穆見寄》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