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選入《全宋詞》。這首記寫秋天郊游的詞作,當寫于詞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常常是蕭瑟冷落的感覺,自宋玉“悲秋”以來,文人筆下的秋景,總呈現(xiàn)出一種悲涼蕭瑟之色。然而李清照這首《怨王孫》中的秋景,展現(xiàn)的是一幅清新廣闊的畫圖,詞人不僅賦予大自然以靜態(tài)的美,更賦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見出詞人不同凡俗的情趣與襟懷。
【原文】
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
作者:宋·李清照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注釋】
1、紅稀香少:鮮花衰萎,空氣中飄散的香味也淡薄了。紅,與李清照《如夢令》“綠肥紅瘦”中的“紅”用法相同。
2、蘋:多年生水草,又名“田字草”。
3、。哼吰降亍
4、似:《歷代詩余》等作“應”。
【講解】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
起句勾勒出一幅水波蕩漾、紅荷凋殘的畫面。你看,在明朗清澈的秋空下,湖水倒映著遠山,不時有清風徐來,湖面上泛起層層漣漪,放眼望去,清波微瀾,渺無邊際。此時,已是暮秋時節(jié),荷花大多已經(jīng)凋謝,只剩下零零星星的一些,稀疏地點綴在湖面上,空氣中散發(fā)著淡淡的余香。
“浩渺”,水勢遼遠,既表現(xiàn)了漣漪擴展的情景,又說明湖面之廣。“暮”,將盡。“紅稀香少”,有類“綠肥紅瘦”,簡潔形象地寫出了暮秋荷花的景象。“紅”,指荷花。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一般來說,秋天的葉落花殘,容易引起人的傷感,正如宋玉所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九辯》)然而,李清照面對暮秋景物,不僅沒有蕭瑟之感,反而覺得景物宜人,美不勝收。你看,湖水湛藍,秋山淡遠,水光山色交相輝映,與人格外親近。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該怎樣描述呢?即使千言萬語,也是說不完道不盡的。
山水“與人親”,這是擬人化的手法。山與水是自然景物,沒有知覺和感情,詞人不直說自己如何親切自然,為之陶醉,而是寄情于物,借彼言己,正所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荷葉雖已老去,香氣消歇,然而它的蓮子已經(jīng)成熟了,湖面上一朵朵蓮蓬正挺立著。而那湖邊的蘋花和岸上的小草,就像被清瑩的露水洗過一樣,看上去青翠欲滴。
“蓮子已成”一句,有果實累累、老葉凌風之態(tài),一掃敗荷零落的凄楚頹唐之意,給人以豐盈充實的喜悅。后二句進一步寫湖邊的花草,使畫面景物更為豐富多姿。“蘋花”,多年生草本植物,莖柔軟細長,生在淺水中,初秋開花。“汀草”,指水岸平地上的草。“清露洗”,含有很豐富的內容:一是顯示出花草的滋潤,色澤鮮明;二是展現(xiàn)出生氣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大概詞人此時的心情也正如此吧。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詞人眼前看到的,不僅是花草,還有禽鳥?矗谀呛系纳车厣,有幾只鷗鷺在休憩,它們是那樣的安靜淡然,當我走過,連頭也不回一下,似乎是恨我歸去太早,不肯道別。
結尾二句,詞語婉曲柔和,含蓄有味,反映出詞人與鷗鷺為友、寄情山水的樂趣及依戀之情。鷗鷺哪能懂得恨人歸早呢?分明是詞人舍不得離開荷湖鷗鷺,以反寫正,含蓄有趣。
張炎《詞源》卷下“制曲”條說:“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此詞上下承接,意脈不斷。“蓮子已成荷葉老”之句,與上片的時空、景物緊密銜接,直到曲終拍煞,詞意接轉連貫如一。上片末句是“說不盡,無窮好”,結拍為“似也恨,人歸早”,聲韻詞意,無不動聽悅目。
【評解】
此詞上片寫游賞秋景的喜悅,下片寫歸去時的依戀不舍。全詞用語淺顯通俗,表意不落窠臼。自古逢秋悲寂寞,宋玉有“悲哉秋之為氣也”(《九辯》),杜甫嘆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登高》),許多文人寫過遲暮的秋天。李清照本人也寫過“人比黃花瘦”的銷魂之感,包含著濃重的悲秋成分。此篇晚秋景色卻寫得宏闊俊朗,清新親切。由于詞人樂觀情緒的點染,詞中的“水光山色”、“蘋花汀草”,以及“眠沙鷗鷺”,無不使人感到可親可愛,心情愉悅。
此詞基本保持了婉約詞的當行本色,但又不同于一般婉約詞的纏綿蘊藉,而直說“秋已暮”,直夸“無窮好”。如此寫來,既不隱晦,又不直露;既有景物的描繪,又有感情的抒發(fā)。這種含意明白而又不逐一點破的寫法,豐富了婉約詞的表達方式,使其既有意味深長之雋永,又有曉暢歡快之清新。這在北宋詞壇上,乃至古代閨閣詞人中,并不多見。
【講解】
這是一首秋景詞,詞人以其獨特的方式,細膩委婉又具體形象地傳達出一種特色鮮明的陰柔之美。這首詞當寫于詞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常常是蕭瑟冷落的感覺,自宋玉“悲秋”以來,文人筆下的秋景,總呈現(xiàn)出一種悲涼蕭瑟之色。然而李清照這首《怨王孫》中的秋景,展現(xiàn)的是一幅清新廣闊的畫圖,詞人不僅賦予大自然以靜態(tài)的美,更賦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見出詞人不同凡俗的情趣與襟懷。
“湖上風來”句起語不俗,避開俗套。秋高氣爽,常見風平波靜,而一旦朔風初起,便會吹起悠遠的水波,宣告著深秋到了,所以說“秋己暮”。而一句“紅稀香少”,更通過自然界色彩和氣味的變化,進一步點染了深秋的景觀。大自然總是宜人的,深秋季節(jié)卻別有滋味,這里,作者不說人們如何的喜愛山水,倒說“水光山色與人親”,將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這“與人親”,方換得人與景親,也才能真的領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說的“說不盡、無窮好”言之有根,是從心田深處發(fā)出的真誠的贊頌之語。
下片雖然仍是對秋景色的繼續(xù)描繪,但卻不是簡單的重復。蓮實葉老、露洗蘋草,都標示著深秋的時令,人所共見,卻易于忽略,一經(jīng)作者點染,便覺秋意襲人。而沙灘上勾頭縮頸睡眠的鷗鷺等水鳥,對于早早歸去的人們頭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們的不滿。這里,鷗鷺也人格化了,與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樣手法,但卻一反上片的山水“與人親”,而為鷗鷺對人恨,這一親一恨之間就帶給讀者以清新多樣之感,且通過人們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層地透露出深秋的到來。
這首詞造景清新別致,描寫淚細密傳神,巧妙地運用擬人化手法,寫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尋味。
【賞析】
此詞,作者以親切清新的筆觸,寫出暮秋湖上水光山色的優(yōu)美迷人,表現(xiàn)了她對自然風光的喜愛之情。從情致上看出,她此時的生活是安靜、平和、閑適、歡快的,此詞當屬李清照早期的作品。
這首記寫秋天郊游的詞作,當寫于詞人南渡前的早期。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常常是蕭瑟冷落的感覺,自宋玉“悲秋”以來,文人筆下的秋景,總呈現(xiàn)出一種悲涼蕭瑟之色。然而李清照這首《怨王孫》中的秋景,展現(xiàn)的是一幅清新廣闊的畫圖,詞人不僅賦予大自然以靜態(tài)的美,更賦予生命和感情,由此見出詞人不同凡俗的情趣與襟懷。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詞作開首,詞人敘己泛舟湖上,時值深秋,觸目所見,秋風陣吹,湖面煙波浩渺,湖上的荷花已是香消玉殞。首二句的描述,似埋下蕭瑟的氛圍,悲秋的情調,然而接下卻筆觸一轉,寫出:“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詞人心胸寬闊、朗爽,不僅不感到悲,反以為喜、以為親。這里詞人不說自己面對湖光山色感到親切,反說“水光山色”與人親近。這種移情于物的表現(xiàn)手法,把自己陶醉山水之情更真切地表達了出來。李白詩有“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辛棄疾詞有“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表現(xiàn)手法略同,只不過李清照寫得更自然明白和直接罷了。
詞作下片,詞人集中筆觸描繪湖面景致。“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湖面上已無夏日那種“十里荷花”盛景,和“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的情致,但詞人睹此情形,絲毫沒有惆悵、悲涼之感,而是覺得枯老的荷葉和飽滿的蓮房,也一樣給人以歡愉。更何況還有臨近岸邊的蘋花汀草,似經(jīng)過清露潑洗過一番,清爽,蔥俊。這里用“洗”字,既把秋天肅爽、靜朗的特征勾劃出來,也把詞人不同一般的闊大胸襟給表現(xiàn)了出來。“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這里的表現(xiàn)手法與上二句“水光山色與人親”相似。詞人明明是自己留戀這里的湖光山色,深深地沉醉其中,不愿離去。但卻不明說,反婉轉地說是眠沙鷗鷺舍不得游人離去,以致不肯理睬歸去的游人。這種表達手法,更深切、更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詞人的情懷。
【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1155),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更多宋詞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李清照的詞全集欄目。(http://)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但久已不傳,F(xiàn)存詩文集為后人所輯《李清照集校注》,有《漱玉詞》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醉花陰》、《武陵春》、《夏日絕句》等。
【詞牌介紹】
據(jù)《詞譜》,詞牌《怨王孫》以秦觀同名單調詞為正體,李清照這一首是雙調,為變格。有的版本題作《賞荷》。此詞寫的是晨游之景,與《如夢令》(嘗記溪亭日暮)當是前后銜接的。前一次是荷花開放之時,這一次是“蓮子已成”之日,兩次時間相隔未久。雖然這一首從字面上不能確定創(chuàng)作時間,但從追憶溪亭之游的情形看,當是詞人結婚前后至二十三四歲居住汴京時所作。
【格律對照】
(仄)仄(平)平平仄仄(韻),平仄仄、(平)平平仄(韻)。(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仄)平平仄仄(韻),平仄仄、(平)平平仄(韻)。(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ci/quansongci/758777.html
相關閱讀:梁明夫的詞集
《齊天樂》周邦彥詞作鑒賞
吳淑姬的詞集
《全宋詞》之晁補之的詞集
李處全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