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分析
評點專家:廖渝
這些規(guī)則你都應該知道
盟盟爸爸對兒子的教育在傳統(tǒng)的中國人看來很是另類,盟盟在院子里開小汽車時,爸爸對他說:“盟盟,開車要系安全帶哦!薄笆裁词前踩珟О!”“就是開車時綁著你,不讓你左右亂動的帶子。”隨后居然拿出一條事先準備好的像模像樣的“安全帶”給孩子系了上去。“喏,盟盟,這是你的駕駛執(zhí)照,”爸爸說完變出了“駕照”遞給盟盟,還告訴他:“如果出門沒有帶上他,警察把你扣下來的!
分析:孩子呱呱墜地,一切對他來說都是陌生的。成長是孩子慢慢地社會化成為一個能獨立生活的人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逐漸掌握各種規(guī)則。盟盟爸爸的未雨綢繆,對幫助孩子理解、規(guī)則適應社會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當然,不宜把規(guī)則向孩子直接灌輸,游戲和聯(lián)系實際的生活是最為有效的。比如:讓孩子觀察你購物的過程,并且給孩子親身體驗的機會,讓他掌握“購買”這種最基本的社會行為;大多數(shù)父母讓孩子體驗到的通常只有被滿足與被拒絕,如果適時地以“朋友”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孩子面前,有助于孩子學會與他人協(xié)商;當孩子既想要“積木”又想要“奧特曼”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自己作出選擇,自己則只在一邊提出建議。
不過要避免走向另外一個極端。不顧及孩子的心智發(fā)展,過早讓他接受一些過于復雜的東西會適得其反。比如“善意的謊言”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難以理解,他們可能會因此幫伙伴隱瞞偷東西的行為。
教給孩子文明禮貌
三歲的豆豆在他六歲的哥哥的教唆下,學會了一個新詞:笨蛋。每次他提到這個此,哥哥的朋友們總會爆發(fā)出一陣大笑。有一次,豆豆和媽媽在離開一家鞋店時,那位替豆豆試鞋的和藹可親的售貨員阿姨向他們道別,并送給豆豆一個紅色的氣球。豆豆?jié)M心歡喜,大聲說道:“再見,笨蛋!蹦俏话⒁檀蟪砸惑@,臉上的笑容也僵硬了。
分析:孩子成長過程中,模仿學習是他們獲得知識的主要途徑,他們往往不能區(qū)分好壞。孩子剛開始罵人說臟話時如果能及時加以阻止一般是很容易奏效的,相反,如果成人聽見孩子罵臟話覺得好玩兒,表現(xiàn)出很開心甚至很欣賞的樣子,孩子就會把成人的這種反應視做鼓勵,使罵人行為得到強化。
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助于孩子養(yǎng)成好的習慣,因此父母應注意言傳身教。其次,要細心了解孩子為什么說臟話,針對不同的情況對癥下藥。對孩子不要武斷地訓斥甚至恐嚇打罵,應耐心講明道理,讓他意識到這樣做的危害。如果這樣做無效可以配合適當?shù)膽土P。注意教育過程中不要重復臟話,以免反面強化。
讓孩子學會提要求
純純是個公認的乖孩子,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家里都特別聽話,從不任性耍脾氣,老師、同學和爸爸媽媽都很喜歡她?勺罱,純純的爸爸卻感覺不對頭了,孩子的過分聽話似乎使家中少了一份歡樂氣氛??那種因孩子特有的活潑淘氣帶來的歡聲笑語。尤其可氣的是昨晚,老師安排了一個和父母一起完成的手工任務,純純居然猶豫了很久也沒能向爸爸媽媽提出來,直到睡前在爸爸的追問下才囁嚅著說出來。
分析:大多數(shù)父母都希望把孩子教育得聽話乖巧,殊不知過分嚴厲的管教也能使孩子變得膽小依賴,甚至沒有主見。
家長應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多問問孩子“你覺得怎么辦好”“你認為怎么樣?”,不一定順從他的意思,但要給孩子發(fā)表意見的機會;不要過于生硬、嚴厲,定“死規(guī)矩”,盡量避免使用“不許……”“必須……”“給我記住……”等詞語;鼓勵孩子多和同伴們交往,常帶孩子參加一些探索性的活動,既可培養(yǎng)孩子探索精神和自信心,又能讓孩子看到父母活潑好玩的一面,減少孩子對嚴厲父母的恐懼。
不要過分干預孩子之間的交往
7歲的丫丫和小伙伴在房間里玩玩具,不一會兒,房間里傳來了相互爭吵的聲音;“這是我的!”“你這個笨蛋!”“我要告訴你媽媽聽!”
越來越大的爭吵聲讓房間外的丫丫媽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想出面勸阻,又怕方式不當讓孩子難堪,很是遲疑。正在猶豫不決時,電話響了,等她接完電話,發(fā)現(xiàn)房間里的爭吵已經(jīng)變成了歡聲笑語。
分析:在成年人看來,爭吵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因此當孩子們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時,父母們總是急于介入并企圖平息他們之間的戰(zhàn)火。與成人世界不同,孩子們之間的爭吵基本上是“對事不對人”的,雖是一種消極行為,卻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于獨生子女,家庭成員的忍讓和溺愛容易形成孩子的“自我中心”,而爭吵卻有利于糾正這一毛病。通過爭吵,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來辦,而且從中學會妥協(xié)和謙讓。
當然也不要放任孩子爭吵。恰當?shù)淖龇ㄊ牵汉⒆觽冎g的爭吵沒有升級到謾罵或者打架時,可以不去干預,讓他們自己平息。事后向孩子提出一些問題,如“為什么吵架”“不吵架可不可以”“打人、罵人對不對”“應該怎么解決”等。
但孩子們如果謾罵或者打起架來,則要及時堅決地制止,告訴他們任何情況下罵臟話和打人都是不對的。平時父母要特別注意以身作則,做到遇事冷靜、和氣。如果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言行為不一,孩子則難以養(yǎng)成好的習慣??畢竟條款是相對抽象的,而你的行為卻是那么形象直觀且易于模仿。
讓孩子學會“出風頭”
在美國的幼兒園,每逢周一會有一個“圓圈時間”,孩子們在地毯上圍坐一圈,將自己心愛的東西向小朋友們展示,進行幾分鐘的即興表演。
游戲剛開始,5歲的可尼搶著把手中的玩具亮了出來:“瞧,這是火箭!”他按了一下開關,火箭便發(fā)出聲音,紅光一閃一閃的,孩子們大叫:“嘩,真酷!”可尼得意地說:“昨天爸爸帶我去公園,我乖,爸爸就給我買了它。
接著出場的是剛從夏威夷度假回來的羅拉,她腰間系著一片片綠色的“樹葉,款步走到大家面前,驕傲地說:“看看,這是夏威夷裙子!”接著邊跳草裙舞邊說:“夏威夷的人跳的就是這種舞!
3歲的卡侖猶猶豫豫地站起來,慢慢走到老師面前,有點不知所措?吹剿稚鲜裁匆矝]拿,老師輕輕地摟住他,同時搜索著可以展示的東西。哦,新運動鞋!老師對大家說:看看,卡侖今天穿的新鞋子真漂亮!同時啟發(fā)卡侖:告訴小朋友,鞋子是什么顏色?卡侖小聲地說:白色。”老師鼓勵道:跳一跳,看看鞋有沒有響聲?卡侖不再緊張,跳一下,又跳一下……臉上越來越興奮。老師帶頭鼓掌:謝謝卡侖,讓我們分享了你的新鞋子。
沒錯,“圓圈時間”就是這么一個“出風頭”的舞臺。美國人就是要孩子建立這樣的觀念:誰有一點小小的“成就”,誰就會引人注目,成為“中心”,獲得大家的欣賞,榮譽感就是這樣形成的。而且,在“圓圈時間”,孩子們機會均等,誰都有可能在那么幾分鐘里成為公眾注意的焦點,讓每一個人面對大家來自由發(fā)揮本領、表現(xiàn)自己,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孩子們的自信心,同時還能讓他們學會欣賞他人。
這對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益處也大得很呢。
快樂親子游戲培養(yǎng)孩子社交能力
特約專家 劉青
作為幼兒老師和孩子的母親,我有一些心得和體會,愿意與更多家長一起分享,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在一種溫情而又游戲化的方式中學習為人處事之道,在和諧的人際關系土壤中快樂地成長!
情景表演讓孩子學會處理問題
通過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景表演,產生盡可能多的相關場景,讓孩子通過親身體驗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玩得起勁的時候,讓爸爸扮演一個搶玩具的人,一把搶走孩子手中的玩具。媽媽坐在孩子的身后,指導她用商量的口氣問:“你怎么搶我的玩具?你想玩可以和我商量嘛!”在不被理睬之后,引導孩子說:“你可以拿玩具和我交換啊!”爸爸仍然不理會。這時媽媽可以讓孩子說:“我不跟你做好朋友了!”然后通過告訴老師或者家長,拿回屬于自己的玩具。
讓孩子參與組織家庭聚餐
利用周末舉行家庭聚餐活動,邀請你的鄰居或者是朋友參加。當然,選擇朋友的范圍最好是即不陌生又不熟悉的人。事先和孩子討論菜譜,然后和孩子一起到菜市場去購買活動中所需要的材料,請孩子幫忙出主意,盡量讓孩子還參與擇菜的過程,最后由孩子決定是以什么樣的方式上菜,用餐時讓孩子來充當服務員。孩子的主人翁意識油然而生,既豐富了生活知識又鍛煉了社交能力,也會讓孩子們變得更樂意參與這樣的活動。
利用每次外出增強孩子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是培養(yǎng)他們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應該利用每一次外出的機會,不斷給予孩子一種信息,那就是:“我們要靠自己!我一定行!”比如,在外就餐時,服務員通常不由分說的為每一位客人倒上茶,如果孩子不愿意喝茶,那怎么辦?這時,不要急于幫孩子表達。鼓勵他通過自己的爭取換到一杯白開水,那么以后,他就會勇敢的向服務員表達諸如點菜、找洗手間等其它的愿望啦。孩子的自信就是這樣在一次次的成功體驗中逐漸增強的。
隨時隨地以身作則
盡可能參加社區(qū)活動,讓孩子在父母帶動下有勇氣去嘗試各種活動。一次,小區(qū)舉行游泳比賽,我讓女兒陪我去報名,想不到她緊張得很:“媽媽,你不要去。”“為什么。俊薄拔遗履爿!”“你怎么知道媽媽會輸?”“你是比我游的快,但我怕別人比你快!”不行,為了孩子,我一定要參加,我要讓她知道,成敗不是絕對的,勇敢地參與本身就是光榮。結果,在孩子地歡呼吶喊聲中,我完成了比賽,從那以后,女兒的膽量似乎也一下子“壯”了不少。
辣媽智慧推薦
“請將我的玩具借去玩吧!”
互借玩具這一招即實用又實惠,如果你至今還沒有這方面的嘗試,那么,在看了下面幾個實例后,你是否已經(jīng)動心了呢?那么,就請你跟著做吧!
情景1:媽媽第一次帶3歲的豆豆到巧巧家玩,巧巧拿出一套精致的娃娃餐具和豆豆一起玩,豆豆可喜歡那套逼真的餐具了:鍋碗瓢盆、土豆面包、甚至煤氣灶,一應俱全。兩個孩子有滋有味地辦起了家家。
臨走時,豆豆捧著玩具不肯放手,熱情的巧巧媽就征求女兒的意見:能不能借給弟弟玩幾天?4歲的巧巧不太明白“借”字的意思,媽媽解釋說:這些東西都是你的,不過暫時是給弟弟拿回去玩幾天再還給你。一旁的豆豆也聽懂了,迅速揀起他的手槍,遞給小姐姐。第一次的互借玩具就這樣開始了。
幾天后,兩個孩子按約定互還了玩具,由于都嘗到了借的甜頭,他們主動開始了第二輪的互借。
情景2:為改變亮亮不愛惜書籍的毛病,媽媽給他買了一套新書,并當著他的面借給了菲菲:讓菲菲先看,亮亮看看菲菲是怎樣愛護新書的!菲菲媽媽叮囑女兒:好好愛護亮亮的新書!
一個月后,媽媽拿著菲菲還來的書,要求兒子做到:看過之后,一套書6本,一本不少,一本也不能弄壞,看完后再借給其他小朋友。從此,好勝的亮亮也開始知道愛護圖書了,他不想輸給菲菲,而且他知道別的小朋友還等著看他的書呢。
情景3:強強找遍了自己所有的玩具,也沒有找到一件完整的可以去參加“互借”。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強烈的吸引著強強,于是他要求媽媽為他買件新玩具,并且保證一定會好好愛惜。漸漸的,強強不但養(yǎng)成了愛惜玩具的習慣,有時還會學著修理呢!
情景4:兩歲的紅紅在與哥哥姐姐的互借玩具中,竟懂得了“兩天”的時間概念,她告訴媽媽:天黑了,睡一覺醒來,再天黑了睡一覺醒來,就是兩天,中午的睡覺不算。媽媽樂得哈哈大笑,沒想到參加互借后,孩子一下就把這抽象的時間概念解釋得這樣具體生動。
互借其實就是一種情景教育,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的活動中學到各種知識,學會想到別人,養(yǎng)成愛護物品的好習慣……
辣媽游戲推薦
1、一日之際在于晨
利用晨練時光,充分調動孩子熱情:與不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鍛煉身體;識別不同類型、不同職業(yè)的人;了解社區(qū)內各種生活設施和服務項目,知道自己什么時候需要這些服務。
2、全家猜猜猜
媽媽爸爸與孩子坐在一起相互提問題,例如:每天家里起得最早的人是誰?幼兒園里最喜歡小熊泰迪的小朋友是誰?一起猜測家里的親戚、朋友以及孩子的小伙伴、幼兒園老師等,還可以擴展到家里的物品以及社區(qū)的設施,如醫(yī)院、派出所等。
。、盒子里的秘密
參加人數(shù)4-5人,大家依次把一個小盒子往下傳遞。規(guī)則:音樂停止時,拿著盒子的人才可以拆開盒子看禮物;音樂再起時,拆開的盒子要被蓋好繼續(xù)傳遞。一輪傳遞結束后,遵守規(guī)則的人能夠能得到盒子里的禮物作為獎勵。
。、結識新朋友
讓孩子說出自己想要交往的對象,和他一起制定暑期交友計劃,比如:一個月內認識幾個朋友,采取什么方式,達到什么目的等等。與孩子一同設計各種漂亮可愛的便條,便條上有問候語、自我介紹、門牌號碼或聯(lián)系電話等等。讓孩子隨身攜帶便條,在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對象時,親手將便條交給他們,當然,選擇對象時要注意安全性,最好將范圍控制在下區(qū)內。
5、易子而教
為了克服家庭教育和家庭環(huán)境固有的局限性,有必要擴大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變更活動范圍。假期里:兩個家庭都外出旅游時,相互交換孩子;在隔壁鄰居之間進行短期易子活動;有親戚關系的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互換,到自己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中體會不同的生活。
(本文來源:39健康)
本文導航:
第一頁知道孩子與人交往的重要性(一)
第二頁知道孩子與人交往的重要性(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11065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