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舟賦》序
何景明
、儆枋褂诘,行將萬里,所越皆重山復(fù)嶺,以輿以馬,顛頓馳跋,而不任其勞。至永寧,乃謀舟以歸,庶代陸走之勤。
、跁r霜降石出,江狹水迅,機發(fā)矢激,其勢不得少留,甚懼之。有老篙師,進舟意頗閑,自招于前,一人柁于后。柁者左右緩急不敢自任,視諸老篙師,老篙師者額之指之目之,而左而右而緩而急,無不應(yīng)者。其舟之欹正疾徐,皆與水勢宜,不為岸防,不與石斗。予甚安焉。
、蹎栐唬“爾之為舟,將有道乎?”老篙師執(zhí)篙進曰:“有,敢請言之。夫待用者器也,器不良則不稱用。用之者,吾之手足耳目口也,少怠即不能用。手足耳目口役于心者也,心不專則手足耳目口不為用。招與柁,吾之器也;左右、緩急、欹正、疾徐,吾之用也。故吾先良吾器,以利吾用,手足耳目口不敢少怠,心不敢少他,然后從容乎安流,蕩激于奔涌洄?之中而無虞也。然吾又能察水性與勢,故夫川匯、潭淵、淺渦、暗灘、隱石者,吾遠而認(rèn)之,能得于十?dāng)?shù)里之外,是以預(yù)為之備,而不至損吾舟。他水工常惡遲取速,截長邀短,故多敗者。吾惟順其水道而無所枉,雖遲而得免敗焉。吾之道如此已矣。”
、苡柚^舟御類藝也,人之于世顧藝之不若哉?因序其言,為賦以自勵。
23.第①段寫“陸走之勤”的用意是
。(2分)
答案:交代“謀舟以歸”的原因;引出下文
細解:句子、段落的設(shè)置意圖,通常都是有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兩方面的考慮,這里也不例外。沒有“陸走之勤(辛勞)”,自然沒必要“謀舟以歸”,也就沒有機會感悟人生。所以,寫寫“陸走之勤”的用意就是“交代‘謀舟以歸’的原因;引出下文”。我們解答這類題目也要從這兩個方向入手。
24.第②段描寫作者從“甚懼”到“甚安”的心理變化,對其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突出江流湍急,水道兇險 B.為闡述進舟之道作鋪墊
C.體現(xiàn)江中行舟的艱難 D.襯托老篙師御舟技藝高超
答案:D
細解:從全文的思路來看,作者是想借事明理,由“進舟之道”到“處世”、“為藝”之道。所以,“突出江流湍急,水道兇險”、“體現(xiàn)江中行舟的艱難”都不是目的。而要想“闡述進舟之道”,必先展現(xiàn)“老篙師御舟技藝高超”,那么怎么表現(xiàn)老篙師御舟技藝高超呢?作者采用側(cè)面描寫的方法,描寫了自己從“甚懼”到“甚安”的心理變化。所以答案是“襯托老篙師御舟技藝高超”。當(dāng)然,寫“老篙師御舟技藝高超”是“為闡述進舟之道作鋪墊”。
25.概述老篙師的御舟之道。(4分)
答案要點:器良;五官手足不懈怠,專心;察水性、順?biāo),做好預(yù)備。
細解:原文見第③段。解答這類題目,首先是劃分段內(nèi)層次,找出不同的句群。所以,句群的知識是高考非常重要的知識。如果學(xué)生有識別句群的能力,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就會變得容易多了。這里不過是用古漢語表達的罷了。老篙師的這段話,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具體如下(見“?”)——
“有,敢請言之。夫待用者器也,器不良則不稱用。?用之者,吾之手足耳目口也,少怠即不能用。手足耳目口役于心者也,心不專則手足耳目口不為用。招與柁,吾之器也;左右、緩急、欹正、疾徐,吾之用也。故吾先良吾器,以利吾用,手足耳目口不敢少怠,心不敢少他,然后從容乎安流,蕩激于奔涌洄?之中而無虞也。?然吾又能察水性與勢,故夫川匯、潭淵、淺渦、暗灘、隱石者,吾遠而認(rèn)之,能得于十?dāng)?shù)里之外,是以預(yù)為之備,而不至損吾舟。他水工常惡遲取速,截長邀短,故多敗者。吾惟順其水道而無所枉,雖遲而得免敗焉。吾之道如此已矣。
將畫線的句子概括、歸納一下,就可以得出正確答案了。
26.下列表現(xiàn)手法中,本文未運用的一種是()。(2分)
A.?dāng)⒆h結(jié)合
B.欲揚先抑
C.正反對比
D.側(cè)面襯托
答案:B
細解:從表達方式的使用上講,當(dāng)然有“敘議結(jié)合”。如前分析,對人物的描寫還用了“側(cè)面襯托”。將自己與“他水工”對比,所以寫法還有“欲揚先抑”。只是沒有使用“欲揚先抑”:欲揚先抑,是一種人物描寫技巧。欲揚先抑的“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用這種方法,使情節(jié)多變,形成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欲揚先抑法,“抑揚”指控制和放縱感情,運用這種方法需要在結(jié)構(gòu)上層層鋪墊,“抑”為“揚”蓄足氣勢。這樣,一方面使文章波瀾起伏,搖曳多姿,更重要的是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抒發(fā)得更加酣暢、深沉。我個人以為“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應(yīng)該是近高考的一個新熱點。
27.從全文內(nèi)容看,御舟之道與□□之道及□□之道是相通的。(2分)
答案:為藝 處世
細解:本文結(jié)尾寫道:予謂舟御類藝也,人之于世顧藝之不若哉?“于世”、“顧藝”,即“為藝”、“處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uedu/wenyanwen/474857.html
相關(guān)閱讀:《贈醫(yī)者湯伯高序》閱讀及答案
“煜字重光,初名從嘉,景第六子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閱讀下面《論語》中的兩個片斷,回答下面問題閱讀答案
《竊糟》閱讀附答案
“公輸”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