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學(xué)會放手 給孩子更多的空間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親子活動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前言:常有專家提醒教育孩子就是要學(xué)會放手,給予孩子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做為父母,往往都是疼愛孩子的,當(dāng)孩子遇到一些小麻煩時,行動就會不受大腦的支配,不由自主就會去幫助孩子去解決,所以也常會聽到父母說對孩子放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啊,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做到放手呢?先讓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孩子拿來維生素糖罐,想自己把它打開,怎奈糖罐的蓋子是有兒童保護的,無論孩子怎樣擰也打不開。這時,一位長輩走過來,充滿善意地說:“孩子,讓我來幫你!”“孩子,讓我看看”,然后拿過罐子,稍稍一用力為孩子取出了一粒。

孩子滑板車上的小鈴鐺不知何故被拆開了,里面很多小零件散落開來。孩子努力學(xué)著大人的樣子想把所有的小零件歸位,修好小鈴鐺。這高難度的組裝對孩子來說當(dāng)然是無法成功的。一位長輩走過來,略顯不屑地說:“你別弄那個啊,一會兒你給弄壞了。”

孩子在用樂高搭高樓,因為結(jié)構(gòu)的問題大樓總是中途倒下來,一位長輩在一旁看著,一開始并不做聲。眼見高樓不斷地倒下來,孩子也慢慢急躁起來,在拚插的時候就越是對不準(zhǔn)也插不好...長輩終于忍不住出手幫助,“我?guī)湍惆。”然后將零件輕松地插在一起。

以上這些場景都是我的親身經(jīng)歷,故事里的“孩子”就是我的寶寶,而那些“長輩”就是我的家人,也包括我自己。我們大方給與的“無私幫助”就充斥在孩子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里,不管需不需要,那句“我?guī)湍恪本拖窨陬^禪似的被我們掛在嘴邊。

第三個場景中,那個長輩,其實就是我自己。在幫助孩子之前我的內(nèi)心是充滿矛盾的,因為孩子的難事在我眼中實在是太簡單了,我只要稍稍一插手,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但另一方面我知道我需要放手讓孩子去嘗試,所以必須忍住內(nèi)心的沖動。不幸的是,最后我還是沒能控制住自己。

當(dāng)“我?guī)湍恪币怀隹冢?dāng)我迫不及待地扶上了孩子屢屢插不好的零件,我突然發(fā)現(xiàn)孩子剛剛還忙個不停的雙手立刻停止了持續(xù)的拼插動作,一瞬間所有的努力幻化為等待。那一刻,我知道我錯了。

親子早教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盡早獨立,成為一個有責(zé)任感、有能力獨自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人。然而,要孩子獨立就要給他獨立學(xué)習(xí)、工作的生活體驗,要孩子有責(zé)任感就要給他為自己負(fù)責(zé)的機會,要他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要讓他真的去鍛煉著解決遇到的問題。這就如同我們要開發(fā)一個人的領(lǐng)導(dǎo)能力,就必須給他帶領(lǐng)團隊的機會一樣

然而當(dāng)我們成年人在看到孩子把事情做得不完美,甚至一塌糊涂時,我們在多大程度上真的可以控制自己做到“袖手旁觀”呢?心理學(xué)向我們揭曉了部分答案,成年人之所以迫不及待地幫助兒童,是因為人的生理本能更愿意趨近并接受那些與自己保持一樣的生活節(jié)奏/速度的人。當(dāng)看到別的人低于自己的速度/效率時,成年人就會自然地感到不舒服,并希望主動對他人作出調(diào)整。

除了生理上的原因,成年人在心理上的種種顧慮也常常阻撓我們對孩子放手。

首先,我們總是希望孩子順順利利,不想讓他經(jīng)歷失敗。所以當(dāng)我們預(yù)見到他的失敗時,我們就越俎代庖,人為地使孩子避免陷入失敗。殊不知,失敗乃成功之母。再小的一件事,孩子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才能真正將實踐內(nèi)化為經(jīng)驗積累起來。

其次,我們總是關(guān)注事情的結(jié)果,因此也希望孩子能以最高效的方法達(dá)到最終目的。所以當(dāng)我們看到孩子笨手笨腳地浪費了很多時間時,我們覺得還不如由我們替孩子操作來得簡便又高效。殊不知孩子所關(guān)注的恰恰是“工作”的過程,體會工作的快樂并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是孩子重要的心理需求。

再次,我們總是擔(dān)心孩子毀壞我們的東西,即使是一件對我們來說微不足道的并不值錢的東西,所以我們阻止孩子拿任何怕摔的、怕撒的、怕臟的東西。殊不知當(dāng)我們放手讓孩子操作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是如何用200%的小心來對待這件事以及我們的信任的。偶爾,一個茶杯摔了,試問它抵得上我們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大筆大筆用于教育、服裝、玩具的花銷嗎?

還有,我們總是擔(dān)心孩子受到身體上的傷害,所以一看到孩子作出那些有危險的動作,我們?nèi)滩蛔?dān)心焦慮,更忍不住上前阻止。殊不知孩子總要長大,總要越來越多的離開我們的視線,與其一生為他們擔(dān)憂,倒不如在我們可以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里,讓他去嘗試登梯爬高,甚至“極限”運動,為他們準(zhǔn)備好我們的囑托和必要的保護。

親子網(wǎng)最后,很多成人仍存在一種潛在的心理,那就是對孩子依賴自己的依賴。我們習(xí)慣于用自己的羽翼庇佑弱小的孩子,享受孩子依戀在我們左右的感覺,更得意于自己做拯救孩子的救世主。殊不知這只是本能的父子/母子之情,卻絕不是利于孩子獨立發(fā)展的智慧之愛!

面對如此重重的困難,我們究竟該如何放手呢?給大家三條原則如下:

1、尊重孩子的努力。

尊重,就是看到他在專注地作一件事情時,除了默默地關(guān)注,決不指手畫腳,盡管你有更好的想法。

尊重,就是看到他勇于挑戰(zhàn)一項工作時,除了給與積極地認(rèn)可和鼓勵,決不嘲笑奚落,不管那件事對他來說是否困難得離譜。

尊重,就是看到他一次一次地失敗仍堅持不懈地付出努力時,除了對孩子的努力給與鼓勵、贊賞,決不輕易親自代勞。

長輩的每一次“尊重”,仿佛都在告訴孩子:我看到了你所付出的具體努力;那些都是多么令人稱贊的品質(zhì);盡管不會次次成功,但是每一點點的努力都在幫助你邁向成功。

2、延遲提供幫助,并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如果可以的話,在說出“我?guī)湍恪薄拔襾砀嬖V你”之前,多思考幾秒鐘,給孩子多一點點時間和機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延遲幫助就是讓我們多看多聽少說,多了解多接納少參與。這樣才能建立起孩子自強獨立的個性,遇到困難時首先將精力集中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上,而非依賴他人。

親子教育如果可以的話,提供幫助之前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就像我們拋出一個謎語后,會小心地問對方是否想知道答案一樣。做法很簡單,與孩子達(dá)成一致——“如果你需要的話,可以來找我。”然后我們就盡管做個甩手掌柜咯。

3、提供方法和資源勝過替代

授人以魚永遠(yuǎn)不如授人以漁。給孩子一點點方法和指導(dǎo),讓孩子在我們的啟發(fā)下自己進行實踐或者和我們一起實踐,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才是最理想的做法。瓶蓋打不開,“按壓瓶蓋看看是否有幫助?”;鈴鐺安裝不好,“這么小的零件真的不好組裝呢,簧片得插入到位才能穩(wěn)固”;積木插不上,“如果積木的四個角都對準(zhǔn)是不是會更容易插上呢!

孩子的獨立性不是在短期內(nèi)培養(yǎng)起來的,而是在生活瑣事中一點一點鍛煉出來的。放手給孩子獨立實踐的機會,不論事情對我們來說有多么小,多么的無關(guān)緊要。我們越是放手,孩子就越容易建立起獨立的心態(tài),掌握獨立的能力。

放手給孩子一片天地,他將在人生長路上從容前進。

小編總結(jié):要做到放手,父母們就應(yīng)該從心理上去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如果孩子能獨立完成的,不要管時間的長久,都盡量的讓孩子自己完成,即便是孩子主動的向你求救了,你也不能直接給孩子做好,要指導(dǎo)他做的方法,做個配角的角色,因為在孩子的生活中,自己始終是自己的主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7376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