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誰來關注“后兒童”的“婦女問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新華網云南頻道3月7日電(記者周雷)雖然"婦女"這個名詞存在相對固定的年齡界定,但在教育專家看來仍失之模糊--一種介于兒童和婦女之間的"后兒童"群體,她們的性別問題缺乏關注。

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qū)委黨校副校長馬惠萍說,隨著營養(yǎng)的改善,中國兒童整體發(fā)育期較以往提前2年,許多小學五、六年級的女生先于其他同學來例假,如廁都成為尷尬,伴之許多心理壓力。

記者在昆明多家小學采訪時了解到,學;旧蠜]有專門設置針對小學生的生理衛(wèi)生課程,學校在許多教學設施的設計和使用上也沒有過多考慮"后兒童"群體大量增加的現實。

采訪中,一些女學生表示,自己身體在變化之后,常常在學校的體育課堂上不方便,自己又難以向老師啟齒;甚至有時候,男同學有時有不當的嬉戲舉動,自己也不敢向老師反映。

"她們提心吊膽的事往往是來例假,最難堪的事是月經期在學校上廁所,她們害怕'被同學發(fā)現','被大家嘲笑'、'被歧視'。" 馬惠萍說。

在專家看來,中國的整個教育體系基本上在小學階段不講生理衛(wèi)生課,中學時才講什么是"月經",什么是"性成熟",這顯然與國情不相適應。

馬惠萍認為,中國現行的教育政策缺乏性別敏感,性教育滯后,在對幼兒的性別教育也存在偏差。"一般來說,男孩可以說臟話,男孩可以裸露身體,甚至張揚自己的性別,而女孩子則常常為自己的性別感到自卑,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強調女孩必須有羞恥心。"

除此之外,馬惠萍認為公眾、特別是媒體時常對未成年人存在不當用語。"比如在報道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時,多數媒體時常使用'糟蹋'、'失貞'、'失去了女人最寶貴的東西'、'把一生都毀了'、'失去貞操'等措辭,這些貌似同情、憤慨的評價和詞匯,本身就是對受害人的二次施暴。"

就此,專家呼吁中國教育系統應該正視自己在性別教育中的盲點,在教學、生活、學習等方面"以學生為本"。相關部門和媒體應該發(fā)動公眾進行"年度十大性別歧視事件"、"年度十大性別偏見新聞"等評選,使公眾對自身在性別問題上的認識進行自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10436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