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家教要以“成人”為主要目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教育孩子是很重要的事情,家長們應該掌握好,尤其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家教要以“成人”為主要目的,這樣才能正確的教育孩子。

  ●我們的家長應該努力地將“成人”而非“成才”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這才更有利于對孩子潛能、道德、性情的培育,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存的能力。

  柳森:日前,耶魯大學華裔女教授蔡美兒發(fā)表新著《虎媽的戰(zhàn)歌》,引起美國社會的廣泛關注,并迅速掀起一場有關中西教育孰優(yōu)孰劣的大討論。作為一名長期鉆研家庭教育的學者,您認為,這次爭議帶給了我們哪些新的啟發(fā)?

  黃河清:看到《虎媽的戰(zhàn)歌》,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此前曾同樣在國內(nèi)引起廣泛關注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人生設計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話說》等暢銷書。但不少看完“哈佛女孩”的父母來問:為何我們按照書中的做法去教孩子,卻未能培養(yǎng)出又一個“劉亦婷”?

  在培養(yǎng)孩子方面,我們必須尊重一項最基本的規(guī)律,那就是“因材施教”。如果大家因為看到蔡美兒的嚴厲教育在她的女兒們身上獲得了一些成績就盲目效仿,或因此就認為自己找到了“嚴厲教育”上的同道,那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很多美國媽媽并不買“虎媽”的賬,更多在美的中國媽媽們也很不甘愿被“虎媽”簡單代表,而“虎媽”自己更是親自出來回應讀者們的質(zhì)疑——希望大家不要因報紙上的摘選就斷章取義,“嚴厲家教”只是自己曾經(jīng)一度的選擇,在后來更漫長的育兒過程中,種種變化在她身上發(fā)生,而這些變化才是她書中占更大篇幅的重心。

  這提醒我們:“虎媽”可能是一個可以給人們以啟發(fā)的經(jīng)驗樣本,但它絕不能成為人人都來仿效的榜樣。就拿她曾經(jīng)單方為女兒們訂立的幾大“不準”來說,很多做法都太武斷絕對。如果說,“虎媽”的舉措,在寬松的美國家庭教育中還有點“矯枉過正”意義的話,那么,在我國家庭教育普遍以嚴格要求的氛圍下,需要的則恰恰是另一極——溫和的教育。我們家庭教育的問題,往往是“過嚴”,而非“過寬”。

  柳森:對于教育的跨文化比較而言,最重要的一點,恐怕就是“取長補短”。但事實上,選擇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和一個國家既有的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歷史背景都緊密相關。美國的家庭教育文化及理念,究竟能給我們多大的啟示呢?

  黃河清:我們不能斷言美國家庭培養(yǎng)的人就是理想中的現(xiàn)代人,但他們家庭教育中的合理成分,恰恰是我國家庭教育所缺乏的。培養(yǎng)目的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因為,一旦目的被確立,它就會制約家庭教育的方向,從而決定其總體效果。美國家庭教育,就是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能夠適應各種環(huán)境和有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相比之下,我們的很多家長,則更傾向于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出息,能有個好職業(yè),一生能在順境中度過。大家覺得,誰的期望值更高呢?

  其實,“社會人”并不是一種縹緲的理想,而是一個平實、易操作而又寬泛的要求。而所謂“有出息”、“好職業(yè)”、“順境”恰恰都不是一般的目的,更難實現(xiàn)?梢韵胂蟮氖,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在功利性更強的后一種期待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勢必承受越來越重的身心壓力。而且,如果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是單一的、過高的,卻忽視兒童發(fā)展的獨特性、多樣性、長期性,不僅容易扼殺他們的天性和創(chuàng)造力,還往往會產(chǎn)生“有心栽花花不開”的效應。而在美國家長更寬松地對待子女的教育的氣氛下,孩子們個性中積極的成分往往能更多地被挖掘出來,反而能結(jié)出許多“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碩果來。

  這些年來,我們的學校教育一直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但仍然值得警醒的是,我們往往在孩子很小時就將智育放在壓倒一切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家庭教育應當成為學校教育的“緩沖器”與“平衡器”。但事實上,囿于學校教育的強勢地位,家庭教育的空間往往被擠壓,更多處于配合者的地位,甚至出現(xiàn)了明顯的學校化傾向。如此一來,當下我們真正需要的家庭教育恰恰處于失重狀態(tài)。

  柳森:但事實上,很多家長心里很困惑。在競爭壓力和應試的指揮棒下,實不得不為之。

  黃河清:那就更不能輕易放棄對家庭教育功能的“復位”了。否則一些怪現(xiàn)象只會愈演愈烈。比如,現(xiàn)在有些學校里的老師費力地一步步給學生補著掃地課,而家里的父母則忙著請家庭教師給孩子加文化課。在這兩者的雙重擠壓下,孩子們大多仰望著象牙塔苦讀,無從親身體驗大自然的奧妙,或在社會活動中陶冶性情、開闊視野。

  如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各自的分工與任務不明確,那么雙方的教育作用只會被削弱甚至抵消,很難培育出完整的“人”來。我們的家長應該努力地將“成人”而非“成才”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目的,這才更有利于對孩子潛能、道德、性情的培育,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存的能力。

  人生是趟長跑,一時一刻的優(yōu)秀成績并不意味著身心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而社會發(fā)展的動因在于人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將越來越關懷人性的發(fā)展,人的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當然,我們不可能要求家長們?nèi)巳硕汲蔀榻逃摇,F(xiàn)在很多家長自學成才的積極性很高,但總有力不從心的地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何形成家長和學校、社會各方之間的良性互動格外重要。

  因此,教育孩子家長們應該掌握好方向,應正確的指引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這樣才能對孩子成長有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60047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