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給寶寶的刺激要適當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潛能開發(fā)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大腦發(fā)育,需要的是豐富而適當?shù)拇碳?

  腦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在人生的頭三年,嬰幼兒大腦的發(fā)育突飛猛進。這個突飛猛進,表現(xiàn)之一就是嬰幼兒通過感官和動作所獲得的信息,刺激神經(jīng)元之間的突觸不斷增加,這個過程叫突觸的發(fā)生?茖W家發(fā)現(xiàn),當嬰幼兒長到2~3歲,他們的大腦突觸數(shù)量是成人的2倍。突觸發(fā)生的過程從嬰兒時期開始一直持續(xù)到青少年期。到成人以后這個過程雖然沒有停止,但不發(fā)生很大的變化。

  但大腦的發(fā)育,不僅僅表現(xiàn)為突觸的增加,更為重要的是神經(jīng)元之間會建立起非常精密的“交通網(wǎng)”,“交通網(wǎng)”上的“路”,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快速、準確地傳送信息。

  為什么這么說呢?神經(jīng)細胞的工作就是通過“特定通道”把信息傳送到大腦相應(yīng)的區(qū)域。比如說,在視網(wǎng)膜上的神經(jīng)細胞會把信息送到大腦的視覺區(qū),而不會把信息送到語言區(qū)。寶寶出生之前,這種特定通道,好比基本的連接干線和主路,在大腦里已經(jīng)建成。基本的干線建立之后,一個神經(jīng)細胞和另一個神經(jīng)細胞之間連接的建立(也就是“小路”),還需要很多額外的信號。寶寶出生以后,通過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小手摸到的(包括被觸摸)所獲得的信息紛沓而至,這些信息就是用來不斷地豐富、調(diào)整整個“信息網(wǎng)絡(luò)”的每一個“小路”,使其快速有效地處理各種信息。

  所以這些連接在發(fā)展過程中會根據(jù)外部刺激不斷地進行微調(diào)。這就意味著,大腦的突觸不是越多越好,大腦一邊在成長一邊在修剪這些突觸和連接,使大腦的工作更為有效,一些不常用的或者效率不高的連接就慢慢被修剪掉了。

  從腦科學的角度,在寶寶的發(fā)展過程中,父母要為寶寶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和高質(zhì)量的互動,這樣可以讓寶寶的大腦獲得豐富的信息和刺激;同時,信息和刺激并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或過于強烈的刺激會導致孩子不知所措,被信息海洋淹沒了。在今天這樣一個重視早期教育的環(huán)境下,我們尤其要注意刺激的適當。(排版時單獨拿出來)

  適當?shù)拇碳,意味著均?/p>

  首先,各種感官要均衡發(fā)展。很多新手父母對視覺和聽覺的發(fā)展很重視,比如在小床上方掛玩具,在房間里面貼一些畫,讓寶寶聽音樂等。但是對其他一些感知覺的重視不夠,比如觸覺和運動知覺。為寶寶充分提供各種材質(zhì)的用品是發(fā)展寶寶觸覺的一個好途徑。多給寶寶機會爬和走,是發(fā)展運動知覺的好機會。我們需要給寶寶豐富的能促成各種感官均衡發(fā)展的多樣化刺激。

  適當?shù)拇碳,意味著要符合寶寶發(fā)展特點

  比如在出生的頭一兩個月,寶寶喜歡看對比明顯的圖片,最好是黑白圖片;一直到6個月,寶寶對顏色的知覺才和成人差不多,所以我們提供的視覺材料要符合寶寶視覺發(fā)育的階段特點。另外,我曾經(jīng)看到,有媽媽對著幾個月大的寶寶使用閃卡,每隔幾秒鐘就換一張圖片讓寶寶看,這樣的刺激太多太快,寶寶還沒有作好準備去接受這樣的刺激,對于他的發(fā)育并沒有什么好處。

  適當?shù)拇碳ぃ馕吨线m的頻率和強度

  在0~3歲期間,和父母或祖輩的互動也是寶寶獲得刺激的主要來源。我們需要給予孩子頻率和強度都合適的刺激,讓孩子有反應(yīng)的時間和空間。現(xiàn)在,我們常常提“高質(zhì)量的陪伴”一詞,所謂“高質(zhì)量的陪伴”并不等于成人無時不刻地哄孩子、陪孩子玩或者逗孩子。有些成人特別愛孩子,寶寶的一個笑臉對他們來說倍加可愛,這可以理解。但有的成人不顧孩子的節(jié)奏,不停地跟寶寶講話、大笑或者在陪寶寶玩的時候,隔一會兒就換一個玩具。他們和孩子的相處,其實不能稱之為“互動”,因為成人是主動主導,是個發(fā)動者,寶寶只是個接受者。

  同時,寶寶本身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如果成人提供太多的刺激,或過強的刺激,他們能靜下心,自己觀察、自己動手、自己體驗的機會就少了,他們會迷失在這么多的刺激里。很小的嬰兒無法承受頻率和強度過大的刺激,在面對這樣的刺激時,有的甚至會轉(zhuǎn)開自己的頭或者閉上眼睛來保護自己。

  說了這么多,那么在日常的養(yǎng)育活動中,父母和長輩們?nèi)绾螢閷殞毺峁┻m度的刺激呢?

  1.充滿愛的照料是最基本的刺激

  我們都知道,成人和寶寶的互動過少不利于寶寶發(fā)展。心理學家做過“面無表情實驗”,讓媽媽面對小寶寶的時候,不說話、不動、面無表情。小寶寶在這種情況下先是很困惑,然后很焦慮,他們向媽媽微笑,揮手,牙牙兒語,想引起媽媽的互動,但媽媽都無動于衷。當這些努力都失敗時,他們會非常失望地退縮,大聲哭泣或者把頭轉(zhuǎn)開,不再和媽媽對視。

  成人在充滿了愛的情緒下,和寶寶輕聲說笑、微笑、擁抱、展示玩具等,寶寶會報以同樣的歡笑、牙牙兒語和手勢。互動的過程不僅僅是語言和行為,不僅僅是媽媽人在那里就夠了,互動更包含眼神的對視、情緒的交流、肌膚的接觸,寶寶從中獲得了最基本的體驗。

  2.不要限制一些感官的發(fā)展,如常常被忽視的觸覺、平衡覺

  小寶寶喜歡吃手,或者什么東西都往嘴里放,或者喜歡到處摸,到處爬。這是他們在這個階段特有的學習方式,爸爸媽媽要理智看待寶寶的行動,把寶寶的手洗干凈,把周圍的環(huán)境布置得更加安全,盡量不去限制寶寶的手、嘴和腳的活動。有些家長疼愛孩子,或者因為怕危險,怕麻煩,限制孩子碰這碰那;已經(jīng)到了會爬會走的年齡,還是把寶寶抱在懷里,出了門一直讓寶寶坐著嬰兒車里,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剝奪了孩子體驗自己身體運動,保持平衡的機會。支持寶寶各種感知覺均衡發(fā)展,才是為他們探索世界、發(fā)展思維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陳博士的私房經(jīng)驗:

  我的兒子小寶在學爬和學走路時,我會有意識地強化他對運動的感知。小寶學走路的時候,我一開始也是拉著他的手,后來醫(yī)生教我,孩子學走路的時候,他們小臂的位置常常是自然地在腹部附近來保持平衡。我們拉著他們的手,手臂的力量是往上的,這樣就依賴了別人的力量而不能自己來體會平衡。醫(yī)生教我輕輕扶住孩子的手肘,讓他的手臂自然地回到腹部那里,讓他自己去體會怎么保持平衡。

  我還常常在地上給小寶堆兩個枕頭,讓他去踩。他會感到:“哎,這個這么軟,踩軟的東西是這種感覺。地毯也是軟的,但是感覺不一樣!

  當他會走路了以后,在外面玩的時候,我有時候也故意讓他走斜坡,上坡的時候、下坡的時候,讓他練習手、腳、肩膀和腰怎么配合,保持平衡。

  3.玩具的提供要適當

  玩具是為寶寶提供刺激最便捷的途徑之一,所以玩具的選擇很有講究,提供豐富而多樣的玩具,并不意味著要給孩子買大量的高級玩具,這里有一些特別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比如上文提到的,各種材質(zhì)的物品是發(fā)展寶寶觸覺的一個好途徑。我們可以讓寶寶觸摸各種材質(zhì)的物品,比如家里的皮沙發(fā)、布椅子、各種紋路不同的布,不同花紋的玩具;還可以撕棉花、厚薄不同的紙張,還可以觀察水和油、顏料、布丁的不同,條件允許的話讓寶寶玩水,玩沙。爸爸媽媽在陪玩的時候,一邊玩一邊用語言形容這種物品的質(zhì)地,比如“皮沙發(fā)涼涼的”,“布丁黏糊糊的”……這樣,讓寶寶把事物的性質(zhì)和語言聯(lián)系起來,這同時也是學習語言的一個途徑。寶寶通過觸摸、觀察、聞味道,還有聽爸爸媽媽說,來了解事物的性質(zhì)。這樣的刺激是豐富而多樣的。

  再比如,面對樸實無華的積木和顏色鮮艷、可以發(fā)出光和聲音的玩具,你會選擇哪個?有著聲光電的玩具看似比積木帶來的刺激要多,但簡單的積木更容易激發(fā)寶寶的主動學習。寶寶在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下,通過放、排、堆、推等來練習手部的精細動作;不同的擺法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有時候還可以觀察數(shù)和數(shù)的關(guān)系,比如五個大積木排起來比五個小積木排起來要長。這都是寶寶的學習。所以豐富的環(huán)境并不等于源源不斷地買新玩具,而是要看父母怎么引導寶寶利用玩具和其他用品。

  名詞解釋:

  在生命的頭兩年,寶寶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來獲取經(jīng)驗。除了這五種感覺器官,還包括對溫度的感覺,痛覺,運動知覺,平衡感等等。心理學大師皮亞杰把這個階段叫做感知運動階段。

  嬰幼兒從外界獲得的刺激要適度,父母和孩子的互動也要恰當。父母和寶寶在一起的時候,多觀察寶寶,從寶寶的注意力,接受信息的節(jié)奏出發(fā),給寶寶一點時間和空間來探索和學習,這對大年齡的寶寶也同樣適用。文/陳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74303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