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德國,因為學制還有一些適應的問題,有些人一待就會待上十年才拿到博士學位!
我說:“哇!那好久哦!睂τ诓哦畾q的我而言,十年,不就是生命的一半嗎?
老師笑了笑:“你為什么會覺得那很‘久’呢?”
我說:“等拿到學位回國教書或工作,都已經(jīng)三、四十歲了呢!”
老師:“就算他不去德國,有一天,他還是會變成‘三、四十歲’,不是嗎?”
“是的!蔽掖鸬。
老師:“你想透了我這個問題的涵義了嗎?”
我不解的看著老師。
“生命沒有過渡、不能等待,在德國的那十年,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啊!”老師語重心長的說。
“。∥ 理解了!”
那一段談話,對我的影響很大,提供了我一個很重要的生活哲學與價值觀。
前一陣子工作很忙,學弟問我:“你要忙到什么時候呢?”
“我應該要忙到什么時候?或者說到什么時候我才該不忙呢?”我反問。
“忙碌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重點應在于,我喜不喜歡這樣的‘忙碌’。
如果我喜歡,我的忙碌就應該持續(xù)下去,不是嗎?”我補充著。
對我而言,忙碌不是生命的“過渡階段”,而是我最珍貴的生命的一部分。
很多人常會抱怨:工作太忙,等這陣子忙完后,我一定要如何如何……
于是一個本屬于生命一部分的珍貴片段,就被定義成一種過渡與等待。
“等著吧!挨著吧!我得咬著牙渡過這個過渡時期!”當這樣的想法浮現(xiàn),我們的生命就因此遺落了一部分。
“生命沒有過渡、不能等待!边@時,老師的話就會清晰的浮現(xiàn)在我的耳邊。
所以,我總是很努力的讓自己喜歡自己每一個生命階段,每一個生命過程,因為那些過程的本身就是生命,不能重來的生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790629.html
相關閱讀:德國化學家?瓦拉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