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終點與指示劑的選擇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化學(xué)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酸堿中和滴定的關(guān)鍵:一要準確測定出參加中和反應(yīng)的酸、堿溶液的體積;二要準確判斷中和反應(yīng)是否恰好完全反應(yīng)。

酸堿指示劑可在中和反應(yīng)終點時出現(xiàn)顏色變化,因此終點判斷須選擇合適指示劑。

酸堿恰好完全中和的時刻叫滴定終點,為準確判斷滴定終點,須選用變色明顯,變色范圍的pH與恰好中和時的pH吻合的酸堿指示劑。

指示劑的變色范圍越窄越好,pH稍有變化,指示劑就能改變顏色。石蕊溶液由于變色范圍較寬,且在滴定終點時顏色的變化不易觀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酚酞和甲基橙是中和滴定時常用的指示劑,其變色范圍分別是:甲基橙的pH在3.1~4.4之間,酚酞的pH在8.2~10.0之間。如用0.1000 mol/L的NaOH溶液去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的鹽酸溶液,理論上應(yīng)用去NaOH溶液20.00 mL,這時溶液的pH=7。但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劑,在它所指示的滴定終點時,pH≠7,而是在8.2~10.0之間。實際計算表明,當?shù)味ǖ浇K點時,溶液的pH并不一定等于7,而是存在誤差的。這是由指示劑的變色范圍所導(dǎo)致的,所造成的誤差是在許可范圍之內(nèi),可以忽略不計。

溶液顏色的變化由淺到深容易觀察,而由深變淺不易觀察。強酸強堿之間的互滴,盡管甲基橙或酚酞都可以選用。但為了減小誤差,應(yīng)選擇在滴定終點時使溶液顏色由淺變深的指示劑。如強酸滴定強堿時,甲基橙加在堿里,達到滴定終點時,溶液顏色由黃色變橙色,易于觀察,故選擇甲基橙。用強堿滴定強酸時,酚酞加在酸中,達到滴定終點時,溶液顏色由無色變淺紅色,易于觀察,故選擇酚酞。

若酸與堿中有一方是弱的,則要根據(jù)中和后所得的鹽溶液的pH來確定選擇哪一種指示劑。一般說來:強酸中和弱堿時,選擇甲基橙(變色范圍pH在3.1~4.4之間,生成的強酸弱堿鹽顯酸性);強堿中和弱酸時,選擇酚酞(變色范圍pH在8.2~10.0之間,生成的強堿弱酸鹽顯堿性)。

一、選擇指示劑

【例題1】已知常溫、常壓下,飽和CO2的水溶液的pH=3.9,則可推斷用標準鹽酸溶液滴定碳酸氫鈉水溶液時,適宜選擇的指示劑及滴定終點時顏色變化的情況是( )。

A. 石蕊,由藍變紅 B. 甲基橙,由橙變黃

C. 酚酞,紅色褪去 D. 甲基橙,由黃變橙

解析:標準鹽酸溶液滴定碳酸氫鈉水溶液時,發(fā)生的反應(yīng)是: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滴定終點時pH=3.9,因此滴定終點時溶液顯酸性,指示劑選用甲基橙(3.1~4.4),滴定終點時溶液pH降低到3.9,顏色由黃變橙。

答案:D

【例題2】(08年全國理綜Ⅱ)實驗室現(xiàn)有3種酸堿指示劑,其pH變色范圍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CH3COOH溶液,反應(yīng)恰好完全時,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 溶液呈中性,可選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劑

B. 溶液呈中性,只能選用石蕊作指示劑

C. 溶液呈堿性,可選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劑

D. 溶液呈堿性,只能選用酚酞作指示劑

解析: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CH3COOH溶液,反應(yīng)恰好完全時,生成CH3COONa是強堿弱酸鹽,因發(fā)生水解而使溶液顯堿性,故選擇酚酞作指示劑誤差最小。若選用甲基橙,在甲基橙的變色范圍內(nèi),NaOH的量不足,導(dǎo)致測定出的CH3COOH濃度偏小。石蕊變色范圍太寬,誤差大,且顏色變化不明顯,不能作酸堿中和反應(yīng)的指示劑。因此,應(yīng)選用酚酞作指示劑。

答案:D

點撥:酸中中和滴定的要點是準確判斷滴定終點,關(guān)鍵是根據(jù)滴定過程中的pH變化及酸堿指示劑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的顏色變化,選擇合適的指示劑。在實驗室里一般選用酚酞或甲基橙作指示劑,石蕊由于顏色變化不明顯,因此滴定時不宜使用。指示劑的變色范圍與酸堿中和后的溶液的pH越接近越好,且變色要明顯,通常情況下,酸滴定堿,選擇甲基橙;堿滴定酸選擇酚酞。如果酸堿有一方是弱的,酸堿恰好中和時,所得溶液不一定顯中性,則應(yīng)根據(jù)中和所得鹽溶液的pH來確定選用上述哪種指示劑,若恰好中和時溶液顯酸性,應(yīng)選擇在酸性范圍內(nèi)變色的指示劑——甲基橙,若恰好中和時溶液顯堿性,應(yīng)選擇在堿性范圍內(nèi)變色的指示劑——酚酞。

二、描述滴定終點

【例題3】下列各項錯誤的酸堿中和滴定實驗中,屬于終點現(xiàn)象判斷不正確的是

 

錐形瓶

滴定管

指示劑

滴定管類型

滴定終點標志

A

NaOH溶液

鹽酸

酚酞

酸式

滴定管

紅色變成無色,半分鐘內(nèi)溶液顏色無變化

B

鹽酸

NaOH溶液

甲基橙

酸式

滴定管

紅色變成橙色,半分鐘內(nèi)溶液顏色無變化

C

鹽酸

氨水

甲基橙

酸式

滴定管

紅色變成橙色,半分鐘內(nèi)溶液顏色無變化

D

NaOH溶液

醋酸溶液

紫色石蕊

堿式

滴定管

藍色變成紫色色,半分鐘內(nèi)溶液顏色無變化

解析:A項,滴定終點的標志是紅色剛好變成無色,且半分鐘內(nèi)溶液顏色無變化。因為如果滴加鹽酸過量,溶液仍然是無色,因此A項屬于終點現(xiàn)象描述錯誤;B項、C項應(yīng)用堿式滴定管,屬于儀器選擇錯誤;D項,指示劑、滴定管選擇度錯誤。

答案:A

三、選擇指示劑測定樣品中一種成分

【例題4】用酸堿中和滴定法測定氫氧化鈉的混合液中氫氧化鈉的含量時,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使CO32-全部轉(zhuǎn)變成碳酸鋇沉淀,然后,用標準鹽酸滴定。

(1)用酚酞作指示劑,向混有碳酸鋇的氫氧化鈉混合物中滴加鹽酸,不會使碳酸鋇沉淀溶解而能測定氫氧化鈉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若改用甲基橙作指示劑,則對測定結(jié)果的影響是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解析:在碳酸鋇和氫氧化鈉的混合物中,滴加鹽酸,氫氧化鈉與先鹽酸反應(yīng)。用酚酞指示滴加鹽酸到弱堿性,而碳酸鋇無法與鹽酸反應(yīng),用甲基橙指示滴加鹽酸到酸性,碳酸鋇將與鹽酸反應(yīng)。

答案:(1)酚酞在弱堿性條件下變色(pH:8.2~10.0),所以用酚酞作指示劑,滴加鹽酸到弱堿性,鹽酸只與氫氧化鈉反應(yīng),不與碳酸鋇反應(yīng)。 (2)偏高

【例題5】用中和滴定的方法測定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NaOH的含量時,可先在混合液中滴加過量的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變成BaCO3沉淀,然后用標準鹽酸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劑)。

(1)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鹽酸,______(填“會”或“不會”)使BaCO3溶解而影響測定NaOH的海量,理由是_________。

(2)滴定終點時溶液的顏色由_______變?yōu)開______。

(3)滴定時,若滴定管中的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處才達到滴定終點,______(填“能”或“不能”)由此得出準確的滴定結(jié)果。

(4)______(填“能”或“不能”)改用甲基橙作指示劑。若使用甲基橙作指示劑,則測定結(jié)果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正確”)。

答案:(1)不會 當酚酞剛變色時,鹽酸只與氫氧化鈉作用,不與碳酸鋇反應(yīng) (2)淺紅色 無色(3)不能 (4)不能 偏高

【例題3】取體積均為25 mL濃度均為0.10 mol/L的兩份 NaOH溶液,把其中一份放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溶液的pH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其原因是_____。

用已知濃度的硫酸溶液中和上述兩份溶液,若中和第一份(在空氣中放置一段時間)所消耗硫酸溶液的體積為VA,另一份消耗硫酸溶液的體積為VB,則:

(1)以甲基橙為指示劑時,VA與VB的關(guān)系是________________。

(2)以酚酞為指示劑時,VA與VB的關(guān)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NaOH溶液置于空氣中,因NaOH與空氣中的CO2反應(yīng),使NaOH的濃度減小,因此溶液的pH減小。用硫酸滴定Na2CO3溶液,反應(yīng)分兩個階段進行:①H+ + CO32- = HCO3-(此時溶液顯弱堿性);②H+ + HCO3- = H2O + CO2↑(此時溶液顯弱酸性)。滴定過程按哪種反應(yīng)進行,取決于選擇的指示劑。因此(1)以甲基橙為指示劑時,因其變色范圍pH在3.1~4.4之間,由2NaOH → Na2CO3 → CO2 → H2SO4可知,消耗的H2SO4的量不變,因此有VA=VB;(2)以酚酞為指示劑時,酚酞的變色范圍pH在8.2~10.0之間,滴定按①進行,消耗的硫酸的量減少,因此有VA

答案:pH減小 原因見解析 (1)VA=VB (2)VA

【例題4】雙指示劑法可用來測定由NaOH、NaHCO3、Na2CO3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組成的混合物的含量,具體做法是:向待測液中加入酚酞,用鹽酸標準溶液滴定,當紅色退去時,NaOH完全被中和,且Na2CO3完全轉(zhuǎn)化為NaHCO3,這時消耗V1 mL鹽酸,然后再向待液中加入甲基橙,再繼續(xù)滴加鹽酸標準溶液,當溶液由黃變橙時,NaHCO3被轉(zhuǎn)化為NaCl,這時消耗V2 mL鹽酸。

(1) 判斷物質(zhì)的組成,用NaOH、NaHCO3、Na2CO3填寫下表的空格:

V1、V2

的變化

V1≠0

V2=0

V1=0

V2≠0

V1=V2≠0

V1>V2>0

V2>V1>0

式 樣

成 分

 

 

 

 

 

(2)若鹽酸濃度為0.5 mol/L,含惰性雜質(zhì)的混合物重1.20 g,V1為30.00 mL ,V2為5.00 mL,求各成分的質(zhì)量分數(shù)。

解析:(1)用酚酞作指示劑時,發(fā)生下面兩個反應(yīng):

Na2CO3 +HCl = NaHCO3 + NaCl;NaOH + HCl = NaCl + H2O

用甲基橙作指示劑時反應(yīng)為:NaHCO3 +HCl = NaCl + H2O + CO2↑

此外溶液中NaOH和NaHCO3不能共存,因為還要發(fā)生如下反應(yīng):

NaOH + NaHCO3 = Na2CO3 + H2O,原混合物可分為以下五種情況來討論:

①若只含NaOH,則V1≠0,V2=0;

②若只含NaHCO3,則V1=0,V2≠0;

③若只含Na2CO3,則V1=V2≠0;

④若含NaOH和Na2CO3,則V1>V2>0;

⑤若含Na2CO3和NaHCO3,則V2>V1>0。

由此可知,題中各情況下式樣的成分為:①NaOH;②NaHCO3;③Na2CO3;④含NaOH和Na2CO3;

⑤含Na2CO3和NaHCO3。

(2)由于V1>V2>0,故該試樣是由NaOH和Na2CO3以及惰性雜質(zhì)組成。

設(shè)NaOH含量為x

Na2CO3 → HCl → NaHCO3 → HCl

1 1 1 1

5 mL 5 mL

NaOH → HCl

1 1

x (30-5)×10-3×0.5 mol

解得x = 0.0125 mol,故m(NaOH) = 0.0125×40 g = 0.5 g

n(Na2CO3) = n(HCl) = 5×10-3×0.5 mol = 0.0025 mol

m(Na2CO3) = 0.0025 mol×106 g/mol = 0.265 g

w(NaOH) = ×100% = 41.67%

w(Na2CO3) = ×100% = 22.1%

其它雜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1-41.67%-22.1% = 36.23%

答案:見解析。

點撥:為了測定某混合物的組成,可根據(j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性質(zhì),依據(jù)反應(yīng)中特定的定量關(guān)系,以及反應(yīng)過程中溶液的 變化,采用兩種不同的指示劑來進行滴定。求解時要注意各階段反應(yīng)中的定量關(guān)系。

說明:(1)酸堿恰好中和時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最終溶液的酸堿性還是取決于生成鹽的水解情況。

(2)滴定終點與完全中和是有差距的,滴定終點是指示劑變色點,完全中和點是酸堿恰好反應(yīng)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829888.html

相關(guān)閱讀:九年級化學(xué)寒假預(yù)習(xí)作業(y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