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院士:不能踩著油門追趕美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在“綠色低碳發(fā)展變革力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談及能源問題時,說了這樣一句發(fā)人深思的話:“中國的車不能踩著油門追趕美國。”

杜祥琬進一步闡釋道:中國能不能去追求美國那種每千人就有幾百輛小汽車的水平和生活方式?在汽車排量上能不能也與大排量攀比?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不要在這個方面去追趕美國,那不符合我們中國的國情!”

中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但是中國發(fā)展具有明顯的高碳特點:中國單位GDP的能耗排放比世界平均值高,能耗強度高出將近一倍,比如現在中國每人年均二氧化碳排放已達到6噸,這個數字逼近了歐洲、日本各國的水平,而且還在增長中。在比較發(fā)達的東部地區(qū)以及一些西部地區(qū),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達到了每人每年10噸,超過了歐洲和日本歷史上的最高的水平。為什么在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會這么高呢,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們高耗能產業(yè)搞得太大、太快,加上諸多的浪費和不合理的需求,以及能源效率偏低。

如果中部和西部都沿襲東部的產業(yè)發(fā)展模式,我們國家會更加高碳。

為了實現環(huán)保和低碳的目標,我們必須控制煤炭的使用總量。煤炭消耗總量估計在5年內還會有所增長,5年左右會見頂,煤炭的總量會達到峰值。

在煤炭的消耗中,中國和世界不太一樣,我國煤炭占比較高,達到68%,其中只有一半用于發(fā)電,另外一半是直接燃燒。對于直接燃燒的煤一定要做好替代,為此我們增加了煤炭中發(fā)電的比例,相對比較潔凈。在替代過程中,煤電一方面要潔凈化,環(huán)境保護部對此事有明確的要求的,就是脫硫、脫硝、除塵,這些指標要達到國家的標準;另外還要低碳化。低碳化就是要少排放二氧化碳,現在比較可以實現的做法是節(jié)煤,但煤本身的排放要讓低碳,還有待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

在氣體能源方面,非常規(guī)天然氣在內的天然氣是相對于潔凈的化石能源,所以我們要提高天然氣在一次性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中國天然氣在我國的一次能源中的占比達百分之五點幾,要把這個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十幾。在今后的幾十年,天然氣的比重會提高,會成為一個重要的過渡性的替代能源。同時又需要認識到中國的頁巖氣跟美國的情況非常不一樣,中國的頁巖氣埋藏得比較深,有頁巖氣的地方恰恰缺水,而開發(fā)頁巖氣需要水等等這樣的情況使中國的頁巖氣開發(fā)的成本要比美國高很多。

可再生能源應該是未來地球的支柱能源,包括了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太陽能等等。資源是足夠豐富的,而且也沒有原理性的技術障礙。那么可再生能源本身就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拿2050年為例,光是可再生能源就讓我們可以減少40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核能是未來地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源,中國現在確立了安全、穩(wěn)步、規(guī)模發(fā)展核電,這是中國核能戰(zhàn)略的一種理性選擇。從目前的核裂變電站到未來人類實現受控核聚變的電站,這是一個必然的發(fā)展方向,未來的綠色地球上核能將成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源。

低碳路徑是可以通向現代化的。有人擔心低碳發(fā)展會限制我們發(fā)展,但歐洲和日本的實踐已經表明,他們人均能耗只有美國的1/2,碳排放只有美國的1/2到1/3,實現了和美國同樣水平的現代化,這些國際的經驗已經表明現代化不一定要高碳,低碳同樣可以通向現代化,可以通向富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832133.html

相關閱讀:食鹽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