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光譜的應用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太陽元素現在問大家,光輝燦爛的太陽是用什么組成的?有的同學也許會脫口而出,圓滿地做出回答。但在過去,這可一直是個謎。太陽離地球有1.5億公里之遙,它的表面溫度又有55000C之高,人根本就無法接近它。既然這樣,又怎么去探討太陽的組成呢?不過,照射
太陽元素
現在問大家,光輝燦爛的太陽是用什么組成的?有的同學也許會脫口而出,圓滿地做出回答。但在過去,這可一直是個謎。
太陽離地球有1.5億公里之遙,它的表面溫度又有55000C之高,人根本就無法接近它。既然這樣,又怎么去探討太陽的組成呢?不過,照射到地球上的陽光倒是太陽發(fā)來的一種“密碼”,它給我們帶來了太陽的信息。關鍵是怎樣識譯這些“密碼”,弄清太陽的信息。
1859年德國化學家本生和物理學家基爾霍夫創(chuàng)制了分光鏡,給太陽光“密碼”的識譯帶來了希望。他們發(fā)現。不同的元素在高溫下會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光通過分光鏡就分
解了,并在鏡后的屏幕上形成特定的彩色線條。例如,鈉蒸氣總是產生兩條緊靠在一起的黃色線條。反過來說,只要通過分光鏡看到了這兩條黃色線條,就證明發(fā)光的物質中一定含有鈉元素。用這種方法,人們終于知道太陽大氣中有60多種元素。且最多的是氫元素。
1868年8月18日,對天文學家和研究太陽的學者來說是一個好日子,因為這一天將出現一次幾載難逢的日全食。這時,太陽光不太耀眼。人們利用肉眼,就可以觀察到太陽表面噴射的火舌。不過。這次日全食只能在印度看到。
畢生從事太陽研究的法國天文學家儒爾•冉遜不遠萬里趕到印度東海岸的廣都爾城,去進行一次難得的幾分鐘的觀察。
日全食開始了。太陽被月亮遮住,從黑色月亮的背面噴射出太陽的紅色火舌,那情景美麗極了。冉遜無心顧及這一切,他把分光鏡對準了太陽,仔細觀察著屏幕上出現的彩色線條。
在那彩虹似的線條中,一條橙黃色的線條吸引住冉遜。這可是過去從未見過的線條呀!次日凌晨。他再次把分光鏡對向剛剛升起的太陽,橙黃色線條又頑皮地出現了。
“它是怎樣產生的呢?”冉遜苦苦地思索著。
1868年10月26日,巴黎科學院同時收到兩封來信。一封是冉遜寫的,另一封是英國的天文學家洛克耶寫的。信中所談之事竟完全相同,這使正在舉行的巴黎科學院會議的與會代表們大為震驚。
就這樣,一種新元素誕生了,它被稱為“氦”——希臘文里是太陽的意思。這種元素是至今唯一不是在地球上首先發(fā)現的元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879550.html

相關閱讀:如何備戰(zhàn)初三化學期中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