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煙臺市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檢測試題 生物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2015—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高三生物注意事項: 1.本試題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2.本試題分第I卷和第Ⅱ卷兩部分,第I卷為選擇題,共4頁,答案涂在答題卡上;第II卷為非選擇題,共4頁,答案直接答在試卷上或答題紙上。交卷時,請將答題卡和第II卷(答題紙)一齊交上。第I卷(選擇題4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個小題,每小題1.5分,共計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與細胞膜具有能量交換、物質運輸和信息傳遞功能最有關的物質是A.磷脂 B.糖類 C.蛋白質 D.固醇2.人大量進食糖類后,下列哪一現象在胰腺細胞中不會出現A.線粒體產生的能量增加 B.內質-網和高爾基體聯系加強C.核糖體的功能增強 D.細胞核中DNA復制加強3.生物實驗中常用到對照,以下對照設置正確的是A.研究氧濃度對植物呼吸的影響時分別在黑暗和光照條件下進行B.研究細胞核的功能,把蠑螈的受精卵橫縊成有核和無核兩部分C.探究Ca2+的主動吸收,使細胞外Ca2+濃度大于或小于細胞內液D.研究觀察植物有絲分裂實驗中解離的效果,使用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染色4.在同一個動物體內,除了選項中哪個細胞外,正常情況下都有相同的基因組成的是A.肌肉細胞 B.神經細胞 C.胰島細胞 D.癌細胞5.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細胞凋亡過程中有新蛋白質的合成,體現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B.細胞核、線粒體和核糖體均能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C.在氧濃度為0時,輪藻細胞不能逆濃度梯度吸收K+D.細胞分化是細胞中遺傳信息執(zhí)行情況不同的結果6.下列符合原核細胞合成分泌蛋白的特點是 A.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場所是內質網上的核糖體B.合成蛋白質的過程是由染色體中基因控制的C.控制合成蛋白質是在細胞核內進行轉錄D.分泌蛋白質時依靠細胞膜的流動性7.某實驗小組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設計如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中,先向氣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養(yǎng)液,再向氣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氣,扎緊氣球,置于裝有20℃溫水的燒杯中。再將整個裝置置于20℃的恒溫水浴中,記錄實驗開始30 min后燒杯中液面變化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若酵母菌進行了無氧呼吸,則液面應該下降B.該裝置還可以用來“探究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的最適溫度”C.還應設置一個氣球中加入等量煮沸過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的相同裝置作為對照D.若30 min后液面沒有變化是因為酵母菌只進行了有氧呼吸8.右圖為顯微鏡下某植物細胞在0.3 g/mL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圖。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A.若將細胞置于清水中,A基本保持不變B.A、B可分別表示細胞和原生質體的長度C.B/A值能表示細胞失水的程度D.若該細胞處于0.4g/mL蔗糖溶液中,B/A值將變大9.下列關于真核生物生命活動發(fā)生場所的敘述,正確的是A.丙酮酸產生的場所是線粒體 B.乙烯合成的部位是植物體成熟部位C.淋巴因子作用于B細胞發(fā)生在內環(huán)境 D.胰島素基因轉錄的場所在細胞質10.同一物種的兩類細胞各產生一種分泌蛋白,組成這兩種蛋白質的各種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順序不同,其原因是參與這兩種蛋白質合成的A.tRNA種類不同 B.mRNA堿基序列不同C.核糖體成分不同 D.同一密碼子所決定的氨基酸不同11.下列關于遺傳信息傳遞和表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不同組織細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進行表達B.不同核糖體中可能翻譯出相同的多肽 C.識別并轉運氨基酸的tRNA由3個核糖核苷酸組成D.基因突變不一定導致所表達的蛋白質結構發(fā)生改變 12.黃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黃曲霉菌產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個基因控制,也受溫度、pH等因素影響。下列選項正確的是A.環(huán)境因子不影響生物體的表現型 B.不產生黃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C.黃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現型 D.黃曲霉菌產生黃曲霉毒素是表現型13.右圖為人體內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過程,分析可知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會出現在人體內的同一個細胞中B.圖中①過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過程需tRNA的協(xié)助C.④⑤過程的結果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是血紅蛋白結構的不同D.過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生物體的所有性狀14.科學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體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號和9號染色體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組酵母菌能存活,未見明顯異常。關于該重組酵母菌的敘述,錯誤的是A.還可能發(fā)生變異 B.表現型仍受環(huán)境的影響C.增加了酵母菌的遺傳多樣性 D.改變了酵母菌的進化方向15.研究證實,雜草解毒能力增強是雜草對除草劑產生抗性的主要機制之一。從種群水平分析,這是因為A.種群內的基因突變加快 B.種群內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變化C.種群內形成了生殖隔離 D.種群內的基因突變朝著抗藥性發(fā)展16.在北極的一個山脈中,原始的狼已經進化成在體格和生活習性上不同的變種,其中一種狼的體重較輕,四肢發(fā)達而靈活,以獵鹿為主;另一種狼的體重較重,足短而力強,常常攻擊羊群。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兩種狼的性狀差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上述現象說明自然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爭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間進行著相互選擇D.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別,最終導致這些種群的基因庫變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現生殖隔離17.右圖表示某動物細胞分裂過程部分細胞分裂圖像以及分裂過程中DNA含量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甲所示細胞的時期中,含有4對同源染色體,4個染色體組,8條染色單體B.丁圖BC段可以用來表示圖乙所示細胞中DNA的含量C.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丙圖細胞,可以觀察到正在分離的一對性染色體X和YD.丙圖所示細胞分裂完成產生的成熟生殖細胞,其細胞呼吸和物質合成進行得都比較緩慢18.S型肺炎雙球菌菌株是人類肺炎敗血癥的病原體,而R型菌株卻無致病性。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肺炎雙球菌利用人體細胞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B.S型菌與R型菌致病性的差異是由于細胞分化的結果C.S型菌再次進入人體后可刺激記憶B細胞中某些基因的表達D.S型菌的DNA用相關的酶水解后,仍然能使R型菌發(fā)生轉化19.某XY型的雌雄異株植物,其葉型有闊葉和窄葉兩種類型,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用純種品系進行的雜交實驗如下:根據以上實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僅根據實驗2無法判斷兩種葉型的顯隱性關系B.實驗2結果說明控制葉型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C.實驗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D.實驗1子代雌雄雜交的后代不出現雌性窄葉植株20.玉米幼苗綠色(G)對白色(g)為顯性。若將雜合子自交產生的800粒種子隨機分成2等組,其中400粒種子萌發(fā)后給予光照,另400粒種子始終生長在黑暗環(huán)境中,則800株幼苗中,綠色與白化的比例為A.3:l B.5:3 C.3:5 D. 1:2:l21.右圖為下丘腦某神經細胞的部分膜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此圖為突觸后膜局部結構,則興奮經過此處時的信號轉換是:電信號一化學信號一電信號B.此細胞可以分泌促進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該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了C.該細胞可參與形成體溫調節(jié)中樞、呼吸中樞等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D.動作電位的形成與膜上的載體有關,A面為正電位,B面為負電位22.病毒首次侵入人體后,可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是A.記憶B細胞大量增殖分化成漿細胞B.漿細胞大量合成并分泌與該病毒特異性結合的抗體C.T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與病毒特異性結合,并清除病毒D.吞噬細胞將所有病毒吞噬分解,不會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23.朱鵑是頻危動物。朱?的食物1/3是小魚,2/3是泥鰍,有關野生朱?的食物鏈如右圖,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A.環(huán)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棲息地的縮小等都是野生朱?大量減少的原因B.就地保護是保護野生朱?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種群數量呈“J”型增長C.若朱鵑增加1.5kg體重(干重),則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D.日照時間的長短能影響朱?的繁殖,朱?感受到的這種信息屬于物理信息24.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A.食物網上的生物之間全部是捕食關系B.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最高營養(yǎng)級儲存有最多的能量C.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環(huán)D.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與營養(yǎng)結構決定著其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大小25.植物中的赤霉素與生長素都能促進莖稈伸長,兩者促進植物生長的關系可用右圖表示,請根據圖和相關知識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赤霉素和生長素都是植物細胞內能源物質B.圖中赤霉素對①過程起促進作用,對②過程也應該是促進作用C.赤霉素促進莖稈伸長是通過提高生長素的含量而實現的D.赤霉素與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相同的26.棉蚜體型微小,能附著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為食。為了對棉蚜蟲害進行檢測,科研小組對某棉田棉蚜種群數量進行了調查。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A.棉蚜與棉花的種間關系是寄生B.若長期使用農藥防治棉蚜,會導致棉蚜種群的抗藥基因頻率增大C.調查期間種群蚜種數量的增長曲線呈“J”型D.調查棉蚜種群數量最好采用樣方法27.右圖是反射弧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若切斷②處,刺激④處,⑤處仍能出現反射活動B.興奮傳導方向是⑤一④一③一②一①C.在②所在的神經元上,完成了電信號一化學信號的轉換D.③具有語言、學習、思維、記憶等方面的功能28.在自然狀態(tài)下,某一樺樹林中出現了云杉樹苗,云杉長大后,高度超過樺樹林。樺樹不如云杉耐陰,而逐漸減少,最終形成以云杉為主的樹林,這種現象是A.初生演替 B.生物入侵 C.生物進化 D.種間競爭29.在可可西里有保護藏羚羊的自然保護區(qū)。人們保護藏羚羊的主要目的是A.保護可可西里的植被 B.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C.保護遺傳的多樣性和物種的多樣性 D.防止外來物種的入侵30.利用基因型為a山東省煙臺市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檢測試題 生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san/271014.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平邑一中2019屆高三上學期實驗班月考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