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三生物寒假作業(yè)(含解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對人類來說,生物太重要了,人們的生活處處離不開生物。生物網為大家推薦了高三生物寒假作業(yè),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1.2016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導致核電站放射性物質向外釋放,在核電站周圍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31和銫-137。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皮膚傷口及消化道等進入人體內,引起內輻射,放射線也可穿透一定距離被機體吸收,使人員受到外輻射傷害。受放射性物質輻射后人體可能出現的情況是( )

A.人體癌變、畸變風險加大

B.人體大部分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

C.碘-131一旦被人體吸入,最可能會引發(fā)呆小癥

D.導致人體內各種細胞變異機會均等

答案 A

解析 核輻射可導致基因突變,使人體癌變、畸變風險加大;輻射可導致基因突變,而不是染色體數目加倍;幼年時缺碘可導致人患呆小癥;基因突變主要發(fā)生在分裂間期,人體內具有連續(xù)分裂能力的細胞更容易變異。

2.關于基因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個別堿基對的替換可能不影響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B.染色體上部分基因缺失,引起性狀的改變,屬于基因突變

C.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出現或多或少的差異主要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

D.DNA復制和轉錄時出現差錯都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

答案 A

解析 由于一種氨基酸可能對應多種密碼子,所以個別堿基對的替換,并不一定會導致相應的氨基酸的變化,也就不一定會引起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變化;染色體上部分基因的缺失屬于染色體變異,不屬于基因突變;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出現的差異主要來自于基因重組;DNA復制出現差錯會引起基因突變,如果轉錄出現差錯,會引起RNA發(fā)生變化,不屬于基因突變。

3.(2016臨沂模擬)下列關于生物變異在理論和實踐上的意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不定向的變異為定向的自然選擇提供了原材料

B.基因重組有利于物種在多變的環(huán)境中生存

C.人工誘變育種可大大提高突變率

D.用二倍體植物的花藥進行離體培養(yǎng),能得到結實率低的單倍體植物

答案 D

解析 與正常植株相比單倍體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因此用二倍體植物的花藥離體培

養(yǎng)獲得的單倍體植株,不能結實。

4.某種昆蟲的種群非常大,它們所有的雌雄個體間能自由交配并產生后代,假設沒有遷入和遷出,不考慮基因突變,已知該種昆蟲的子代基因型的頻率是AA為36%,Aa為48%,則它們的親代的基因A和a的頻率分別是( )

A.36% 48%

C.81% 16%

答案 B

解析 子代基因型的頻率是AA為36%,Aa為48%,則aa為16%,故親代基因a的頻率為40%,基因A的頻率為60%。

5.男甲有一罕見的X染色體的隱性基因,性狀為A;男乙有一罕見的常染色體的顯性基因,只在男性中表達,性狀為B。僅通過家譜研究,是否能區(qū)別這兩種性狀( )

A.不能,因男甲和男乙的后代都只有男性個體表現該性狀

B.能,因男甲和男乙都不會有B性狀的女兒

C.不能,因男甲不會有表現A性狀的兒子,而男乙的兒子不一定有B性狀

D.能,因男甲可以有表現A性狀的外孫,而男乙不僅可以有表現B性狀的外孫,還可以有表現B性狀的孫子

答案 D

解析 性狀A是伴X隱性遺傳,男甲能通過其女兒傳遞給他外孫,但不能通過兒子傳遞給孫子;性狀B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只在男性中表達,則男乙的兒子、孫子、外孫都有可能是性狀B,故可以通過家譜研究區(qū)別性狀A和性狀B,只有D正確。

6.(2016西城檢測)現代生物技術利用突變和基因重組的原理,來改變生物的遺傳性狀,以達到人們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轉基因技術導致基因重組,可產生定向的變異

B.體細胞雜交技術克服了遠緣雜交的不親和性,可培育新品種

C.人工誘變沒有改變突變的本質,但可使生物發(fā)生定向變異

D.現代生物技術和人工選擇的綜合利用,使生物性狀更符合人類需求

答案 C

解析 基因重組包括重組類型、交換類型和人工DNA重組技術,人工DNA重組技術可產生定向的變異;植物體細胞雜交克服了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擴大了親本的組合范圍;人工誘變的原理是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

7.有一種常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控制的單基因遺傳病,在自然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為1/10000。一個表現型正常的女子,其雙親表現型也正常,但其姐姐患此病,該女子與當地一表現型正常的男子婚配,子女患病的概率為( )

A.1/300

B.33/10000 B.60% 40% D.52% 48%

C.1/303

答案 C D.1/200

解析 已知發(fā)病率q2=1/10000,則患病基因頻率q=1/100,正;蝾l率p=99/100,則雜合子的頻率2pq=299/1001/100=198/10000,顯性純合的頻率p2=99/10099/100=9801/10000,則該表現型正常的男子是攜帶者的概率=2pq/(2pq+p)=2/101。由題意可知,該女子基因型(用A、a表示)為1/3AA、2/3Aa,則他們婚配,子女患病的幾率=2/32/1011/4=1/303。

8.下圖為高等動物的一組細胞分裂圖像,下列分析判斷正確的是() 2

A.乙產生的子細胞基因型為AaBbCC,丙產生的細胞基因型為ABC和abc

B.甲、乙、丙三個細胞中均含有兩個染色體組,但只有丙中不含同源染色體

C.甲細胞形成乙細胞和丙細胞的過程中產生的基因突變通常都能遺傳到子代個體中

D.丙細胞產生子細胞的過程中發(fā)生了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

答案 B

解析 乙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其子細胞基因型和親代細胞相同,均為AaBbCC,丙細胞正在進行減數第二次分裂,其產生的子細胞的基因型應是ABC、abC或AbC、aBC,不可能為abc;根據圖示和基因型分析,甲、乙、丙三個細胞中均含有兩個染色體組,但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丙細胞的過程中已發(fā)生了同源染色體的分離,故丙細胞中不含同源染色體;甲細胞形成乙細胞是有絲分裂,通常發(fā)生在體細胞中,分裂間期產生的基因突變不能遺傳給后代,而甲細胞形成丙細胞是減數分裂,產生的基因突變常存在于有性生殖細胞中,經受精作用可遺傳給子代;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而丙細胞產生子細胞的過程發(fā)生在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

9.(2016南通模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水稻(2n=24)一個染色體組有12條染色體,水稻單倍體基因組有13條染色體

②普通小麥(6n)的花藥離體培養(yǎng)后,長成的植株細胞中含三個染色體組,但其不是三倍體

③番茄和馬鈴薯體細胞雜交形成的雜種植株含兩個染色體組,每個染色體組都包含番茄和馬鈴薯的各一條染色體

④馬和驢雜交的后代騾是不育的二倍體,而雄蜂是可育的單倍體

A.①③

C.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由于水稻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沒有大小不同的異形性染色體,所以水稻的一個染色體組=一個基因組;根據單倍體的概念,普通小麥(6n)的花藥離體培養(yǎng)后。長成的植株細胞中含三個染色體組,不是三倍體,是單倍體;番茄和馬鈴薯均為二倍體,它們的體細胞內均含兩個染色體組,經過細胞融合形成的每一個單核雜種細胞含4個染色體組,由其培養(yǎng)的植株應為四倍體;馬和驢由于存在生殖隔離,雜交的后代騾是不育的異源二倍體,蜜蜂的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細胞直接發(fā)育而來的,屬于單倍體,但由于它有特殊的減數分裂(假減數分裂),故表現為可育。

10.生物的某些變異可通過細胞分裂某一時期染色體的行為來識別。甲、乙兩模式圖分別表示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出現的環(huán)形圈、十字形結構現象,圖中字母表示染色體上的基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B.②④ D.①②

A.甲、乙兩種變異類型分別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基因重組

B.甲圖是由于個別堿基對的增添或缺失,導致染色體上基因數目改變的結果

C.乙圖是由于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交叉互換的結果

D.甲、乙兩圖常出現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體數與DNA數之比為1:2

答案 D

解析 分析題圖,甲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或增加,乙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甲圖中部分基因發(fā)生了增添或缺失,導致染色體上基因數目改變;乙圖中的右上角的含s基因的黑色部分與左下角的含w基因的白色部分已發(fā)生互換,且它們之間的互換發(fā)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所以該變異為易位而不是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交叉互換的基因重組;甲、乙兩圖中每條染色體都含兩個單體、兩個DNA分子、且同源染色體相互配對。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三生物寒假作業(yè),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san/465117.html

相關閱讀:重慶南開中學2019屆高三10月月考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