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一、選擇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填在答題卡中)1、“五服”本意指“五等喪服”,后演變主要指家族親屬關系,從高祖一輩算起,到第五代后就算出 “五服”了。演變后的“五服”主要反映了: A、親屬關系的貴賤 B、中華民族的孝道文化 C、血緣的親疏 D、分封制對家族觀念的影響 2、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熊彼得曾經提出“領地國家”的概念,其中“領地國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國王的稅收有兩個來源,一部分來自國王自己的領地,一部分來自諸侯的進貢; 國?王則無權直接對諸侯領地進行征稅。根據這個概念,對古代中國處于“領地國家”時期敘述正確的是A、構建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文化心理認同 B、形成地方絕對效忠服從中央的制度C、確立了以土地國有為基礎的社會公有制? ?D、實現了以家天下為核心的集權機制3、【題文】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轄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下表為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簡表,表中反映出的主要問題是秦朝以郡轄縣,地方行政為兩級制兩漢漢武帝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個監(jiān)察區(qū),東漢形成“州—郡—縣 三級制隋朝廢郡,地方行政回到兩級制唐末形成了道、州、縣三級制A、地方行政分層決策中的矛盾與困局 B、從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權不斷得到強化C、古代王朝執(zhí)政能力和效率不斷提高 D、古代中國政治制度變化無常4、唐代張九齡有條用人原則就是“不歷州縣不擬臺。ㄖ醒耄边@為唐朝官僚制度注入了活力。其選官原則本質上說明A、唐以后不再以門第選官 B、重視以考試選拔官員 C、重視中央官員的選撥 D、科舉制存在缺陷 5、紹興五年(1135年),屯田郎中樊賓說:荊湖、江南與兩浙有大批良田無人可耕,地有遺利,而中原南渡之人,人有余力。如果“使流寓失業(yè)之人,田荒閑不耕之田,則地無遺利,人無遺力,可以資中興!辈牧喜荒苷f明A、政局動蕩導致流民增多 B、樊賓建議政府鼓勵墾荒發(fā)展生產 C、合理安置流民有利于維護南宋統治 D、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此時完成有顯示出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此時完成?键c:中國古代經濟?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南方的開發(fā)。6、《明經世文編選錄》載:“番中本無鹽硝、火藥、亦無銃炮器具,后因中國之人接濟往來,私相教習,違犯嚴禁,將帶出境,以濟番人之用……若今明開通稅之門,略同互市之法,火銃、火藥公然交易,得番人無用之物,濟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辈牧戏从车乃枷胧茿、主張擴大火銃、火藥的交易 B、反對實行海禁C、主張實行海禁 D、主張積極開展對外貿易7、清代學者陶煦記載“金寶廬舍,轉瞬灰燼,惟有田者,巋然而獨無恙。故上自紳富,下至委巷工賈胥吏之儔,贏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睂е麓爽F象的根本原因是A、重農抑商政策的長期推行 B、精耕細作農業(yè)的形成和發(fā)展C、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導地位 D、閉關鎖國政策的長期推行8、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說,西方人曾經在中國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獨立的城市國家”,西方列強獲得這些特權的最初形式是A、占為殖民地 B、設立租界 C、建立偽政府 D、劃分勢力范圍國?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租界。9、太平天國在《待百姓條例》中規(guī)定:“店鋪買賣本例,皆天王之本利,不許百姓使用,總歸天王!逼溆商靽O立的買賣機構經營。1854年春夏間允許居民申請開店“赴圣庫領本,貨利悉有限制,”后恐市中人多聚眾生事,令“各店俱歇”.在廢除南京城內商業(yè)同時,在城垣外設立由天國官員管理的買賣街,將城與市在空間上嚴格區(qū)分開。太平天國城市商業(yè)政策變化表明 A 、城與市分離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B、小農經濟的設想不符合資本主義經濟時代 C、農民階級革命斗爭沒有科學理論指導 D、太平天國革命是舊式農民戰(zhàn)爭的最高峰 10、 “今日幸頤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長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臺灣,七十更割遼東地……”這是革命家章炳麟先生諷刺慈禧太后的膾炙人口的名聯,上闋三個“幸”字,下闋三個“割”字,其中“幸古長安”和“割臺灣”反映的歷史事件分別是A、中法戰(zhàn)爭與《天津條約》 B、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C、甲午戰(zhàn)爭與《馬關條約》 D、八國聯軍侵華與《馬關條約》11、【題文】某學者認為:辛亥革命還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環(huán)下的王朝更替。關鍵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論體系,而是應該重新估價中國社會生活的實際發(fā)展速度。根據現在的研究,明治維新前日本社會的前資本主義發(fā)展水平以及國民的識字率都高于中國。該觀點強調的是:A、三民主義思想存在缺陷 B、辛亥革命前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程度不高 C、革命實際沒有推動社會重大進步 D、辛亥革命沒有推翻封建制度 12、《中國資本主義與國內市場》一書記載:1933年,工業(yè)總產值中(包括制造業(yè)和礦冶業(yè)),消費資料工業(yè)產值占70%以上,而生產資料工業(yè)產值不到30%。1936年,生產資料工業(yè)產值占工業(yè)總產值的23%,而消費資料工業(yè)產值則占工業(yè)總產值的77%。這一材料反映的實質是 A、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舉步維堅 B、近代民族工業(yè)布局不合理 C、官僚資本外國資本對民族資本的壓榨 D、近代工業(yè)結構的畸形發(fā)展13、1945年8月,《大公報》報道毛澤東來到重慶的消息時稱:“愛好民主自由的人上都知道,這是維系中國目前及未來歷史和人民幸福的一個喜訊!边@反映了“愛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國共雙方停止摩擦,消除隔閡,共同抗日 B、國共雙方和平協商,創(chuàng)建新中國C、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國民黨的統治 D、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合作,共同建立新中國14、2011年,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約翰?耐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國大趨勢》中認為:中國沒有以民主的名義使自己陷入政黨爭斗的局面,而是以一黨體制實現現代化,發(fā)展出一種獨特的縱向民主,形成穩(wěn)定的關鍵。這里的“中國沒有……陷入……爭斗的局面”和“一黨體制”是指A、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D、基層民主選舉制度15、1974年2月毛澤東在會見贊比亞總統時說:“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边@一戰(zhàn)略思想在當時的突出意義在于A、非洲開始了第一次與中國建交的高潮 B、有利于社會主義陣營內部的團結 。、有利于團結第三世界反對大國霸權 D、標志中國開始打破外交僵局 16、 “除非哲學家成為我們這些國家的國王,或者我們目前稱之為國王和統治者的那些人物,能嚴肅認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權力和聰明才智合而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須排除出去,否則的話……對國家甚至我想對全人類都將禍害無窮,永無寧日!卑乩瓐D這一觀點的實質: A、反對雅典抽簽選舉 。、用人要做到人盡其才 C、要求哲學家管理政治 D、反對雅典直接民主制度 17、西賽羅在其《論共和國》中闡述:“國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維護正義,物質目的就是保護私有財產。國家是人民為了正義和保護私有財產,通過協議建立起來的政治組織!边@種法治觀表現在《十二銅表法》中,最確切的認識是: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B、野蠻的習慣法消除 C、體現了一定的奴隸制民主 D、廢除了貴族對法律的解釋權 18、白芝浩不是一位規(guī)范主義者,而是一個獨特的功能主義者,他將英國政制分成兩個部分,即“尊嚴的部分”(the dignified part)和“效率部分”(the efficient part)“它的本質因其擁有現代式的簡單性所帶來的力量而顯得孔武有力;它的外觀因其擁有一個更堂皇的時代所顯示的哥特式的莊嚴性而顯得富麗堂皇”。由此可見!白饑赖牟糠帧焙汀靶实牟糠帧狈謩e指的是: A、君主制和共和制 B、君主制和議會制 C、立憲制和內閣制 D、立憲制和議會制 19、1896年,俾斯麥在總結德國的成功經驗時說:“反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層(指皇帝)完全站在您這一方,有許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這樣,那您就無能為力。任何臣子都很難反抗統治者的意愿!边@段話可以從側面印證當時的德國①保留了君主政體 ②皇帝掌握國家大權、墼紫嘀粚实圬撠 ④統治者實現統一的愿望強烈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0、代議制又稱議會制,是指由選舉產生的代表民意的機構來行使國家權力的制度,這種代表民意的機構就是議會。下列有關近代西方議會的表述正確的是A、英國“光榮革命”開創(chuàng)了議會制 B、美國1787年憲法規(guī)定總統對國會負責C、法國總統任命內閣需經眾議院同意 D、德意志帝國議會掌握完整的立法權 21、有些歷史學家主張把“十月革命和革命的十月當成一門與國家、社會發(fā)展,與人類命運相連的重要人文科學”來看待和研究。這表明十月革命A、驗證了馬克思暴力奪權的正確性 B、改變了俄國和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C、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的進程 D、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世界統治22、《共產黨宣言》指出:“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既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中,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薄〔牧辖沂玖藷o產階級的主要歷史使命是A、推翻資產階級統治 B、奪取資本家的全部資本
【解析版】湖北黃岡高中黃石二中鄂州高中2014屆高三三校聯考試題(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9533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