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臺縣蘆溪中學高中高一下學期入學測試化學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三臺縣蘆溪中學高中高一(下)入學測試化 學 試 題(滿分:100;時間:100分鐘)(命題人:羊紹敬)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第Ⅰ卷 選擇題一.選擇題:1.春運期間,一些易燃、易爆、劇毒品、腐蝕品等,嚴禁帶上客車。在下列化學藥品中允許帶上客車的是( ) A.濃硫酸 B.氰化鉀 C.汽油 D.漂 *** 2.下列溶液中,陰離子濃度最大的是( )A.0.5 mol?L-1 H2SO4溶液50mL B.0.6 mol?L-1 Al2(SO4)3溶液35mLC.0.8 mol?L-1 NaCl溶液70mL D.0.7 mol?L-1 Na2CO3溶液60mL3.下列關于膠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A.依據丁達爾效應可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與濁液B.溶液是電中性的,膠體是帶電的 C.霧是氣溶膠,在陽光下可觀察到丁達爾效應D.溶液中溶質粒子的運動有規(guī)律,膠體中分散質粒子的運動無規(guī)律,即布朗運動4. 某同學將一小塊金屬鈉投入到硫酸銅溶液中,通過此實驗不能證明下列性質中的( )A.鈉比水輕但比煤油重 B.鈉的熔點較低C.鈉與水反應時要放出熱量 D.鈉與水反應后溶液呈堿性5.分類方法在化學學科的發(fā)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類合理的是①根據酸分子中含有H的個數將酸分為一元酸、二元酸等②③根據金屬能否與酸反應,將金屬分為活潑金屬和不活潑金屬④根據A.①③ B.②④C.①②④ D.②③④.下圖所示是分離混合物時常用的儀器,從左至右,可以進行的混合物分離操作分別是A.蒸餾、過濾、萃取、蒸發(fā) B.蒸餾、蒸發(fā)、萃取、過濾C.萃取、過濾、蒸餾、蒸發(fā) D.過濾、蒸發(fā)、萃取、蒸餾 )A.此食鹽是純凈物B.食鹽中加入了碘單質C.所加含碘物質受熱易發(fā)生反應D.加碘食鹽難溶于水8.設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224 LO2中含有NA個分子B.2.4g金屬鎂變成鎂離子時失去的電子數目為0.1NAC.1所含電子數目為10NAD.在25℃,壓強為1.01×105Pa時,11.2L氮氣所含的原子數目為NA )①鋁溶于稀硫酸中:Al+2H+====Al3++H2↑②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2 + OH- ====HSO3-③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CO32-+2CH3COOH====2CH3COO-+CO2↑+H2O④氧化銅和硫酸溶液反應:Cu2++2H+====Cu2++H2O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全部10.將適量鐵粉放入三氯化鐵溶液中,完全反應后,溶液中的和濃度相等。則已反應的 和未反應的的物質的量之比是A.B. C.D. 11.為了驗NaHCO3固體中是否含有Na2CO3,下列實驗及判斷正確的是A.加熱,觀察是否有氣體放出B.溶于水后加石灰水,看有無沉淀C.溶于水后加BaCl2溶液,看有無沉淀D.加熱后稱量,看質量是否變化①將海帶燒成灰,在海帶灰中加水攪拌;②加四氯化碳攪拌;③通入氯氣;④過濾;⑤用分液法分離液體混合物 以上操作的先后順序為( )A.①④③②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③⑤ D.①④②③⑤13.已知CaH2中Ca為+2價,對于CaH2+2H2O====Ca(OH)2+2H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H2都是還原產物 C.CaH2中的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還原B.H2都是氧化產物 D.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質量比為1∶114.鋅與很稀的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鋅、硝酸銨和水。當生成1mol硝酸鋅時,被還原的硝酸的物質的量為( ) A.2mol B.1mol C.0.5mol D.0.25mol15.下列裝置所示的實驗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16.下列物質中,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NaOH溶液反應的是(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NaAlO2 ⑤(NH4)2CO3 ⑥AlA.②③ B.②③⑥ C.①②③⑤⑥ D.全部17.除去NaCl中含有的Ca2+、Mg2+、SO42-、HCO3-等離子,通常采用以下四種試劑:①Na2CO3 ②BaCl2 ③NaOH ④HCl。加入試劑合理的操作順序是( )A.③②①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1A.非金屬單質燃燒時火焰均為無色B.所有金屬及其化合物灼燒時火焰均有顏色C.焰色反應均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D.NaC1與Na2CO3灼燒時火焰顏色相同19.在某透明的強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無色離子組是( )A.K+、Na+、Cu2+、SO B.Na+、Al3+、Cl-、NOC.Na+、K+、CO、Cl- D.K+、SO、Cl-、Ba2+20.由于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而不能長期存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是( )A.濃鹽酸 B.硫酸亞鐵(FeSO4)溶液 C.NaOH溶液 D.過氧化納(Na2O2)21.制印刷電路時常用氯化鐵溶液作為“腐蝕液”,發(fā)生的反應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鐵溶液的燒杯中同時加入鐵粉和銅粉,反應結束后,下列結果不可能出現的是( ) A.有鐵無銅 B.有銅無鐵 C.鐵、銅都有 D.鐵、銅都無22.將盛有N2和NO2 的混合氣體的試管倒立于水中經過足夠時間后,氣體體積減少為原來的一半,則原混合氣體中N2和NO2 的體積比是( ) A.1:1 B.1:2 C.1:3 D.3:123.有關蘇打和小蘇打的敘述正確的是( )A.等質量的蘇打、小蘇打分別與足量稀硫酸反應,小蘇打產生的二氧化碳多B.等質量的蘇打、小蘇打分別與足量的同種鹽酸反應,小蘇打消耗的鹽酸多C.向小蘇打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鋇溶液無沉淀,而蘇打溶液中滴入氫氧化鋇溶液出現沉淀DZn和Fe B.Mg和Al C. Fe和Si D. Mg和 Cu25.將10克CH4氧氣中完全燃燒,將其產物和足量的過氧化鈉充分反應,反應后固體增加的質量是:A.20克 B.12.5克 C.10克 D.9克 第Ⅱ卷 非選擇題26.為了檢驗市場上常見兩種金屬飲料瓶的主要成分,某小組取甲、乙兩種飲料瓶,將其剪碎作為樣品,分別按下述步驟進行實驗:I.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II.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步驟II的實驗現象如下:樣品甲生成白色沉淀,繼續(xù)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沉淀消失樣品乙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變?yōu)榛揖G色,最終變?yōu)榧t褐色(1)樣品甲中金屬的主要成分是 ,生成白色沉淀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2)樣品乙進行步驟I后所得濾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屬離子是 ,白色沉淀變?yōu)榧t褐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7.閱讀下列材料后回答問題。一個體重50kg的健康人,體內約含有2g鐵,這2g鐵在人體內不是以單質的形式存在,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正二價鐵離子易被吸收,給貧血者補充鐵時,應給予含Fe2+的亞鐵鹽,如硫酸亞鐵。服用維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還原成Fe2+,有利于人體吸收。(1)在人體中進行Fe2+Fe3+的轉化時,①中的Fe2+ 劑,②中的Fe3+作 劑。(2)“服用維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還原成Fe2+”這句話指出,維生素C在這一反應中作 劑,具有 性。(3)市場出售的某種麥片中含有微量的顆粒細小的還原鐵粉,這些鐵粉在人體胃酸(主要成分是鹽酸)的作用下轉化成亞鐵鹽。此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4)水是組成生命體的重要化學物質,有關水的反應實例有很多。①在下列反應中,水僅被還原的是 。A.Cl2+H2O=HCl+HClO B.2Na2O2 +2H2O=4NaOH +O2↑C.CaH2+2H2O=Ca(OH)2 +2H2↑ D.3Fe + 4H2O Fe3O4 + 4H2②鈉與水發(fā)生劇烈反應,反應時放出熱量。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用單線橋表示): 。③漂 *** 常用于飲用水的殺菌消毒。漂 *** 溶于水后,與空氣中的CO2作用,能產生有漂白、殺菌作用的次氯酸。這一過程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28.A、B、C、D四種溶液,它們的陽離子分別是 K+、Na+、Ba2+、Fe3+,陰離子分別為OH—、CO32—、NO3—、Cl— (以上8種離子均不重復出現),現進行下列實驗:①A的焰色反應為紫色(透過鈷玻璃)。②B溶液中加入鐵粉,溶液質量增加。③向A、C溶液中分別滴加AgNO3溶液均產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HNO,A中白色沉淀溶解,且有氣體生成。④C中加入稀H2SO4時產生白色沉淀。(1)由上述現象推知各溶液中所含溶質的化學式為:A. ;B. ;C. ;D. 。(2)寫出C中加入H2SO4的離子方程式 。(3)鑒別B中陽離子所用的試劑是 ,反應的現象是 。29.現有含有少量NaCl、Na2SO4、Na2CO3等雜質的NaNO3溶液,選擇適當的試劑除去雜質,得到純凈的NaNO3固體,實驗流程如下圖所示。(1)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 、 (填化學式)。(2)②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3)①②③中均進行的分離操作是 。(4)③中加入過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5)溶液3經過處理可以得到NaNO3固體,溶液3中肯定含有的雜質是 ,為了除去雜質,可向溶液3中加入適量的 。(6)實驗室用上述實驗獲得的NaNO3固體配制500 mL 0.40 mol/L NaNO3溶液。 ① 配制溶液時,進行如下操作:a.定容;b.計算;c.溶解;d.搖勻;e.轉移;f.洗滌;j.稱量。 稱取NaNO3固體的質量是 g。按照操作順序,第4步是 (填序號)。② 某同學轉移溶液的操作如右圖所示,圖中儀器的名稱是燒杯和 ,該同學操作中的錯誤是 。30.某實驗小組欲探究SO2和Cl2能否發(fā)生反應,設計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1)裝置A中的反應為2KMnO4+16HCl(濃) == 2KCl+2MnCl2+5Cl2↑+8H2O,反應中的氧化劑是 ,生成71 g Cl2轉移的電子是 mol。裝置C中生成S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裝置B中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四川省三臺縣蘆溪中學高中高一下學期入學測試化學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1022404.html

相關閱讀:高中高一化學暑假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