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六校”聯考2015-2016學年下學期第一次月考高一歷史試題(考試時間:90分鐘 總分:100分)第Ⅰ卷(選擇題,70分)一、單項選擇題(35小題,共70分,下列各題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多選、不選或錯選,該題均不得分,選對一題得2分)1、下列農具最能反映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是 ( ) A.骨耜 B.石犁 C.鐵犁犁冠 D.耬車2、造成古代中國封建社會出現“有力者無田可耕,有田者無力可耕”現象的根本原因( )A.貴族、官僚及豪強霸占良由 B.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C.地權和勞動者的分離 D.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3、中國古代某項水利工程興建后,當地出現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的景象。該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 ( )A.孫叔敖 B.李冰 C.王景 D.鄭國4、北方地區(qū)流行這樣的俗語:人生有三寶,丑妻薄地破棉襖。從本質上反映了 ( )A.農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特征C.商品經濟極端落后 D.農業(yè)在社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5、古代南京云錦集歷代織造工藝之大成,位列中國古代四大名錦之首,是專供宮廷御用或賞賜功臣之物。云錦配色多達十八種,大量使用金線,形成金碧輝煌的獨特風格。其織造工藝高超,用“七個范子,八個障子”就能把雜亂無章的線理得井井有條,成語“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錦。南京云錦最有可能生產于 ( 。〢.民營手工業(yè) B.家庭手工業(yè) C.官營手工業(yè) D.工場手工業(yè)6、中國古代官營手工業(yè)素稱發(fā)達,有些行業(yè)在世界上一直保持領先地位,這些領先世界的行業(yè)有 ( 。〢.冶金、制瓷、絲織 B.航海、冶鐵、造紙C.冶金、制瓷、航天 D.冶金、蒸汽機、絲織7、“布衣”是中國古代對勞動人民的稱呼,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以“布衣”自稱。在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 ( )A.絲織品 B.麻紡織品 C.毛紡織品 D.棉紡織品8、明朝中期,蘇州東城“比屋皆工織作”,杭州城東北“機杼之聲,比戶相聞”。這反映了蘇杭地區(qū)絲織業(yè) ( )A.民營作坊興盛 B.已采用大機器生產 C.實行工官制度 D.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gkstk9、下圖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大盂鼎、大盂鼎拓片(鐘鼎文)及其部分譯文,聯系商周歷史,以下結論正確的是 ①現存的商周時期青銅器大多為禮器②商周時期的青銅鑄造以煤炭為燃料③鐘鼎文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④拓片部分內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10、元代泉州是重要對外貿易港口,一艘運載精美瓷器的商船正要起航,商家對其中一種新品瓷器外銷行情甚是忐忑,請問這里所說“新品瓷器”有可能是A.唐三彩B.哥窯冰裂紋瓷C.青花瓷D.琺瑯彩11、兩千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絲綢,一千年前中國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國的“名片”是茶葉。在古代兩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絲綢、瓷器和茶葉在西方廣受歡迎。這主要表明古代中國 ( 。〢.古代手工業(yè)發(fā)展水平世界領先 B.自然經濟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東西方的交流渠道不暢通 D.對外貿易一直居出超地位12、《唐六典》記載:“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 ) A.商品經濟的繁榮 B.居民區(qū)和商業(yè)區(qū)嚴格分開C.對外貿易活動頻繁 D.商業(yè)活動有一定的時間限制13、商鞅首倡“重農抑商”政策,此后的封建統(tǒng)治者大多繼承了這一政策。其根本的目的是 A.鞏固封建統(tǒng)治 B.抑制商業(yè)發(fā)展C.征派賦役和征收地租 D.保護小農經濟14、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 ( )①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 ②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③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④造成中國長期與世界隔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5、翻開中國《現代漢語詞典》,里面帶“洋”字的詞語很多,如“洋裝”、“洋油”、“洋釘”等。從中得到的結論中錯誤的是 ( )A.洋貨曾充斥中國的市場B.洋貨的涌入對中國的經濟只有“破壞”作用C.洋貨的涌入對中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D.洋貨的涌入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16、至20世紀初,“外貨風行,土布漸歸淘汰”,洋布戰(zhàn)勝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 ) A.洋布外觀漂亮 B.洋布價格低廉 C.洋布引領時尚 D.洋布廣告充斥gkstk17、下表為中國工業(yè)發(fā)展初期(1872-1911年)設立的廠礦數量統(tǒng)計表。其中,紡織業(yè)的數量最有可能是行業(yè)礦冶業(yè)機器業(yè)紡織業(yè)食品工業(yè)其他工業(yè)數量(家)723?100153A. 2 ? B. 31 C. 73 D.19318、清政府規(guī)定:“凡通商口岸,內省腹地,其應興鐵路、輪船、開礦、種植、紡織、制造之外,一體準民間開設,無所禁止,或集股,或自辦,悉聽其便。全以商賈之道行之,絕不拘于官場體統(tǒng)!痹撜 ( )A.大力支持了洋務運動的發(fā)展 B.促使民族資本主義產生C.使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fā)展 D.使民族工業(yè)迎來了進一步發(fā)展的春天19、中國讀書人歷來“恥于言商,恥于言利”,而清末“狀元實業(yè)家”張謇卻放棄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業(yè)。這里反映出的觀念意識是 ( ) A.重利輕義 B.工商皆本 C.實業(yè)救國 D.重商輕農20、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國新建的廠礦企業(yè)有600多家,新增資本大約13000 萬元,超過過去半個世紀的成就,其內因主要是 ( ) A.海外華僑競相投資辦廠 B.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 C.各種實業(yè)團體的廣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專制統(tǒng)治2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張謇創(chuàng)辦的南通大生紗廠等民族企業(yè)發(fā)展迅速,但戰(zhàn)后很快走下坡路。其直接原因是 ( ) A.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列強卷土重來,迅速增加對華資本和商品輸出 C.民族資本力量十分薄弱D.封建自然經濟仍然占絕對優(yōu)勢gkstk22、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業(yè)創(chuàng)建后,僅用三年時間,代理商即遍布全國大中城市,產品遠銷東南亞。其迅速發(fā)展的背景是 ( )A.天津地處沿海,水陸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為其發(fā)展掃除了一些障礙 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為其發(fā)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D.南京國民政府推行了有利于發(fā)展經濟的政策23、下列選項中正確反映了1870一1956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趨勢的是 ( ) 24、“火柴大王”劉鴻生回憶說:“我在重慶辦的中國毛紡織工業(yè)部、火柴原料廠及蘭州辦的毛紡廠,都有官僚資本的投資。我原來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慶卻成了大老板的伙計,”這一材料說明他所受到的排擠和打擊主要來自 ( ) A.封建官府 B.外國資本 C.官僚資本 D.地主階級25、電視劇《大染坊》敘述了周村人陳壽亭從一個一無所有的乞丐到一個資產雄厚企業(yè)家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該劇的主題歌寫道:“總以為彩虹就在眼前,我卻在風雨中越走越遠,這一場榮華富貴好心酸。”造成劇中主人公“榮華富貴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 A.陳壽亭出身低賤地位低下 B.深受中外反動勢力的欺凌26、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確立的標志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土地改革運動的基本結束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7、右幅宣傳漫畫最先出現在建國后的哪個時期 ( )A.過渡時期 B.一五期間C.大躍進時期D.文革時期“一個蘿卜千斤重,兩頭毛驢拉不動”28、 右圖是一本連環(huán)畫的封面,該書講述了孫家莊農民孫志剛的故事,圖中的 “社”指的是 ( ) gkstk A.農業(yè)生產的合作組織 B.公私合營的生產組織 C.人民公社的生產組織 D.包產到組的生產組織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29、1960年,中共中央開始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的一些錯誤。這主要是因為 ( ) A.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弊病充分暴露 B.國民經濟出現了嚴重困難 C.確定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 D.“反右傾”斗爭深入開展30. 我國農業(yè)、輕工業(yè)、重工業(yè)產值之間的比例,1960年是21.8 :26.1 :52.1 ;1962年是33.3 :30.3 :36.3。這種比例關系的變化反映出 ( )A.工業(yè)化建設嚴重倒退 B. 國民經濟中主要行業(yè)的比例趨于平衡C.國家經濟建設發(fā)展迅速 D. 經濟建設中“左”的錯誤得到徹底糾正31、“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從這里拉開序幕,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從這里開始形成……社會主義在遭受嚴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389795.html
相關閱讀: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5-2016學年高一10月月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