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點跡均勻,說明紙帶做勻速運動
B.點跡變稀,說明紙帶做加速運動
C.點跡變密,說明紙帶做加速運動
D.相鄰兩點間的時間間隔相等
解析 打點計時器的振針打點的頻率一定(50 Hz),相鄰兩點間的時間間隔相等,如果紙帶勻速運動,點跡均勻;如果紙帶加速運動,點跡變;如果紙帶減速運動,點跡變密.
答案 ABD
2.圖1-4-8是一位同學利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相鄰點的時間間隔為0.02 s,紙帶旁邊是一把最小刻度為1 mm的直尺,試計算拖著紙帶做直線運動的物體:
(1)在AC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2)在B點的瞬時速度.
圖1-4-8
解析 (1)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AC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就等于A到C的位移跟所用時間的比值.位移的大小可以從刻度尺上直接讀出:x=4.00 cm,A到C共10個點,9個時間間隔,所以A到C所用的時間t=0.02 s×9=0.18 s,所以AC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v=xt=4.00×10-2 m0.18 s=0.22 m/s;
(2)根據(jù)公式vB=ΔxΔt來計算B點的瞬時速度.為了盡量精確地反映物體在B點的運動快慢,我們盡量在靠近B點的地方取得數(shù)據(jù),例如取靠近B點的左右兩個點,左邊點在刻度尺上的讀數(shù)是1.77 cm,右邊點在刻度尺上的讀數(shù)是2.65 cm,那么Δx=2.65 cm-1.77 cm=0.88 cm,兩點間相隔的時間為Δt=0.02 s×2=0.04 s,所以B點的瞬時速度vB=ΔxΔt=0.88×10-2 m0.04 s=0.22 m/s.
答案 (1)0.22 m/s (2)0.22 m/s
3.在節(jié)假日期間,你可能到公園或游樂場玩過蹦床,如圖1-4-2所示,是一名同學某次從蹦床跳起后的v-t圖象,已知t2=2t1,結(jié)合你的體會和經(jīng)歷,分析下列問題:
(1)他的速度大小是如何變化的?
(2)哪段時間是上升的,哪段時間是下降的?
(3)從圖象中可以看出,是選上升過程的速度方向為正方向,還是選下降過程的速度方向為正方向?
(4)他在t2時刻回到蹦床上了嗎?
答案 見解析
解析 (1)在0~t1時間內(nèi)速度由v0逐漸減小到零,在t1~t2時間內(nèi)速度由零增大到v0.
(2)速度由初速度v0減小到零的過程是上升過程,所對應的時間為0~t1;速度由零增大到v0的過程是下降過程,所對應的時間為t1~t2.
(3)從圖象中可以看出,上升過程速度為正,下降過程速度為負,因此,是選定上升過程的速度方向為正方向.
(4)由于上升過程與下降過程是對稱的,故t2時刻剛好回落到蹦床上.
4.如圖所示為某物體的v-t圖象,試說明該物體的運動情況.
解析 0~4 s物體做加速運動,末速度為12 m/s;
4~6 s物體做減速運動,末速度為0;
6~7 s物體做反向加速運動,末速度大小為4 m/s;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74141.html
相關閱讀:加速度檢測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