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鄭和(1371?1435),明朝航海家,本姓馬,小字三保(一作寶),昆陽(今云南晉寧)人,回族,其祖、父均曾至伊斯蘭教圣地麥加朝圣。他于明初入宮為宦官。永樂三年(1405年),成祖派他與副使王景弘率水手、官兵27 800余人,乘“寶船”62艘,遠航西洋(當時稱今加里曼丹至非洲之間的海洋為西洋),他們從蘇州劉家港(今江蘇太倉東瀏河鎮(zhèn))出發(fā),到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蘇門答臘、錫蘭(今斯里蘭卡)等地,經(jīng)印度洋西岸折回,至1407年返國。以后又于1407~1409年、1409~1411年、1413~1415年、1417~1419年、1421~1422年、1431~1433年出海,前后28年,7次遠航,經(jīng)30余國,最遠曾到達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圣地麥加。他所率領(lǐng)的船隊規(guī)模宏大,最多時達200余艘,最大的船長44.4丈(148米)、寬18丈(60米),有60余艘。航海技術(shù)相當發(fā)達,使用了羅盤、測深器和牽星板等。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和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它發(fā)展了中國的航海事業(yè),加強了與亞非各國的聯(lián)系,豐富了人們的地理知識,開闊了地理視野。它比西方哥倫布、達?伽馬等的航行早了半個多世紀,而且在航海規(guī)模和技術(shù)等方面,也都遠遠領(lǐng)先于西方的航海家。鄭和的隨航人員馬歡寫有《瀛涯勝覽》,費信寫有《星槎勝覽》,鞏珍寫有《西洋番國志》,記述航行中的見聞,都很有價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1021089.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中地理知識點:人種、民族、語言、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