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出注音正確的一項(xiàng)。( )
A.靛藍(lán)(diàn) 舟楫(jí) ?以為輪(róu)
B.槁暴(?ǎo pù) 參。╟ān shěn?) 金石可鏤(lòu)
C.須臾(yú) 跬步(?uǐ) 鍥而不舍(qì)
D.輿馬(yú) 騏驥(qí jì) ?而望矣(jì)
2.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xiàng)是( )
A.木直中繩,?以為輪
B.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C.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D.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E.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F.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3.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語:
A.金就礪則利。 ( )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C.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nbsp;( )
D.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E.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F.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
G.勸學(xué)。( )
H.木直中繩。( )
4.分析下面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活用情況:
(1)?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2)假舟楫也,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3)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5.說明下面句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
(1)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2)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使之然也
(3)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
6.說明下面句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
(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3)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p>
(4)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7.下面三個句子是同一個句式,請你說說它們有什么特點(diǎn)?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什么句式?應(yīng)該怎樣翻譯?
(1)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使之然也。
(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翻譯下面幾個句子,說說文言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diǎn)?理解和翻譯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1)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p>
(4)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9.比喻論證是本文最突出的特點(diǎn):(1)第一段作者采用了 、 ,?木為輪、 、 、5個比喻,它們的共同意思是 。“?木為輪”這個比喻結(jié)構(gòu)比較復(fù)雜,其中“木直中繩”喻 ,“?”喻 ,“輪(其曲中規(guī))”喻 ,“槁暴”喻 ,綜合起來“?木為輪”這個比喻要說明的意思是 。(2)第二段作者也采用 、 、 、 、 5個比喻,證明 。作者證明的這個觀點(diǎn)與此段的論點(diǎn)是什么關(guān)系呢?(3)第三段作者采用比喻兼對比的方法從三個方面展開說明,先以 和 對比,證明關(guān)鍵在 。接著用 和 、 和 對比,證明關(guān)鍵在 。最后用 和 對比,證明關(guān)鍵在 。
10.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一名鷦鷯jiāoliáo,是一種善筑巢的小鳥)。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泛指鳥獸毛羽及草木細(xì)纖維),系(懸掛)之葦苕(tiáo,蘆葦?shù)乃耄L(fēng)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堅固)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一名烏扇,一種生于高地的白花長莖的草。射,yè),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rèn,古代以八尺,一說七尺為一仞)之淵。木(指射干)莖非能長也(不是能長得很高),所立者然也。蓬(莖長一尺左右的草,一般枝杈橫生,并不挺直)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niè,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的礦粉),與之俱黑(變黑)。蘭槐(香草名,莖葉叫蘭槐,它的塊根叫芷。芷是一種可作香料的植物)之根是為芷,其漸(浸泡)之?(xiǔ,臭水、尿),君子不近,庶人(平民)不服(佩帶。古人常佩帶香草)。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居處,家居)必?fù)襦l(xiāng),游(出外,交游)必就(接近)士(指品德兼優(yōu)的人),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正直的人)也 。
(1)下面句子句式相同的兩項(xiàng)是:
A.而編之以發(fā)。 B.系之葦苕。
C.所立者然也。 D.其漸之?。
(2)這段文字采用了 、 、 、 、 等五個比喻,論證了 的觀點(diǎn), 作者論證這個觀點(diǎn)的目的是 。(要求用文中原話作答)
(3)我們從這段文字中受到的啟發(fā)是什么?
答:
11.自古以來,勸學(xué)的詩文很多,比如《樂府詩集·長歌行》:“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碧諟Y明《雜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dāng)勉勵,歲月不待人!”岳飛《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彼握孀凇秳駥W(xué)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當(dāng)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备裱裕骸皶接新非跒閺,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
課后搜集整理此類名言,對于激勵自己刻苦學(xué)習(xí),將大有裨益。當(dāng)然,對前人的思想也要分析對待,比如宋真宗的《勸學(xué)文》,一味從個人升官發(fā)財、榮華富貴的角度勸勉人們刻苦學(xué)習(xí),就不免失之片面。對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自己在學(xué)習(xí)上有什么體會?是否可以整理出來,寫一篇《勸學(xué)新說》。
解析與答案
1. 解析:B 省,反省,x?n? ; C鍥,雕刻,qiè;D?,踮起腳跟,q?。多音字,形近字,要防止誤讀。
答案:A.
2.解析:A,?,通“?”,用火燒烤使竹木變彎。B,暴,通“?”,曬。C,生,通“性”,本性,資質(zhì);E,知,通“智”,智慧。F,用,通“因”,因?yàn),介詞(也可看作動詞,運(yùn)用,使用)。
答案:D.
3. 解析:文言詞語,一要注意生詞生字,如鍥,彰。二要注意多音字多義詞,防止誤讀誤解,如中、參。三要注意古今形同義不同的字詞,防止用今義釋古義,如金,今指金屬,古代還可指用金屬制作的刀劍等;絕,今指斷絕,拒絕,古代還可指橫渡;疾,今指疾病,疾速,古義還表示強(qiáng)勁,如成語疾風(fēng)知勁草.勸,今指勸說、規(guī)勸,古代還有勸勉、勉勵的意思。
答案:A.刀劍。B.橫渡。C.強(qiáng),這里指聲音的強(qiáng)度;顯著,清楚。D.達(dá)到。E.雕刻。F.反省(也可解釋為“三”,即多次)。G.勸勉,勉勵。H.合乎,符合。
4.解析:詞語活用問題,不能只是滿足于知道××詞活用為××詞,而且,要知道如此判定的理由是什么,活用后該怎樣翻譯,逐步掌握它們的規(guī)律。
答案:(1)?,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一般動詞的使動用法,譯為“用火燒烤加工使之變彎曲”。曲,在句子中做主語,前有“其”做定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譯為“曲度”、“弧度”。
(2)水,在句子中做謂語,前有助動詞“能”,名詞活用作動詞,譯為“游泳”。
(3)上、下,方位名詞置于動詞前作狀語,譯為“向上”、“向下”。
5. 解析:“之”是最常見的文言虛詞之一,用法變化很多,要認(rèn)真總結(jié)歸納。
答案:(1)代詞,它,指代(靛)青。(2)代詞,它,指代木。(3)助詞,定語的標(biāo)志,的。(4)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無意義。
6.解析:“而”是文言里一個最重要的連詞,可以表示各種各樣的關(guān)系,是必須掌握的重要詞語。
答案:(1)前一個“而”,表示假設(shè),如果,后有“則”呼應(yīng),構(gòu)成“ ……而……,則……”的句式。后一個“而”,表示并列。
(2)前后連接兩個動詞,表示順承。
(3)前一個“而”表示順承;后一個“而”表示轉(zhuǎn)折,但是。
(4)表示前后因果關(guān)系,因而。
7. 解析:“……者,……也”是文言中一個重要句式,可表示性質(zhì)判斷,也可表因果說明,要注意辨析。
答案:三個句子都是因果說明句,第1句是“……者……也”的句式,第2、3句是“……,用……也“的句式,這種句式前面說明結(jié)果,后面說明原因,后演變?yōu)楝F(xiàn)代漢語的因果倒裝復(fù)句:“……之所以……,是因?yàn)椤。翻譯的時候,可直譯為“……的原因,是因?yàn)椤,也可以意譯為“之所以……,是因?yàn)椤薄?/p>
8. 解析:文言文特別講究語言的精練,許多情況下,我們對文言語句不能簡單地直譯,而必須揣摩它的意思作適當(dāng)?shù)南胂笱a(bǔ)充,這便是意譯。例如“木受繩則直,金就利則利”,不能譯為“木材接受繩線就變直,金屬靠近磨刀石就變鋒利”,因?yàn)檫@樣理解不合乎生活的邏輯。所以必須譯為“木材被(木匠)用墨線量過,經(jīng)過斧鋸加工就會取直,用金屬制成的刀劍放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會變得鋒利”。這是文言文非常突出的語言特征,請同學(xué)們務(wù)必留神。
答案:(1)木料筆直合乎拉直的墨線,用火燒烤加工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曲度合乎用圓規(guī)畫成的圓。(2)略。(3)登上高處招手,手臂沒有加長,但是看見我招手的人卻可以離我很遠(yuǎn);順著風(fēng)向呼喊,聲音沒有加強(qiáng),但是聽我呼喊的人卻感到聲音非常清晰。(4)良馬跳一下,不能到達(dá)十步遠(yuǎn)的距離;劣馬拉十天車,也能走很遠(yuǎn)的路程,最后到達(dá)目的地,它的成功就在于不放棄行走。
9.解析:本題旨在進(jìn)一步體會文章比喻手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記憶。
答案:略。(參看“課文解讀”)
10.(1)題中列舉的都是特殊句式,A項(xiàng)是狀語后置,一般順序是“而以發(fā)編之”。B、D項(xiàng)是省略句式,“之”后省略“于”。C項(xiàng)判斷句式,代詞“然”用作動詞,后省略“之”,意即“使(之)這樣”。
答案:B、D。
(2)解析:本題旨在提高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答案:“南方蒙鳩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蘭槐之根漸之?”等五個比喻,論證了君子居必?fù)襦l(xiāng),游必就士的觀點(diǎn),目的是防邪僻而近中正。
(3)解析:學(xué)習(xí)的目的是為了用,本題啟發(fā)我們用文中的觀點(diǎn)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shí)踐,總結(jié)心得體會。
答案:本文觀點(diǎn)與俗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似,啟示我們要重視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
11.解析:本題旨在啟發(fā)我們總結(jié)自己的學(xué)習(xí)體會和心得。學(xué)習(xí)的方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不是靠別人的的傳授,而是靠自身的體悟。所以,悟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xué)習(xí)的成敗。
答案: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142807.html
相關(guān)閱讀:教你輕松掌握高中語文高效學(xué)習(xí)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