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綠的背景資料及檢測現(xiàn)狀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2005年6月5日,英國食品標準局在鮭魚體內發(fā)現(xiàn)一種名為“孔雀石綠”的成分,發(fā)出了繼“蘇丹紅1號”之后的又一食品安全警報。孔雀石綠具有高毒素、高殘留和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之后,迅速有媒體在我國展開調查,發(fā)現(xiàn)在我國很多地方,尤其是河南、湖北等地的水產養(yǎng)殖業(yè)和水產品販運中,孔雀石綠仍在被普遍使用。重慶市執(zhí)法部門在某水產交易市場查獲600多只含有孔雀石綠的甲魚。有些地區(qū)則在鰻魚制品中檢出孔雀石綠。這成為繼給食品添加蘇丹紅,非法使用瘦肉精,違禁使用高毒農藥,超量使用增白劑和保鮮劑,生產假酒與劣質奶粉,用地溝油加工食品后又一食品安全的重大事件。

  

  孔雀石綠(Malachitegreen)別名堿性綠鹽基塊綠孔雀綠苯胺綠、維多利亞綠或中國綠,生物染色劑、染料,商品名有草酸鹽和氯化鋅兩種規(guī)格,以前漁業(yè)上用的常為前者。

  

  孔雀石綠為翠綠色有光澤的結晶,屬三苯甲烷類染料;瘜W名稱為四甲基代二氨基三苯甲烷;分子式:C23H25CIN2,結構式見圖A1。易溶于水、乙醇和甲醇,水溶液呈蘭綠色。其在水生生物體中的主要代謝產物為無色孔雀石綠(結構式見圖A2),無色孔雀石綠由于其不溶于水,殘留毒性比孔雀石綠更強。孔雀石綠的抗菌殺蟲機理是:孔雀石綠在細胞分裂時阻礙蛋白肽的形成,使細胞內的氨基酸無法轉化為蛋白肽,細胞分裂受到抑制,從而產生抗菌殺蟲作用。

  

  孔雀石綠過去常被用于制陶業(yè)、紡織業(yè)、皮革業(yè)、食品顏色劑和細胞化學染色劑,1933年起其作為驅蟲劑、殺蟲劑、防腐劑在水產中使用,后曾被廣泛用于預防與治療各類水產動物的水霉病、鰓霉病和小瓜蟲病。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外學者陸續(xù)發(fā)現(xiàn),孔雀石綠及其代謝產物無色孔雀石綠具有高毒素、高殘留、高致癌和高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

  

  孔雀石綠能引起魚類的鰓和皮膚上皮細胞輕度炎癥;使腎管腔有輕度擴張,腎小管壁細胞的胞核也擴大;更重要的是影響魚腸中的酶,使酶的分泌量減少,從而影響魚的攝食及生長。

  

  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孔雀石綠特別是其代謝物在水產體內有明顯的殘留現(xiàn)象,其殘留時間達到100天以上,鑒于孔雀石綠的危害性,國外一些發(fā)達國家早已宣布禁止其在經濟魚類(觀賞魚除外)養(yǎng)殖過程中使用。我國也于2002年5月將孔雀石綠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中,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動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338738.html

相關閱讀:電化學:原電池的原理及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