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分
)
絕
境
金文吉
遠山如黛。
如黛的遠山下,便是米芾晚隱居的墨園。
墨園之所以馳名天下,與一個叫“
洗硯池”
的池塘有關(guān)。“
洗硯池”
原本只是一方普通的池塘,池水清澈,雖無沙鷗翔集,但有錦鱗游泳。米芾少時習字,使在池中洗硯,經(jīng)累月,池水成了墨色,甚至岸邊的梅樹,開出的花竟然也是黑色的,素有“
墨梅”
雅譽。米芾辭官以后,將池塘周圍的土地都買了下來,建立莊園,名曰“
墨園”
。
米芾初習書時,每逢揮毫臨帖,必依古法,頭頂瓷碗一只,碗里盛滿清水,腕懸青磚半
塊,以此苦練筆功。
初,米芾下筆草率,日耗紙百張,然進步無多。一天,家里來了一位游方僧人。僧人在看了米芾的用筆后連連搖頭。“
那當如何?”
米芾問。僧人說,想和我學筆法,需要用我的紙,五兩銀子一張。
紙貴,米芾凝思三天,才敢落筆。字寫出后,米芾不敢相信,短短三天,他的宇竟然大有長進。僧人留下了那五兩紋銀后悄然而去。至此,米芾明白,寫字不但要用手,更要用心。
米芾學書,方式獨特,稱為“
集古字”
。及至晚,鉛華洗盡,登堂入室,為宋朝四大書法家之一。
世人不知,在書法上,米芾雖負盛名,但自比書圣羲之,仍感不足。然墨園不同,洗墨黑池,梅開墨花,墨園已成書家圣地。天下墨客不遠千里,舟車勞頓,朝覲墨園,不過為求池中黑水一杯,以礪其志。墨園成就了米芾冠絕古今的勤奮之名。
隱居墨園之初,米芾每書皆用大筆,且每硯只蘸點墨,余墨均淡入池中,園中研墨、洗硯之人達十數(shù)人。
然求池水者眾,米芾索性將無數(shù)墨塊暗投池底,池水愈墨,池魚竟黑鱗墨目,池邊草木亦為墨色,墨園之名愈隆。
每有賓客到訪,米芾必奉茶一杯,杯為白瓷,茶多為綠茶,但茶水卻如淡墨,其味辛、苦。米芾自捻須搖首悠然品飲,諸賓客紛紛效仿,輕吹慢品,并頻呼好茶。
及至清凈之時,米芾或懸腕潑墨,或行吟淺唱,陶然于自家黑白園林之中。
米芾愛園成癡,一日突發(fā)奇想,何不將園中景致錄之筆端,以傳諸后世?
米芾遂棄書從畫。一木一石、一山一水皆煙云變幻,自成一絕,人稱“
米氏云山”
。
居墨園日久,米芾身體每況愈下,先是手腳無力,后是劇咳顫抖,到后來,眼睛竟也出了問題。過去日揮三百紙而不餒,現(xiàn)在畫一幅畫都需數(shù)次停筆,卜憩。
一日,墨固來了一位僧人。僧人只臨池嘆息,不發(fā)一言。
米芾近前仔細觀看,始認出竟是自己幼時的授業(yè)恩師。米芾倒頭跪拜,請僧人入室上座,敬茶。寒暄畢,米芾面露得色,捧出畫卷,請老師品評。
僧人凝思良久,連嘆:病園、病畫、病人、病心,囿于絕境而不自知。米芾愣怔,不知思師所言何意。
僧人說,外面桃紅柳綠,園中卻只黑白兩色,無四季之分,此為病園;畫意清冷瘦絕,全無春色,此為病畫;久居墨污之地,百毒侵身,此為病人;書畫與虛名糾結(jié),此為病心。四者中心病最甚。
一語驚醒夢中人。米芾兩股顫顫,幾不能持。再拜,求恩師賜脫困之方。
僧人拿出一墨,說,昔我五兩銀子賣你蘋紙一張,今日我五兩黃金再賣你清墨一塊。漁水清澈之日,當是你目明心聰之時。
米芾接過墨塊,奉上黃金五兩。僧人持金出門,“
咚”
的一聲將金子投入池塘,轉(zhuǎn)身移步而去,競不回頭。
待僧人遠去,米芾即讓家人將自己所畫的木石山水悉數(shù)翻出,堆積在洗硯池畔,親自將多心血付之一炬,“
米氏云山”
從此絕跡。
火焰飛舞跳躍,明亮的色彩中,墨園終于迎來了久違的生機。
(
摘編自《中國微型小說百經(jīng)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412208.html
相關(guān)閱讀:《屋檐三境》閱讀答案
《明澈淡遠的君子之交》閱讀答案
《一棵葫蘆爬過墻》閱讀答案
《如果你為四郎哭泣 龍應(yīng)臺》閱讀答案
文學類文本之散文閱讀《背水的日子》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