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探究鈉、鎂、鋁單質的金屬性強弱
實驗原理:鈉、鎂、鋁的金屬性強弱順序是鈉?鎂?鋁。判斷金屬性強弱的依據(jù):①單質跟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程度;②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強弱;③單質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
實驗操作:⑴Na與冷水(水中滴加酚酞試液)的反應。注意:①固體鈉的取用;②滴管的使用。
⑵Mg分別與冷水、熱水(水中滴加酚酞試液)的反應。注意:①用砂紙擦除鎂帶表面的氧化膜;②滴管的使用;③液體的加熱。
⑶Mg、Al分別與鹽酸的反應。注意:①用砂紙擦除鎂條和鋁片表面的氧化膜;②液體藥品的取用。
⑷MgCl2溶液、AlCl3溶液中滴加過量的NaOH溶液。注意:①液體藥品的取用;②滴管的使用。
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⑴Na與冷水劇烈反應,放出無色氣體,溶液變紅。2Na+2H2O==2NaOH+H2↑,Na的金屬性很強,與冷水劇烈反應,生成的NaOH是強堿,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⑵Mg與冷水緩慢、與沸水迅速反應,鎂帶表面有少許氣泡,鎂帶表面變微紅。Mg+2H2OMg(OH)2+H2↑,Mg的金屬性不如Na強,要與沸水反應,生成的Mg(OH)2是中強堿,能使酚酞試液變淺紅。
⑶Mg、Al與鹽酸劇烈反應,放出無色氣體,但Mg比Al更劇烈。
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Mg為活潑金屬,與鹽酸反應劇烈;Al的金屬性不如Mg強,與鹽酸反應不如Mg劇烈。
⑷MgCl2溶液、AlCl3溶液中均生成白色沉淀,加過量NaOH溶液時,AlCl3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又溶解消失。
MgCl2+2NaOH==Mg(OH)2↓+2NaCl,AlCl3+3NaOH==A1(OH)3↓+3NaCl,
A1(OH)3+NaOH==Na[Al(OH)4],根據(jù)強制弱的反應規(guī)律知堿性強順序為:
NaOH(強堿)> Mg(OH)2(中強堿) > A1(OH)3(兩性氫氧化物)。
金屬性強弱順序為:Na>Mg>Al
問題:(1)以上實驗是如何說明鈉、鎂、鋁金屬性的強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遞變規(guī)律?
(2)如何設計實驗判斷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呢?以判斷鎂、鋁、鐵、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為例說明。
(3)以鎂和鋁為電極,在酸性或中性介質中構成原電池,鎂為負極,鋁為正極,若在強堿性介質中構成原電池,則鋁為負極,鎂為正極。不同的結果對于判斷鎂、鋁金屬性強弱是否矛盾呢?為什么?
(4)請小結可根據(jù)哪些實驗事實來判斷金屬性強弱?
11.化學反應中的熱量變化
實驗原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的變化。若反應中有熱量放出,則為放熱反應;反之,若反應中有吸收熱量的,則為吸熱反應。
實驗操作:(1)在一支試管中加少量鹽酸,在加少量的NaOH溶液,用手觸摸試管外壁,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記下溫度變化。
(2)向一支試管中放入幾個鋅粒,加入5mL2mol/L鹽酸,用手觸摸試管外壁,有什么感覺?
(3)在一個小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Ba(OH)2晶體,再在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H4Cl晶體,并用玻璃棒迅速攪拌,使充分反應,用手觸摸燒杯外壁,有什么感覺?
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1)試管外壁發(fā)熱,溫度升高,說明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NaOH+HCl==NaCl+H2O(放熱)
(2)反應產(chǎn)生大量氣泡,同時試管外壁發(fā)熱,溫度升高,說明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Zn+2HCl==ZnCl2+H2↑(放熱)
(3)燒杯外壁發(fā)冷,溫度降低,說明該反應吸收了大量的熱。
Ba(OH)2+2NH4Cl ==BaCl2+2NH3↑+2H2O(吸熱)
問題:(1)常見的放熱反應有哪些?常見的吸熱反應有哪些?
(2)大家都感受到了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在生活生產(chǎn)中有哪些應用?
(3)化學反應為什么會有能量的變化呢?如何從宏觀和微觀兩個不同的角度加以解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76175.html
相關閱讀:09高考天津卷說明出爐 穩(wěn)中有變穩(wěn)中有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