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齊格勒(Karl Waldemar Ziegler,1898年11月26日?1973年8月11日),德國化學家。
在聚合反應催化劑研究方面有很大貢獻,并因此與意大利化學家居里奧?納塔共同獲得1963年諾貝爾化學獎。
齊格勒早期主要研究堿金屬有機化合物、自由基化學、多元環(huán)化合物等。1928年開始研究用金屬鈉催化的丁二烯聚合及其反應機理。
此后又出色地研究烷基鋁的合成和用以代替格利雅試劑的工作。
齊格勒發(fā)現(xiàn)金屬氫化物可與碳-碳雙鍵加成,如由氫化鋁鋰合成四烷基鋁鋰。
這在發(fā)展金屬有機化學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齊格勒最大的成就是發(fā)現(xiàn)金屬鋁和氫、烯烴一起反應生成三烷基鋁。
在此研究成果上,齊格勒成功地進行了下列研究:①α-烯烴的催化二聚作用,合成高級α-烯烴;②乙烯經(jīng)烷基鋁催化合成高級伯醇;③由烯烴合成萜醇;④由烷基鋁經(jīng)電化學或其他方法合成其他金屬的烷基化合物;⑤利用氫化烷基鋁和三烷基鋁做有機物官能團的還原劑;⑥以三烷基鋁與四氯化鈦為催化劑(稱為齊格勒-納塔催化劑)使乙烯在常溫常壓下聚合成線型聚乙烯,這項研究為高分子化學和配位催化作用開辟了廣闊的研究領域。
諾貝爾化學獎(1963年)
卡爾?齊格勒(Karl Waldemar Ziegler,1898年11月26日-1973年8月11日),德國化學家。
在聚合反應催化劑研究方面有很大貢獻,并因此與意大利化學家居里奧?納塔共同獲得1963年諾貝爾化學獎。
生平與化學成就:
1898年11月26日出生于德國卡塞爾附近的海爾薩。
1920年在奧沃斯教授指導下從馬堡大學畢業(yè)
1923年取得講師資格,曾在法蘭克福短期執(zhí)教,隨后十年一直在海德堡大學執(zhí)教。
1935年因?qū)κ逄甲杂苫难芯亢铜h(huán)狀化合物合成而獲得李比希獎章。
1936年成為教授,擔任哈爾大學化學所所長,同時任芝加哥大學訪問教授
1943-1969年擔任位于魯爾區(qū)的曼海姆的馬克-普朗克煤炭研究所所長,從事有機金屬化合物合成及其在催化劑上的應用。成功進行了高密度聚乙烯的合成。
1973年8月12日在曼海姆去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776169.html
相關閱讀:09高考天津卷說明出爐 穩(wěn)中有變穩(wěn)中有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