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堂教學幾點想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新課程改革,從轟轟烈烈到循序漸進,從城市到鄉(xiāng)村,以其“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的精神和設施、投入、評價等配套措施極不對稱和平衡的陣列席卷全國。為教師教學設置了廣闊的天地,“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也給教師教學帶來空前的挑戰(zhàn)!而且,我們千差萬別的教學設施和環(huán)境(東西差別、南北差別、城鄉(xiāng)差別)又制約了我們隨意的想象:  

     一、我們面對的學生是農村或城市、東部或西部、南方或北方的學生,他們的生活背景、生活環(huán)境千差萬別,而由此產生的知識背景和智力發(fā)展程度也是千差萬別,但是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和(中、高)考試卻是統(tǒng)一的(東西、南北、城鄉(xiāng)融為一體)。為減輕學生負擔又不給落后的學生補課,這是不是教育的絕對公平?  

     二、多門學科相互整合的影響,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綜合世界,不僅僅面對我們所教學的化學學科,還有數學、物理、英語、語文、生物、信息、綜合等等,“素質教育”越全面,相應課程就越多學生書包就越重(怪圈。。這么多課程的綜合影響,其作用不可低估。特別是現在流行的理科綜合、文科綜合,更是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我們想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三、是化學教學被束縛在有限的時間內,尤其是初中化學教學,短短幾個月,直至每周幾節(jié)課,按標準應是九年級上下兩個學期大約9個月,每周3節(jié)課。如果算上中考復習、及中考所用時間,剩余給正常教學的時間還有多少?寄希望于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廣大鄉(xiāng)村地區(qū)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四、我們教師的生活背景、生活環(huán)境千差萬別,而由此產生的知識背景和發(fā)展程度也是千差萬別。現在又缺少對教師比較系統(tǒng)的、專業(yè)的、科學的、合理的、可持續(xù)的培訓(培訓的數量意義遠遠大于質量意義),用于改進教學和補充新知,達到與時俱進的目的! 

    因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我們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每個教師都可以努力做到,雖然條件不一樣),這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對化學新課程教學的理念和化學科教學素質。而新教材和課程標準也就在根本上有意迫使教師向這方面努力,迫使教師去開發(fā)相應的、適合自己教學的、符合課程標準的化學課程資源(雖然我們大多數人不愿意,這比舊教材難度大得多,但也沒有辦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我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 熟悉化學課程標準和所使用的化學教材。

    化學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化學課程標準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規(guī)定化學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與評價建議。是對學生學習化學課程效果的描述,不僅僅是對學習內容的具體規(guī)定。標準規(guī)定的行為主體是學生,學習要求(效果)是明確的;瘜W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  

    知識與技能: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初步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了解化學與社會和技術的相互聯(lián)系,并能以此分析有關的簡單問題;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 

    過程與方法: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能提出問題,進行活動;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能用變化與聯(lián)系的觀點分析化學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初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認識,逐步樹立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觀念;感受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化學教科書是教師的教學范例,教師用教科書教,不是教教科書。教材要為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留下空間。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學素材和課程資源,教學素材和課程資源還包括圖書、實驗室和自然資源、信息化課程資源等。以“對學生能力”的要求為中心,鼓勵老師根據實際情況開發(fā)相應的課程資源,從而實現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應參與課程的開發(fā)和評價。教師不是教科書的執(zhí)行者! 

    因而,教材只是體現課程標準的載體之一,而不是唯一,也有可能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并不能完全體現課程標準的目的,不符合我們的教學實際,從而需要我們教師加以完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課程標準的解讀能力,將左右我們課堂教學的成敗與否! 

     二、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及與化學有關的知識結構! 

    如何把教師希望的認知能力及與化學有關的知識構架移栽到學生已有的能力、知識結構中,才是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而,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及與化學有關的知識結構顯得尤其重要,俗話說“知已知彼,百戰(zhàn)百勝”。學生的心靈不是一張“白紙”,任由我們隨便寫寫畫畫,而是一片“茺原”,已經生長有各種各樣的植物,這需要我們去開拓!去耕耘!去挖掘有價值(也許相對于我們而言)的品種,再進行嫁接,從而構建化學知識的框架。  

    所以,我們工作的績效主要是通過學生為載體表現出來,與其他專業(yè)技術人員不同,我們的“產品”是不斷成長變化的鮮活的“個體”,具有不同的思想性和基質。學生的認知能力及與化學有關的知識結構狀況,直接影響我們“移栽”的方式。就像建筑工程師設計大樓一樣,只有了解了相應的地質結構,才能決定怎樣打基礎,決定上面的建筑怎樣設計才安全、穩(wěn)固! 

    凡是優(yōu)秀的教師,都有敏銳的洞察能力,一眼就看出學生的“底子”,看出學生所能接受的學習方式,再加以引導,從而適時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盡量使不同的學生按照不同的方式獲得自己相應的化學認知能力和化學知識構架,從而感到不同程度學習的成功和興趣。才有可能獲取成功,完成或達到我們所設定的目的。                             

    雖然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化學知識(化學用品在生活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因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家庭背景不一樣,對生活中所接觸的化學知識肯定也不一樣,我們給學生提供的知識快餐也必須豐富多彩,盡量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不至于讓一部分學生興趣昂然,另外一些學生莫明其妙,或無可奈何,形成一種人人能夠參與,人人都想參與的氛圍,從而提高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把握所面對的化學知識在考試中的展現形式。  

    課程的實施狀況,課程標準的實現程度,大多都是通過考試體現出來,特別是初中教育階段,“考試”在一定程度上指導我們的教學,判定“素質”的高低。此外當然也有其它方式,但這是主要的。中考試題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策略和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都具有深刻的影響。因而把握所面對的化學知識在考試中的展現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展現,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準確性。  

如:2007年某市的一道中考題:  

   (4)小李觀察到老師每次拿鎂條來做實驗時,鎂條表面總是有一層灰黑色的“外衣“,用砂布擦去才露出銀白色的金屬光澤。他請教老師后知道,這層“外衣”是鎂條與空氣中某些物質化合生成的一種化合物。他猜想,可能是MgO,也可能是Mg(OH)2.老師引導他分析,該“外衣”不可能是MgO,原因是                                        

   (5)小李收集了一些干燥的該“外衣”,放入一個與空氣、其他物質相隔絕的容器中加熱,并將生成的氣體依次通入裝有干燥劑(只吸收水分,不產生新的氣體)的干燥管和裝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結果,干燥管質量增加,澄清石灰水變白色渾濁! 

①該“外衣”不可能是Mg(OH)2, 原因是(不能只答實驗現象)                         

②組成該“外衣”的所有元素的元素名符號是                                           

③參加反應生成該”外衣”的所有物質是                                             

    這道試題就從“能力”的角度考察了質量守恒定律以及相應的物質構成和化學用語知識,同時也考察了學生實驗探究能力。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試題類型,我們在教學中,就利用這些典型的例子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中考題的科學性還是比較強的,利用中考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高分低能”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大智若愚”的現象比比皆是。不要被“考試=應試教育”的煙霧所迷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在于對試題的理解能力,也就是出題的人如何設置試題來體現課程標準,把握了這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把握擴展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指導學生學習的方向,才有可能事半功倍。否則瞎子摸魚、大海撈針,效率怎能提高?這也是“省時省力”的技巧之一吧,值得我們探討! 

     四、研究最實用的化學課堂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  

    新課程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模式豐富多彩,特別是一波連接一波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展評”搞得轟轟烈烈,似乎課堂上學生掌聲越多、吵鬧聲越大就是“新課堂”了,似乎只有用多媒體上課才是“新課堂”。這里的課堂教學“秀”,其實效性值得商討,而且其廣泛性也難以令人信服。觀摩回來最大的感受是“僅用于表演而已”,而我們面對的是實實在在的、長期的、受“考試”指揮的課堂教學,研究采用最實用的課堂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適應教師、學生的特點,適應學科特點,適應學校的教學實際,適應本學科測試的要求。我們不必要嘩眾取寵,不必要轟轟烈烈、熱熱鬧鬧,而不要被美麗的外表迷惑了! 

    教師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學習需要和發(fā)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導、幫助;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組織學習活動;提供學習工具,參與學習過程給予幫助、指導。師生要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創(chuàng)造力的教學生活。結合生活和生產中的一些熱點問題,設計適合初中學生的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充實教學內容;從各種媒體所反映的科技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中選取一些適合初中學生閱讀、觀看的影像資料、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時代性;設計并組織實現學習目標的多樣的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qū)的學習資源,開發(fā)社區(qū)和鄉(xiāng)土教育資源,使教科書更適合地區(qū)的特點。其過程,既有探究,也有講授,既注重參與,又注重想象,多種教學方式適時而用,有效、實用才是第一! 

同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有重要的作用,應注意以下方面:  

1、學生實際學習方式,不一定能單純歸屬于某一種學習方式,大多只是偏于某種學習方式;      

2、各種學習方式有各自適用的范圍和局限性;         

3、接受與發(fā)現學習、機械與意義學習、自主與受動學習,在本質特征上雖然是對立的,但并不是是非分明、學習效果絕對相左的,各組學習方式的某些特征有相互交*和涵蓋的內容,不存在一一對應關系。         

4、隨著學習者知識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增強、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習方式也逐漸轉化,同一個人,面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材料,在不同的學習條件下,也會采取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習便于進行或學得更有效;  

5、新課程強調學習方式的變革,倡導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 

     同時,使學生在進行接受學習的同時,增強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導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對學習主動探求,能互相交流討論、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學習方式。這樣,在課堂上,學生不是被動參與,而是主動參加,課堂教學效率就會提高! 

    五、充分展現教師的個人魅力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 充分體現教師個人魅力的作用。我們往往發(fā)現一些教師,各個方面的特長并不是很突出,課堂教學也不十分“精彩”,也不怎么“勤奮”,但學生卻喜歡他,他所教學科的成績也不錯,這就是非智力因素教師個人魅力的作用。不同類型的教師,要善于展現自己的個人魅力:  

嚴格型的,要多點寬容和幽默,多點微笑和慈愛;  

溫柔型的,要多點哲理和信心,多點意外和驚喜;  

多才多藝型的,要利用自己的才藝,放下“架子”,拉近師生的距離,多方面構建教學的橋梁;  

普普通通型的,要在普通中展現自己的不一樣,多展示自己細致、熱情、博大精深的一面;  

外向型的,要兼顧不同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你的關心,感受課堂歡樂的氣氛;  

內向型的,多用你淵博的知識,自信的微笑,帶領大家遨游知識的海洋!  

    總之,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就看我們怎能樣展示自己。此外,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傾聽、注意尊重、注意分享,才能提高師生交流的質量和效益! 

    有人說:新課堂,教師不再是惟一的提問者,他要接受學生的提問;  

    教師,不再為課堂的吵鬧而苦惱,而是為課堂的安靜而苦惱,要千方百計地引發(fā)學生的吵鬧;有時,教師,只需給予點撥和幫助,學生就會“心有靈犀一點通”。  

    有人說:一個好的教師不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鋒芒畢露的“智”者,而應當是一個知道藏“巧”、會激發(fā)學生潛能的“拙”帥;學生力所能及的,教師應避之,學生力所難及的,教師助之,學生力所不及的,教師為之……  

    這樣,課堂教學才是雙向的,是讓學生安心、教師舒心的教學體驗過程! 

    正所謂:傳統(tǒng)教學并不代表落后,現代流行的教學方式不一定代表最先進的,因循守舊固然不對,推倒重來也未必一定正確,我們更應在繼承的基礎上尋求新的發(fā)展。新課程改革是針對“應試教育”而言,并不是片面反對傳統(tǒng)教育。多媒體、網絡技術、DIR實驗技術等等現代技術的應用,使化學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但這并不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并不能取代傳統(tǒng)化學教學的某些優(yōu)點(低成本、能替代、多動手、更直觀,廣西師大“興華科學探究館”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反而給教師帶來新的挑戰(zhàn):如何整合、綜合利用這些現代教育技術,以達到我們的最佳課堂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課堂教學更象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值得我們去認真演澤和品味。不重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希望寄托在反復練習“好事多磨”上,絕不是成功的課堂和優(yōu)秀的教師,只能讓我們的教學工作越來越“苦”、越來越“枯燥無味”。而只有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有可能解放我們化學教師的課外活動,讓我們有機會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欣賞我們的化學教學,感受到教學的成功與快樂。同時也減輕學生的化學學習負擔,增進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返過來又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這是一種良性循環(huán)!否則我們終日忙忙碌碌、顧此失彼、事倍功半,還有什么心機去享受生活、享受工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幕后刻苦用功,才有臺上風光無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980712.html

相關閱讀:2019高一化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歸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