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明月何皎皎》原文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三百首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明月何皎皎

  朝代:兩漢

  作者:佚名

  原文: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譯文

  明月如此皎潔,照亮了我的床幃;

  我憂愁得無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內徘徊;

  客居在外雖然有趣,但是還是不如早日回家;

  一個人出門憂愁彷徨,滿心愁苦應該告訴誰呢?

  伸頸遠望還是只能回到房間,眼淚沾濕了衣裳。

  注釋

 、倭_床幃:羅帳。

 、诿拢喝胨。

 、蹟堃拢邯q言“披衣”,“穿衣”。攬,取。

 、苄龤w;回歸,歸家。旋,轉。

 、菀I:伸頸,“抬頭遠望”的意思。

  ⑥裳衣:一作“衣裳”。

  簡析

  此詩選自《古詩十九首》。關于此詩主題,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寫女子閨中望夫,一說寫游子久客思歸。從全詩情調看,以前說為佳。

  此詩寫閨怨離愁,詩中刻畫了一個獨守空閨、愁思難寐、徘徊輾轉的閨中女子形象。其愁由明月引起!案羟Ю镔夤裁髟隆(謝莊《月賦》)。夜深人靜,孤寂難耐的時候,月光皎潔照耀著床帳。原本“憂愁不能寐”,月光的照臨更勾起若許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閨室。開頭兩聯(lián),就形象生動地把一個輾轉徘徊的孤閨女子亮相于明月清輝之中。第三聯(lián):“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是女子心頭對“客行”在外游子的勸說,有抱怨,也有期許。這一聯(lián)是對全詩主題的揭示。但說歸說,怨歸怨,在此時此刻他能聽見?他能回來?這滿腹的愁思啊該告訴誰去?無可奈何,只好孤獨地到院子里去流連彷徨,去對月傾訴。古樂府《悲歌》:“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钡铝琳瘴矣,卻難慰我情,抬頭仰望愈久,而“憂愁”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里去,止不住的淚水打濕了衣裳。后兩聯(lián)如泣如訴,感人至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ci/gushi300/32425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