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江城子?密州出獵_蘇軾_翻譯注釋_賞析講解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宋詞精選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江城子·密州出獵》由蘇軾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首詞作于神宗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冬,作者通過描寫一次出獵的壯觀場面,借歷史典故抒發(fā)了作者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體現(xiàn)了為了效力抗擊侵略的豪情壯志,并委婉的表達(dá)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獵》

  作者: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釋】

(1)江城子:詞牌名。密州: 今山東諸城。

(2)老夫:作者自稱,時年四十。

(3)聊:姑且。發(fā):(fā)

(4)狂:豪情。

(5)左牽黃,右擎蒼:左手牽著黃狗,右臂擎著蒼鷹,形容圍獵時用以追捕獵物的架勢。

(6)錦帽貂裘:名詞作動詞使用,頭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漢羽林軍穿的服裝。

(7)千騎卷平岡:形容馬多塵土飛揚,把山岡像卷席子一般掠過。千騎(ji):形容從騎之多。平岡:指山脊平坦處。

(8)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為了酬答滿城人都隨同去看打獵的盛意,我親自射虎,請你們看看孫郎當(dāng)年的射虎的英姿。親射虎,看孫郎:為“看孫郎,親射虎”的倒句。孫郎:孫權(quán),這里作者自喻!度龂·吳志·孫權(quán)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quán)將如吳,親乘馬射虎于凌亭,馬為虎傷。權(quán)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這里以孫權(quán)喻太守。

(9)酒酣胸膽尚開張:極興暢飲,胸懷開闊,膽氣橫生。尚:更。

(10)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是說朝廷何日派遣馮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記·馮唐列傳》。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漢時的郡名,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區(qū))太守。他愛惜士卒,優(yōu)待軍吏,匈奴遠(yuǎn)避。匈奴曾一度來犯,魏尚親率車騎出擊,所殺甚眾。后因報功文書上所載殺敵的數(shù)字與實際不合(虛報了六個),被削職。經(jīng)馮唐代為辨白后,認(rèn)為判的過重,文帝就派馮唐“持節(jié)”(帶著傳達(dá)圣旨的符節(jié))去赦免魏尚的罪,讓魏尚仍然擔(dān)任云中郡太守。蘇軾此時因政治上處境不好,調(diào)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許,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11)節(jié):兵符,帶著傳達(dá)命令的符節(jié)。持節(jié):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12)云中:漢時郡名,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區(qū)。 江城子 密州出獵書畫

(13)會挽雕弓如滿月:會,會當(dāng):將要。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14)滿月:圓月。

(15)天狼:星名,一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里引指西夏。《楚辭·九歌·東君》:“長矢兮射天狼。”《晉書·天文志》云:“狼一星在東井南,為野將,主侵掠。”詞中以之隱喻侵犯北宋邊境的遼國與西夏。

【翻譯】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時打獵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起蒼鷹。隨從將士們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fēng)般席卷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昔日的孫權(quán)那樣威猛。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fā)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弓矢西北瞄望,奮勇射殺西夏軍隊!

【點評】

  出獵對于蘇軾這樣的文人來說,或許是偶然的一時豪興,但他平素報國立功的信念卻因這次小試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場彎弓殺敵了。蘇軾任密州知州剛四十歲。他是四年前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愿請求外任,自杭州來至這北方邊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績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當(dāng)時西北邊事緊張。熙寧三年(1070),西夏大舉進(jìn)攻環(huán)、慶二州。四年,陷撫寧諸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與西夏的戰(zhàn)事。

  這首詞上片出獵,下片請戰(zhàn),不但場面熱烈,音節(jié)嘹亮,而且情豪志壯,顧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蘇軾其他豪放詞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壯的壯詞。把詞中歷來軟媚無骨的兒女情換成有膽有識、孔武剛建的英雄氣了。蘇軾對此也頗為自負(fù),他在密州寫給好友鮮于?的信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fēng)味,亦自是一家。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是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就是指的這首詞。

【講解】

  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詞是蘇軾豪放詞中較早之作,作于熙寧八年(1075)冬,當(dāng)時蘇軾知密州。據(jù)《東坡紀(jì)年錄》:“乙卯冬,祭常山回,與同官習(xí)射放鷹作。”蘇軾有《祭常山回小獵》詩云:

  青蓋前頭點皂旗,黃茅岡下出長圍。

  弄風(fēng)驕馬跑空立,趁兔蒼鷹掠地飛。

  回望白云生翠?,歸來紅葉滿征衣。

  圣明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

  其描寫出獵的壯觀場面及卒章所顯之志,與這首《江城子》類似。

  蘇軾在熙寧四年(1071)因?qū)ν醢彩兎ǔ植煌姸哉埻馊。朝廷派他去?dāng)杭州通判,三年任滿轉(zhuǎn)任密州太守。這首詞作于熙寧八年(1075年)冬。蘇軾詞風(fēng)于密州時期正式形成,這首詞即公認(rèn)的第一首豪放詞。蘇軾對這首痛快淋漓之作頗為自得,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寫道:“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fēng)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蘇軾此詞一反“詩莊詞媚”的傳統(tǒng)觀念,“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zhuǎn)之度”,拓寬了詞的境界,樹起了詞風(fēng)詞格的別一旗幟。

  蘇軾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歷來勤政愛民,每至一處,都頗有政績,為百姓所擁戴。密州時期,他的生活依舊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積既久,噴發(fā)愈烈,遇事而作,如挾海上風(fēng)濤之氣。這首詞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籠罩全篇,藉以抒寫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蘇軾時年四十,正值盛年,不應(yīng)言老,卻自稱“老夫” ,又言“聊發(fā)”,與“少年”二字形成強(qiáng)烈反差,形象地透視出、流露出內(nèi)心郁積的情緒。他左手牽黃狗,右手擎獵鷹,頭戴錦繡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獵裝,氣宇軒昂,何等威武。“千騎卷平岡”,一“卷”字,突現(xiàn)出太守率領(lǐng)的隊伍,勢如磅礴傾濤,何等雄壯。全城的百姓也來了,來看他們愛戴的太守行獵,萬人空巷。這是怎樣一幅聲勢浩大的行獵圖啊,太守倍受鼓舞,氣沖斗牛,為了報答百姓隨行出獵的厚意,決心親自射殺老虎,讓大家看看孫權(quán)當(dāng)年搏虎的雄姿。上闋寫出獵的壯闊場面,表現(xiàn)出作者壯志躊躇的英雄氣概。

  詞的上片記敘此次出獵的情況。蘇軾此時38歲便自稱“老夫”,頗有悱惻意味。開頭說老夫本不該狂,而自己卻要聊且發(fā)發(fā)少年人的豪情狂態(tài)。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架著蒼鷹,戴上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領(lǐng)眾多的隨從,縱馬狂奔,飛快地越過小山岡。說明這是一次裝備齊全,人數(shù)眾多的熱熱鬧鬧的狩獵。“卷平岡”極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下面一層寫作者為回報人們傾城而出來觀看太守狩獵的盛情,他要像當(dāng)年的孫權(quán)那樣親自挽弓馬前射虎。孫郎即孫權(quán),《三國志》記載在一次出行中,孫權(quán)的坐騎為虎所傷,他鎮(zhèn)定地在馬前打死了老虎。這就在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獵的群眾場面后,又特別突出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少年狂氣。

  下片以抒情為主,寫作者酒酣之后胸寬膽壯,兩鬢出現(xiàn)了一點白發(fā)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夠重用他,給他機(jī)會去建立功業(yè)。這里作者用了一個典故;據(jù)《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后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jié)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說什么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說到那時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天狼星,據(jù)《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掠”的,這里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jìn)擾的西夏軍隊。蘇軾在結(jié)句表達(dá)了自己要報效國家,關(guān)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 

  蘇軾在此詞寫就后數(shù)日給他的朋友鮮于子駿的信中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fēng)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

  這首詞通過描寫詞人打獵的壯闊場景,表達(dá)了詞人志在為國殺敵的愛國熱情和英雄氣概,充滿陽剛之美,成為歷史彌珍的名篇。

【賞析】

  詞在中國古代是一種和樂的歌唱文體,因此一首詞從音律上講,具有自己的曲調(diào),即詞調(diào)。一種詞調(diào)有一個專用的名稱,這個專用的名稱叫“詞牌”。[江城子]就是詞牌。一般來說詞的內(nèi)容5詞牌沒有直接關(guān)系。詞除了表明詞牌以外,有時作者還要加上一個題目,告訴我們這首詞的內(nèi)容和表達(dá)的主旨!睹苤莩霁C》就是這首詞的題目,如果把題目寫得長一點,就成了詞前的小序,叫作“詞序”。詞有“序”是從蘇拭開始的。詞如果按字?jǐn)?shù)來區(qū)分,可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等。[江城子]全篇70個字,屬于中調(diào)(在100字以內(nèi))。詞若分段,又可分成“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和“四疊”。“雙調(diào)”分成上下兩闕。“闕”,音樂中止的意思。“兩闕”,指音樂演奏兩遍。所以雙調(diào)的詞就是兩段歌詞。“闕”,有時又叫“片”。“雙調(diào)”是詞中最為常見的形式。[江城子]詞牌在唐代是單調(diào),35個字,到宋代以后演變?yōu)殡p調(diào)。

  詞和詩顯著不同點,是它的句式長短不齊。所以詞又“長短句”。 [江城子]的句式:3、5、7言的均有。詞和詩一樣必須押韻,其韻腳是有固定位置的,不能隨便改變。用韻有疏、有密,大致短調(diào)的詞比較密。上闕、下闕要求在第1、2句,3、5、8句押韻。押韻又有押平、仄韻之分。[江城子]這首詞一般押平聲韻,但后世也有押仄聲韻的。除押韻外,詞中每個句子,每句中的每個字,都有平仄音律的規(guī)定,那一個字用平聲,那一個字用仄聲,原則上是不能隨便改變的。

  在蘇軾詞集《東坡樂府集》中,[江城子]共9首,每首下面都有一個題目。這首詞的詞是《密州出獵》。

  “密州”,今山東諸城縣。宋神宗熙寧7年(1074年9月),蘇軾由杭州調(diào)任密州知州(相當(dāng)于漢唐時太守)。到熙寧10年(1076)離開,在密州共住3年左右時間。這幾年正值密州連年饑荒,久旱不雨。熙寧8年蘇軾到密州的第2年的冬天,密州災(zāi)情十分嚴(yán)重。蘇軾除組織百姓救災(zāi)以外,曾到城南二十多里的常山祭天求雨。據(jù)說山上有一座神祠,百姓到這里求雨,往往有求必應(yīng)。這座山常常有德于百姓,所以就稱它為“常山”。這次蘇軾到常山求雨之事,他曾寫過幾篇詩文來記載,一是《密州祭常山文》另有兩首詩《祭常山回小獵》《和枚之曹會獵鐵溝》,據(jù)這兩首小詩提示,我們知道蘇軾在祭常山的歸途中和另外一位姓枚的官吏,曾在一個叫“鐵溝”的地方打過獵。據(jù)查在常山東南有一個蜿蜒15里的岡巒叫黃毛岡,附近有一溪水叫“鐵溝”,這次打獵當(dāng)是《密州出獵》所記之事。

  蘇軾是一位具有政治熱情,有報國壯志的文學(xué)家,從年輕時起,就以才華橫溢的才氣,勃勃雄心,關(guān)心朝政,渴望對國、對民做出自己的貢獻(xiàn)。北宋是個內(nèi)憂外患慘重的朝代,除國內(nèi)政局動蕩外,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北方遼國、西北西夏常犯宋之邊境,使北宋統(tǒng)治集團(tuán)常常惶惶不可終日。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歷代的北宋統(tǒng)治者只是消極防御,甚至妥協(xié)茍安,致使外族入侵更加猖狂,養(yǎng)虎成患,喪權(quán)辱國。在宋神宗一朝,每年要捐贈給西夏大量絹、銀、茶葉等財物。就在蘇軾寫這首詞的前幾個月,還發(fā)生了七百里土地與遼的事件。蘇軾面對此情此景,清醒的認(rèn)識到,天下有治平之名,而無治平之實。他主張積極備戰(zhàn),爭取對敵斗爭的主動權(quán),并且提出一系列對敵斗爭策略。但因他與王安石政見不和,得罪了宋神宗,最后只好請求離開朝廷到地方任職。他先作杭州通判,后改任密州知州。這對于有志的蘇軾來說,實在是不得以而為之。古人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蘇軾雖貶官在外,但他的政治熱情并沒削減,他是不在其位也謀其政。形勢的危機(jī),固守邊防的重要,時刻縈繞于他心中,只要一有機(jī)會就噴發(fā)出來。熙寧8年冬天在常山會獵,正給了他這樣一個機(jī)會。當(dāng)蘇軾擎鷹、系狗,前呼后擁來到會獵場所,在山岡上縱馬馳騁,彎弓射箭,追狐捉兔的時候,長久郁積心頭的憂事之心、報國之志,隨即觸發(fā),盡情噴泄,于是發(fā)揮為詞。

  這首[江城子]名記出獵之事,實為抒豪情之志,抒發(fā)了保衛(wèi)邊疆,為國殺敵的愿望。

  他在《祭常山會小獵》詩中說:“青蓋前頭點皂旗,黃毛岡下出長圍。弄風(fēng)驕馬跑空立,乘兔蒼鷹掠地飛;赝自粕?,歸來紅葉滿征衣。圣朝若用西涼簿,白羽猶能效一揮。”這首詩也是描寫出獵的場面,突出了作者自己在獵場身手狡捷的雄姿,尤其詩最后兩句用晉朝善用兵的西涼主簿謝艾和手揮羽扇從容退敵的顧云,用這兩個人物自匡,抒發(fā)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報效國家與人民的心情。他在另一書中記載:意取西涼主簿謝艾氏,艾本書生也,善能用兵,故以此自比,若用拭將不減謝艾也。意思是這首詩用了西涼主簿的典故。這首詩的表現(xiàn)手法、主題與[江城子]詞差不多,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首詞。


  先看上闋:寫知州率領(lǐng)人馬行獵平岡。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老夫”是蘇軾自稱。熙寧八年,蘇軾四十歲,剛到中年自稱老夫,因為古代文人喜歡嘆老嗟年,是因政治地位的低下,往往會引起年華易逝、老之將至的悲嘆,但這句主要意思不在嘆老,更在于不服老。“聊”,暫且。“發(fā)”,抒發(fā)。出獵這是一次得以抒發(fā)心情的偶然機(jī)會,所以說“聊發(fā)”。“少年狂”,少年那樣的豪壯之情。“狂”,概括了蘇軾的精神狀態(tài),意氣昂揚,豪邁狂放。年齡雖然老了,但精神猶如少年。所以這句的重心落在“少年狂”三個字上。全句是說,我雖然已是一個老人了,但是偶然還會有少年那樣的狂放之態(tài),豪壯之情呢!

  這開頭一句奠定了全篇的昂揚基調(diào)。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狂放之態(tài)、豪壯之情,卻不能施之于疆場,而只能見諸獵場。在“聊發(fā)”兩個字里面,實際上蘊涵著作者的理想與作者所處身的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隱隱約約地透露出他那不滿的情緒。但他能在百無聊賴的處境中,還煥發(fā)著“少年”的英氣,難能可貴。一個“狂”字足見報國之情之烈。

  下面我們看這“老夫”的“少年狂”都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首先是行為上的“狂放”。“左牽黃,右擎蒼。”“黃、蒼”都是色彩。“蒼”,青黑色。這里以色彩代替事物。這是古代詩詞常見的借代用法。用“黃”代黃狗,用“蒼”代蒼鷹。這兩句是說:我左手牽著狗,右手舉著鷹,這是“出獵”題中應(yīng)有之義,這里寫物是為了寫人,寫出了作者出獵時的雄姿。“牽黃、擎蒼”是一種豪邁的舉動,它往往和人的快意情緒相聯(lián)系。據(jù)說古代一些著名人物,像李斯在年輕時,就是牽著黃狗,手擎蒼鷹;像梁代的張聰出獵時是左手擎鷹,右手牽狗。“左牽黃,右掣蒼”這兩個短句,節(jié)奏輕快,似乎也傳達(dá)出了蘇軾在出獵時一種豪邁快意的心情。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頭上戴著錦緞帽,身上披著貂鼠裘,這是蘇軾的隨從人馬,也就是“千騎”的打扮。據(jù)說漢代羽林軍才有這樣的裝束,這里用來形容“千騎”,可見出狩獵隊伍陣容之整齊、氣概之英武。“騎”,名詞一人一馬叫“騎”。“平岡”,是低矮平坦的山岡。就是《祭常山回小獵》里提到的黃毛岡。因會獵是在黃毛岡上展開,所以叫“千騎卷平岡”。這里作者用了一個“卷”字來寫圍獵,既寫出了大隊人馬席卷而來、呼嘯而過的聲勢,又渲染了圍獵場面那種緊張熱烈的氣氛,確有一字傳神的藝術(shù)效果。同時也可見軍威之盛。

  以上四句,寫犬鷹,寫隨從,寫場面聲勢,無一句直接寫作者自我,但我們會發(fā)現(xiàn),句句都與“老夫狂”相關(guān),實際上作者的自我形象已于這種間接的表現(xiàn)中宛然可見。

  “為報傾城隨大守,親射虎,看孫郎。”前幾句寫出獵隊伍,可以說寫足了出獵的聲勢、氣氛。“為報”句是寫密州百姓。“為報”,為了答謝。“傾城”,全城意思,指密州全城百姓。“太守”是作者自指,宋代的知州,相當(dāng)于漢代的太守。密州百姓傾城隨觀出獵,想一睹太守馳騁獵場的雄姿風(fēng)采,太守也想一展身手,以答謝百姓的盛情。“親射虎,看孫郎”,這是倒裝句,可理解為“看孫郎,親射虎”。“孫郎”,即三國時吳主孫權(quán),他在古人眼里是個年輕有為,功業(yè)成就的有名人物。孫權(quán)射虎的歷史事實,見于《三國志·吳書》的孫權(quán)傳記。據(jù)說建安二十三年十月,孫權(quán)在去吳的路上,所騎的馬被虎咬傷,孫權(quán)用雙戟射虎,虎后退,被其隨從捕獲。這里用孫權(quán)的典故正好和出獵之事相吻合,又和首句的“少年狂”相呼應(yīng),作者用來自比,恰到好處的表現(xiàn)了詩人出獵時的精神狀態(tài)。

  以上牽黃擎蒼,千騎圍獵,百姓隨觀,還要仿效孫權(quán)親射猛虎,都是“老夫”“少年狂”在行為上的狂放表現(xiàn)。

  下闋寫“老夫”在思想上的“狂放”,寫宴后“老夫”的豪興和膽氣。

  首句:“酒酣胸膽尚開張”。“胸膽”,指作者的胸襟和氣概。“尚”,更加的意思。這句說,痛飲之后,乘興出獵,所以心胸更加開闊,氣概更加豪壯。這句是補(bǔ)寫“少年狂”行為之狂。正因有了這句,所以下面的議論,借出獵一吐胸臆,直陳己志,便顯得豪氣逼人,難以抑制。

  “鬢微霜,又何妨!”這兩句說:盡管我的兩鬢已經(jīng)斑白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這是直抒不服老的壯心,用反問語氣更增加了感情的力度。通過出獵小施身手,作者體驗到了自己充沛的體力、昂揚的精神。他多么期待朝廷能夠理解自己,及時使用自己,使自己獲得殺敵報國的機(jī)會。這就是不服老的內(nèi)涵。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這兩句也是倒裝句式,可還原為“何日遣馮唐持節(jié)云中”。“節(jié)”,符節(jié),朝廷的使者,代表皇帝行使權(quán)力,故以符節(jié)作為憑證。“云中”,是漢代的云中郡,在現(xiàn)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東北一帶。這里又是用典。用典有明用暗用之分。從明用來理解,則認(rèn)為這里是用了馮唐的典故。據(jù)說馮唐壯年時不得重用,當(dāng)朝廷起用他時,卻已年老力衰了。如從暗用來理解,則這里是用了漢代云中郡太守魏尚的典故。這里又是用典。用典有所謂明用、暗用之分,因而對這兩句的解釋有兩種看法:從明用來理解:認(rèn)為這是用了馮唐的典故。據(jù)說馮唐壯年時得不到重用,當(dāng)朝廷起用他時,已年老力衰了。從暗用來理解:認(rèn)為這是用了漢代云中郎魏尚的典故。漢文帝(劉恒)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頗有戰(zhàn)功。但他僅僅因為報功時多報了六個殺敵人數(shù),而被削爵處分。經(jīng)過馮唐的勸諫,文帝方回心轉(zhuǎn)意,命令馮唐持節(jié),赦免魏尚,重新任用他為云中太守,固守漢代邊防。馮唐的身世與蘇軾不同,而蘇軾因得罪神宗(趙頊)而被貶官外放,這個身世倒與魏尚大致相似,所以后面一說為好。作者以魏尚自比,一方面包含著政治上遭受打擊后的委屈心情,但主要的還是表現(xiàn)希望朝廷重新信任和重用他的迫切心情。“何日”二字,就充分突出了這種心情的強(qiáng)烈。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會”,是料想之詞,應(yīng)當(dāng)。“挽”,拉,牽引。挽弓如滿月,表示勇武有力。如杜甫有“挽弓當(dāng)挽強(qiáng),用劍當(dāng)用長”的詩句。“西北望”是倒裝句,可還原為“望西北”。“西北”是對異域(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泛稱。具體是指北宋時西北、北方的西夏政權(quán)。但從這首詩寫作地點時間看,熙寧8年7月,蘇軾寫該詞的前幾個月,宋朝曾割地700里給遼國。遼在宋的北方,密州又與遼國相比鄰。這件事肯定給蘇軾很大的刺激。因此這里的“西北”就不僅僅指西夏,而可兼西夏和遼兩個國家。“天狼”,是天狼星,古人以這個星主侵掠,喻貪殘。屈原《九歌》中《東君》詩中有“舉長矢兮射天狼”(我高舉著長箭射擊天狼)句,這就是“射天狼”的出處。

  這三句中,由“挽”到“望”到“射”,是三個聯(lián)貫而下的動作,構(gòu)成一個雕塑感很強(qiáng)的特寫鏡頭,作者是以挽弓射箭的壯舉,來表現(xiàn)作者的建功立業(yè)、殺敵報國的強(qiáng)烈愿望,在這里感情達(dá)到了高潮,從而十分鮮明地表達(dá)了這首詞的愛國主義主題。

  這幾句所表現(xiàn)出的狂放思想,胸膽開張,鬢霜不顧,一心要“云中”疆場,彎弓射天狼。其行為的狂放,正是為了襯托出思想上的狂放。這里將蘇軾的自我形象,他的胸襟、抱負(fù),顯露得更加突出鮮明。


  讀這首詞應(yīng)重點掌握以下幾點:


  一、作者在詞里致力于自我形象的塑造,是該詞的最顯著特點。眾所周知,詞從晚唐到宋初這個階段,內(nèi)容大多是吟唱艷情、離愁、羈思、雅趣,作者自我形象往往是不鮮明的。蘇軾詞的獨創(chuàng)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他沖破了詞的傳統(tǒng)題材,開始轉(zhuǎn)向反映社會的重大題材,做到了所謂“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特別是在詞里面要表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fù)、遠(yuǎn)大理想、個人胸襟、品行道德等,從而塑造出鮮明而突出的自我形象。

  [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詞里的中心人物就是作者自己。上闕第一句“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總括了自我形象所獨具的精神面貌,表達(dá)了作者的豪壯感情,又蘊涵了作者內(nèi)心的矛盾、苦悶。所以這句成為全詞的總領(lǐng)。下面用敘述的筆法寫鷹、寫狗。“左牽黃,右擎蒼”。又寫隨從,就是“錦帽貂裘”。又寫打獵的場面與聲勢,即“千騎卷平岡”。 寫鷹、寫犬、寫隨從、寫場面聲勢,表面看來沒一句直接寫作者自己,但細(xì)心讀者自然會發(fā)現(xiàn),這幾個敘述的角度無不與老夫之行為、思想“狂”有關(guān)系,它都是為了表現(xiàn)太守馳騁打獵時那種勃發(fā)的豪邁、歡快的情趣。所以這是一種對作者自我形象的間接表現(xiàn)手法。在打獵場面中,中心人物還沒出場,就拉滿弓,蓄滿箭了,中心人物一出場就水到渠成了。這樣寫的目的主要是為讓讀者引起對中心人物的注意。寫“為報傾城隨太守”,寫密州百姓傾城隨觀,是作為陪襯、鋪墊來設(shè)置的。這也是塑造太守形象的有力的一筆。上闕最后兩句,作者才在萬眾歡鬧的場面中心,推出了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親射虎,看孫郎”,言外之意,就是要看蘇軾來打獵。

  下闕是借題發(fā)揮,借出獵事件來抒壯烈情懷。“胸膽尚開張”,這句引出下面鋒芒畢露的議論。由上闕出獵的場面和高昂的斗志,生發(fā)出感想,來表達(dá)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立功邊庭的豪情壯志。雖然是議論但并不抽象,它是作者胸意的直接吐露,具有作者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這樣,這首詞自我形象的塑造就從上闕對外在形象的刻畫,而轉(zhuǎn)至下闕對內(nèi)心情志的抒發(fā)。作者那樣倔犟的剛毅性格,開朗樂觀的胸懷,以天下為己任的壯志,殺敵報國的豪情,無不包含在“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這樣一些慷慨陳詞之中了。這首詞結(jié)束部分又把內(nèi)心情志,凝聚成外在的形象——挽弓射箭的壯舉,用一個勇于抵御外敵的特寫,來表現(xiàn)作者對國家、對民族的獻(xiàn)身精神。這個愛國志士的形象給我們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象,熾烈的愛國感情,為實現(xiàn)殺敵的理想以及不懈奮斗的壯志,躍然紙上。

  二、這首[江城子]是蘇軾詞中第一首具有豪放風(fēng)格的作品。蘇軾在《與鮮于子駿簡》中曾形容過他豪放詞的風(fēng)格,說:“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品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shù)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闕,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信中所言“小詞”,即此詞。“柳七郎”,柳永。蘇軾在這里把柳永為代表的婉約詞來作為對立面,說自己的詞自是一家。柳永以前的詞,往往供淺斟低唱之需,是綺羅香澤之態(tài),風(fēng)格是婉約、纏綿的。這首[江城子]卻是格調(diào)昂揚,音節(jié)鏗鏘是一首典型的豪放詞。作者自己所說的“頗壯觀也”一句,正是我們要對該詞所作的簡潔而概括的評價。


  構(gòu)成該詞豪放風(fēng)格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取決于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題材。該詞所表現(xiàn)的再不是那種酒邊樽前,男歡女愛的生活場景和綺靡的風(fēng)情,而是令人精神振奮的冬天出獵的場面,開闊的生活場景,出獵者的形象、雄姿、壯舉,這本身就確定了該詞具有豪邁、奔放的基調(diào)。

  2、這種風(fēng)格的形成,還取決于該詞是以敘述和議論米來作為主要的表現(xiàn)手段。古人云,作詞的材料不過是情景兩端,注重寫客觀之景的詞人,往往是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齊到。一般都是將景物作為抒情的襯托。但蘇軾這首詞卻不然。上闕是敘述,描寫了一個出獵的場面;下闕則是議論吐露胸臆,直呈壯志。以議論來入詞,當(dāng)是一般詞家所看不慣的,認(rèn)為這不是詞的本色。蘇拭在該詞中把議論、述志、抒情,熔成一體,將個人的身世感慨、怨憤、希望一概都寄之于詞。議論中間,宛然有一個作者自我形象的存在。這種直抒胸臆的表現(xiàn)手法,就同委婉細(xì)微、曲折見義的婉約詞是大相徑庭了,使詞呈現(xiàn)出感情外溢、氣度開張的特色,自有一種感人的魅力。

  三、這首詞體例馳騁挺拔,語言平易淺顯,不雕繪,不著色,不單純追求文字的華麗和工巧。像“左牽黃,右擎蒼。”寫的多么自然,一個“卷”字又是多么有力。“鬢微霜,又何妨!”簡直是置地作金石之聲。上闕“親射狼”的“射”字;下闕“射天狼”的“射”字,又可以看成是詞中之“眼”?磥聿皇墙(jīng)意的,實際上卻非常有表現(xiàn)力。這種語言上特色和這首詞的詞調(diào)、規(guī)定要多用短句子,節(jié)奏要輕快,音節(jié)要響亮,這些配合起來,才能收到自然、一氣貫注的效果。這不僅有助于作者壯烈情懷的抒發(fā),還造成了豪放詞特有的韻律之美。難怪蘇軾讓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

  四、典故運用貼切、自然。這首詞共用了三個典故,前兩個用了三國時東吳孫權(quán)的典故和漢文帝時魏尚的典故,這兩個典故都是用歷史人物自比。孫權(quán)射虎的典故,說明自己年富力強(qiáng),壯志猶存;而赦免魏尚的典故,又說明他自己盼望朝廷能加以錄用,在反侵略的戰(zhàn)爭里為國立功。這兩個都是為人們所熟悉的熟典,而不是僻典,并不晦澀難懂,自然貼切,切合其事,有助于突出作者的自我形象。“西北望,射天狼。”用了屈原《九歌.東君》中的“舉長矢兮射天狼”一句,作者用此來表明自己抵御外敵入侵的決心。該典故用在此與出獵的場景相吻合,與作者此時此地的心境也相合。我們讀起來簡直看不出是在用典,用典如同口出,不露痕跡。這種符合主題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用典,決不是那種堆砌用典、賣弄學(xué)問的作者所可以比擬的。

  在這首詞之后,蘇軾還寫了豪放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diào)歌頭]《中秋》等。這些詞使蘇軾成了豪放詞派的開創(chuàng)者,在我國詞史上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鑒賞】

  這首詞寫蘇軾在密州作地方長官時,有一次去打獵的情景。

  打獵,對于一個職業(yè)獵手,是家常便飯;而對于蘇軾這樣年已四十的地方官來說,就不能不算一次壯舉了。詞中就是從表達(dá)他出獵時的激動心情開始的。“老夫聊發(fā)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長男性的自稱,切合作者的年紀(jì)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這句說,老夫今天要發(fā)一發(fā)小伙子那種“狂勁兒”了。“左牽黃,右擎[qíng 舉起]蒼”,左手牽著黃狗,右臂架著蒼鷹。鷹和狗是用來追捕獵取對象的。“錦帽貂裘”,是戴著錦帽穿著貂皮襖,這次打獵是在冬天,所以穿著皮衣。千騎卷平岡”:成千的騎手跟隨著他,浩浩蕩蕩,象疾風(fēng)一般卷向平坦的山岡。這里顯示了作為一州長官出獵時的聲勢和排場,確實是壯觀!百姓幾乎全城出動(即傾城),都想追隨蘇軾這個知州(相當(dāng)于漢朝的太守),去看他打獵。而他也為百姓的熱情所感動,暗下決心,為了答謝(報)人們的情意,他要學(xué)習(xí)三國時代匹馬單槍搏斗猛虎的孫權(quán)(孫郎),親手射殺猛虎,給大家看看。

  在上片,作者實際上已經(jīng)繪制成他的“太守出獵圖”。寫出了他的形貌,也寫活了他的神情;渲染了熱烈的氣氛,更揭示出了他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轉(zhuǎn)入下片,作者又進(jìn)一步深化了所要表達(dá)的主題。他說,他剛剛喝足了酒(酒酣)因而更加氣粗膽壯(即胸膽尚開張),鬢發(fā)有些花白,又有什么妨礙呢!看來好象是承接上片,表現(xiàn)他老當(dāng)益壯的英雄氣概。其實,這里所指,已不限于打獵。他在考慮更為重要的事情:“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皇帝什么時候才派馮唐到云中傳達(dá)命令?這里用了漢文帝劉恒時的一個典故。“云中”是漢朝的一個郡,在今年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一帶和山西省西北部一部分地區(qū)。“節(jié)”,即符節(jié),是傳達(dá)皇帝命令的憑證。漢文帝曾派馮唐到云中郡,傳旨赦免前云中太守魏尚受的處分,恢復(fù)他的官職。魏尚原來抗擊匈奴侵?jǐn)_有功,后來因小過失受到不公平的處罰?梢,作者是在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擔(dān)當(dāng)保衛(wèi)邊防的重任。他這樣希望,并不是無的放矢。因為,當(dāng)時宋王朝正受到來自西北方的西夏和來自東北方的遼國的軍事威脅,國家的安危引起了蘇軾的嚴(yán)重關(guān)切。他渴望奔赴軍事前線,來實現(xiàn)為國立功的政治抱負(fù)。最后三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學(xué)上,被認(rèn)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當(dāng)作敵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屬于野獸,當(dāng)在被射獵之列的聯(lián)想,他表示,將要(會)緊握雕花的強(qiáng)弓,把他對敵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圓如滿月般的弓弦上,看準(zhǔn)那西北方的敵人,狠狠地射去。

  作品以出獵開始,卻以將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表的結(jié)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把記敘出獵的筆鋒一轉(zhuǎn),自然地表現(xiàn)出了他志在殺敵衛(wèi)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這就把一首生活隨筆式的小詞寫成了充滿愛國激情的作品。讀起來,韻調(diào)鏗鏘,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境界開闊,是一首表現(xiàn)了蘇軾豪放風(fēng)格的成功之作。原載:《唐宋詞選講》

【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文學(xué)家、詞人、詩人,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他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蘇軾是蘇洵的次子(蘇洵長子夭折)。1057年(嘉?二年),蘇軾與弟弟蘇轍同登進(jìn)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更多唐詩宋詞賞析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相關(guān)文章。

  蘇軾的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上被公認(rèn)文學(xué)藝術(shù)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又與陸游并稱蘇陸;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一;其畫則開創(chuàng)了湖州畫派。

  蘇軾現(xiàn)存世的文學(xué)著作共有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以及大量散文作品。最早的成名文章是嘉?二年(1057年)應(yīng)試時的《刑賞忠厚之至論》,最早的一批詩作是嘉?四年與父親和弟弟合編的《南行集》中的40多首詩,最早的詞則寫于熙寧五年(1072年)。詩文有《東坡七集》《東坡集》《東坡詞》等。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后雨》等。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瀟湘竹石圖》等。

【宋詞英譯】

This old man is wild with adolescent bravado,

A leashed brown dog in the left hand,

And an eagle perched on the right.

Fitted out with brocade headgears and fur,

A legion of a thousand horses sweeping over rolling plains.

Get the whole city out in the wake of Gov’nor

To watch him shoot tigers,

A young Sun Lang.


Flushed with wine and chest bared in an expansive mood,

What does it matter

If only a little sideburn frost!

The imperial fiat at Yunzhong,

When would it be dispatched by my Feng Tang?

And I would draw the sculpted bow to a full moon,

With a northwest gaze,

To shoot the Celestial Wolf.

【詞牌簡介】

  《江城子》,詞牌名之一。唐詞單調(diào),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單調(diào)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蛑^調(diào)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襯字)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為雙調(diào),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歐陽炯單調(diào)詞將結(jié)尾兩個三字句加一襯字成為七言句,開宋詞襯字之法。后蜀尹鶚單調(diào)詞將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兩句,開宋詞減字、攤破之法。晁補(bǔ)之改其名為《江城子》,韓?調(diào)有“臘后春前村意遠(yuǎn)”句,故又名《村意遠(yuǎn)》。

【格律】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韻),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韻),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韻)。

 。ㄖ斜硎究善娇韶,平表示平聲,仄表示仄聲,韻表示韻腳位置) (本是單三十五字,宋人改為雙調(diào)。)

  此詞的韻腳是:七陽;可“三江七陽”通押。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ci/songci/892533.html

相關(guān)閱讀: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訴衷情·夜來沈醉卸妝遲
搗練子令?深院靜 賞析
生查子·元夕
《甘州 八聲甘州》譯文注釋_《甘州 八聲甘州》點評_張炎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