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_全詩賞析

編輯: 淡泊明志 關(guān)鍵詞: 描寫荷花的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出自盛唐詩人的《采蓮曲》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賞析
這首像一幅美好的采蓮圖,描寫了江南采蓮少女的勞動生活和青春的歡快。
這首詩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并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伎倆加以烘托描述,奇妙地將采蓮少女的俏麗與大天然融為一體。全詩活潑活躍,富于詩情畫意,饒有生涯情趣。
詩的前兩句的描寫,讓人感覺到這些采蓮少女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門;后兩句寫的是佇立凝望者在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一種人花難辨的感覺。前兩句著重于客觀描寫,后兩句側(cè)重于寫主觀感觸,客觀描寫與主觀感想相聯(lián)合的手段,很好地表示了人花難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幽美意境。
假如把這首詩看作一幅《采蓮圖》,畫面的核心天然是采蓮?女們。但作者卻從頭至尾不讓她們在這畫面上呈現(xiàn),而是讓她們攙雜在田田荷葉、艷艷荷花叢中,若有若無,若有若無,使采蓮少女與漂亮的大做作融為一體,使全詩別具一種惹人遙想的精美意境。這樣的藝術(shù)構(gòu)思,是步人后塵的。
一開頭就巧妙地把采蓮少女和四周的自然環(huán)境組成一個協(xié)調(diào)同一的整體??“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說女子的羅裙綠得象荷葉一樣,不外是個一般的比喻;而這里寫的是采蓮少女,置身蓮池,說荷葉與羅裙一色,那便是“本地景色”,是“賦”而不是“比”了,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艷的風(fēng)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說少女的臉龐紅潤明麗猶如出水的荷花,這樣的比方也不算新穎。但“芙蓉向臉兩邊開”卻又不單是比喻,而是刻畫出一幅美麗的圖景: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旁邊,看上去好象嬌艷的荷花正朝著少女的臉龐開放。把這兩句聯(lián)成一體,讀者好像看到,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jīng)融入田田荷葉之中,簡直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則與鮮艷的荷花彼此輝映,人花難辨。讓人覺得,這些采蓮女子幾乎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局部,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描寫既存在逼真的生活實感。
第三句“亂入池中看不見”,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體,難以辨別,只有在定晴細(xì)察時才委曲可辨;所以稍一錯神,采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突然不見蹤跡了。這一句所寫的恰是鵠立凝望者在霎時間所發(fā)生的一種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到,一種變幻莫測的驚疑與惘然。這是通常所說“看花了眼”時常有的情況。然而,合法踟躕悵惘、望而不見之際,蓮塘中歌聲四起,忽又豁然開朗,“看不見”的采蓮女子仍在這田田荷葉、艷艷荷花之中!笆加X有人來”要和“聞歌”聯(lián)在一起體味。本已“不見”,忽而“聞歌”,方知“有人”;但人卻又依然掩映于荷葉荷花之中,故雖聞歌而不見她們的身姿面影。這真是所謂“菱歌頌不徹,知在此塘中”(崔國輔《小長干曲》)了。這一描寫,更增添了畫面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跟張望者聞歌神馳、佇破凝望的情狀,而采蓮少女們充斥青春活氣的歡喜情感也彌漫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讓畫的主角顯明涌現(xiàn)在畫面上,那目標(biāo),除了把她們作為美麗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還由于這樣描寫,才干留下悠然不盡的情趣。
借助動詞,展示采蓮女在荷塘中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人花難辨,花人同類的生動畫面,表現(xiàn)出采蓮女呆頭呆腦、暮氣沉沉的性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84394.html

相關(guān)閱讀: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_全詩賞析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接天蓮葉無限碧,映日荷花別樣紅_全詩賞析
圓荷浮小葉,細(xì)麥落輕花_全詩賞析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_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