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_全詩賞析

編輯: 淡泊明志 關(guān)鍵詞: 愛國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出自南宋詩人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惋惜流年,發(fā)愁風(fēng)雨,樹猶如斯。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好漢淚!

賞析
該詞,上片大段寫景:由水寫到山,由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很有檔次。開頭兩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作者在賞心亭上所見的景色。楚天千里,遼遠空曠,秋色無邊無涯。大江流向天邊,也不知何處是它的止境。遙遠天涯,天水融合景象闊大,筆力遒勁!俺臁钡摹俺钡,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這里戰(zhàn)國時曾屬楚國!八S天去”的“水”,指浩浩大蕩奔流不息的長江!扒Ю锴迩铩备扒餆o際”,顯出闊達氣概同時寫出江南秋季的特色。南方長年多雨多霧,只有秋季,秋高氣爽,才可能縱目眺望,看見大江向無限無盡的天涯流去的壯觀風(fēng)景。

下面“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寫山!斑b岑”即遠山。舉目遠眺,那一層層、一疊疊的遠山,有的很像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麗人頭上螺旋形的發(fā)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詞人的憂傷和憤怒!犊~緲峰》:“似將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送桂州嚴(yán)大夫》詩有“山如碧玉”之句,是此句用語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雖見壯美的遠山,但愁卻有增無減,好像是遠山在“獻愁供恨”。這是移情及物的手段。詞篇因而而活潑。至于愁恨為何,又何因此至,詞中不正面交代,但聯(lián)合登常設(shè)地情景,能夠意會得到。

北望是江淮火線,效率無由;再遠即中原舊疆,光復(fù)無日。南望則江山雖好,無奈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進取,卻力不得伸。以上種種,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遠山之獻供,一寫心坎的擔(dān)當(dāng),而總束在此片結(jié)句“登臨意”三字內(nèi)。開頭兩句,是純潔寫景,至“獻愁供恨”三句,已進了一步,點出“愁”、“恨”兩字,由純粹寫景而開端抒情,由客觀而及主觀,情感也由平庸而漸趨強烈。所有都在推動中深入、升華!奥淙諛穷^”六句意思說,夕陽快要西沉,孤雁的聲聲哀鳴不斷傳到賞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對遠在北方的故鄉(xiāng)的懷念。他看著腰間空自佩戴的寶刀,悲憤地拍打著亭子上的欄干,可是又有誰能懂得他這時的心境呢?這里“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三句,固然還是寫景,但無一語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見之景,用“落日”二字,比方南宋國勢衰頹!皵帏櫋,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為“江南游子”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辛棄疾渡江淮歸南宋,原是以宋朝為自己的故國,以江南為自己的家鄉(xiāng)的。可是南宋統(tǒng)冶團體基本無北上收失地之意,對像辛棄疾一樣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棄疾看作自己人,對他始終采用猜疑排斥的立場;以致辛棄疾感到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時作者思潮磅礴心情沖動。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語言來渲染,而是選用具備典范意思的動作,酣暢淋漓地抒發(fā)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第一個動作是“把吳鉤看了”(“吳鉤”是吳地所造的鉤形刀)。《后出塞》詩中就有“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的句子!皡倾^”,本應(yīng)在戰(zhàn)場上殺敵,但現(xiàn)在卻閑置身旁,只作賞玩,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雖有疆場破功的雄心壯志,卻是豪杰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襯托出來了。第二個動作“欄干拍遍”。據(jù)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錄,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jié),他經(jīng)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吁唏獨語,或以手拍欄于。曾經(jīng)作詩說:“讀書誤我四十年,幾次醉把欄干拍”。欄干拍遍是胸中有說不出來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干來發(fā)泄。用在這里,就把作者雄心壯志無處發(fā)揮的迫切非憤的情態(tài)宛然浮現(xiàn)在讀者眼前。另外,“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動作描述外,還因為采取了運密入疏的手法,把強烈的思維感情寓于平淡的筆墨之中,內(nèi)涵深沉,回味無窮。“無人會、登臨意”,感慨自己空有恢復(fù)中原的抱負(fù),而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音。

后幾句一句句感情漸濃,達情更切,至最后“無人會”得一縱情抒發(fā),可說“盡致”了。讀者讀到此,于作者心理心緒,亦可盡知,每位讀者,也都會被這種感情沾染。

上片寫景抒懷,下片則是直接言志。下片十一句,分四層意思:“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這里援用了一個典故:晉朝人(字季鷹),在洛陽作官,見秋風(fēng)起,想到家鄉(xiāng)姑蘇味美的鱸魚,便棄官回鄉(xiāng)。(見《晉書。張翰傳》)當(dāng)初暮秋氣節(jié)又到了,連大雁都曉得尋蹤飛回舊地,何況我這個流浪江南的游子呢?然而本人的故鄉(xiāng)現(xiàn)在還在金人統(tǒng)治之下,南宋朝廷卻偏一隅,自己想回到家鄉(xiāng),又談何輕易!“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xiāng)思,又抒發(fā)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切收到了一石三鳥的后果!扒筇飭柹,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干”,是第二層意思。求田問舍就是買地置屋。劉郎,指三國時劉備,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這也是用了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探訪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漠,單獨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許汜去訊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記國是,求田問舍,陳登當(dāng)然瞧不起你。

假如是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高低床呢?這二層的粗心是說,既不學(xué)為吃鱸魚膾而還鄉(xiāng)的張季鷹,也不學(xué)求田問舍的許汜。作者登臨眺望望故鄉(xiāng)而生情,誰無思鄉(xiāng)之情,作者自知身為游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個別的又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說,我很悼念家鄉(xiāng)但卻毫不是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xiāng)當(dāng)是收復(fù)河山之時。作有此抱負(fù),但語中蘊藉,“歸未?”一詞可知,于是天然引出下一層。

“可惜流年,憂慮風(fēng)雨,樹猶如此”,是第三層意思。流年,即時光流逝;風(fēng)雨指國度在風(fēng)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也有一個典故,據(jù)《世說新語。語言》,桓溫北征,經(jīng)過金城,見自己從前種的柳樹已長到多少圍粗,便感慨地說:“木如同此,人何以堪?”樹已長得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這三句詞包括的意思是:于此時,我心中確實惦念故鄉(xiāng),但我不不會像張瀚,許汜一樣貪圖安適本日悵恨憂懼的。我所憂懼的,只是國事飄搖,時間流逝,北伐無期,恢復(fù)中原的宿愿不能實現(xiàn)。年紀(jì)漸增,恐再閑置便再無力為國效命沙場了。這三句,是全首詞的中心。到這里,作者的感情經(jīng)由層層推進已經(jīng)發(fā)展到最熱潮。

下面就做作地收束,也就是第四層意思:“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辟,是懇求,“紅巾翠袖”,是?女的打扮,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詞。在宋代,普通游宴娛樂的場所,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這三句是寫辛棄疾自傷抱負(fù)不能實現(xiàn),世無良知,得不到同情與慰藉。這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響應(yīng)。

該詞是辛詞名作之一,它不僅對辛棄疾生涯著的那個時期的抵觸有充足反應(yīng),有比擬實在的事實內(nèi)容,而且,作者應(yīng)用圓熟精到的藝術(shù)伎倆把內(nèi)容完善地表白出來,直到今天依然存在極其強烈的感染力氣,使人們百讀不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86572.html

相關(guān)閱讀:揚子江原文_翻譯和賞析_文天祥古詩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全詩賞析
蒿里行原文_翻譯和賞析_曹操古詩
《關(guān)山月》譯文注釋_《關(guān)山月》點評_陸游的詩詞
歲暮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杜甫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