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別太寵溺
“膽怯型”的孩子并不少見。他們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能夠自信地表達自我,敢說敢做,即使犯了錯誤也不唯唯諾諾。但是,一旦他們置身于相對陌生的環(huán)境或面對生人,便會完全“失去”聰明與靈巧,缺乏信心,不敢表達,尤其害怕失敗。
膽怯表現(xiàn)比較嚴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過多的寵愛與縱容,與社會的接觸欠缺,這不免使其對公共場合、集體活動產(chǎn)生了未知的恐懼。在家時,家長可別讓孩子太由著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辦,而應適時放手,讓他多到社會上去見識見識。
鼓勵使人大膽
一些孩子不太善于與別人打交道,遇到父母的熟人總不愿意主動問好,要么低著頭、要么把臉扭向一邊、要么漲紅了臉沒有一句話、要么干脆躲到爸爸媽媽身后。一些家長便向別人“解釋”:“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愛說話,見到客人總是別別扭扭的”。
專家:千萬不要給孩子扣上“沒用”、“膽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責只會更加打擊本就自卑的他(她)。當孩子表現(xiàn)不如人意時,父母應當耐心地予以安慰和鼓勵:“第一次見面誰都會緊張,以后和阿姨熟悉了,你一定會說得更好。”“這次沒完成沒關(guān)系!下次我們繼續(xù)努力,媽媽相信你能行!”在尷尬的節(jié)骨眼上給孩子一個溫暖堅定的眼神,他(她)的信心才會慢慢增長,直到把過度的羞怯拋到腦后。
不要操之過急
對待膽怯型的孩子,創(chuàng)設(sh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huán)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膽小的孩子‘勇往直前’,家長與老師都不能操之過急。”當孩子不愿意與其他更多的孩子相處時,家長不能硬逼著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塊玩,因為害羞的孩子比較喜歡一對一的交往;當孩子不愿意稱呼別的長輩時,家長不要勉為其難,因為這可能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當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現(xiàn)時,家長也不要脅迫他,因為這樣做會加劇孩子的緊張,將來會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絕來應對,使害羞升級。
與此同時,父母也可與老師一起輕輕“推一把”,引導孩子多多參與社會活動、參與同齡人集體行動,以培養(yǎng)其交往能力和溝通技巧。鼓勵為主、推動為輔,讓孩子由“兩面派”蛻變?yōu)?ldquo;表里如一”的“自信派”。
孩子受委屈,給個“熊抱”
研究顯示,嬰兒期缺乏擁抱,孩子愛哭、易生病、情緒易煩躁;而就算漸漸長大學習獨立后,他們?nèi)匀恍枰@種身體上的“支持”。因為擁抱能告訴他們,不管什么時候,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錯誤,父母對你的愛都不會變。
別小看這簡單一抱,里面其實非常有講究。在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之間,都可以有各自的擁抱方式;對不同年齡段和性格特征的孩子,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抱法。
熊抱、面頰抱:
這種抱法會使孩子完全置身于父母懷中,便于收獲十足的安全感。在孩子受到驚嚇或委屈時,可以采取這種抱法,以平復他們的心情,避免留下心理創(chuàng)傷。尤其是對特別小的孩子,這種抱法可以讓他們聽到父親/母親的心跳——胎兒在子宮中就是聽著母親心跳長大的——幫他們找回安全感。
側(cè)抱、A形抱:
這兩種擁抱都是對稱的“形狀”,象征著父母和子女間的平等和溝通。如果十來歲的孩子遇到了困難或困惑,A型抱就是個不錯的選擇。既可以傳達父母的支持,但又不至于顯得過多干涉。如果孩子做了值得驕傲的事,就可以選擇側(cè)抱。像足球場上的運動員一樣,這種擁抱給人以贊許和鼓勵,特別適合用在男孩子身上。
群抱、飛抱、同心抱:
如果孩子參加夏令營歸來,久未見面的父母沖上去給他一個飛抱,這就是最好的歡迎了——你對他的思念,已經(jīng)不用任何言語來表達。而群抱代表著家庭的溫暖,告訴孩子,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都會有人支持他、陪伴他;同時,孩子也能通過這種擁抱明白他是這個家庭的一員,需要擔負起一定的責任。同心抱,則是父母與長大成人的孩子間一種傳達親情的方式,代表不論分隔多遠,永遠有一個人,在為他守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04996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