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幼兒園厲害了,竟把教室搬到了森林里!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入園入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森林幼兒園作為一種自然教學的方式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80年代已成為丹麥早期教育方案的有機組成部分,至90年代中期,丹麥的森林幼兒園模式的思想傳入歐洲各國,擴展到歐洲的其他地方,包括德國、英國。

從此,森林幼兒園在歐洲境內(nèi)得到迅速發(fā)展。森林幼兒園也被稱為“自然幼兒園”。

“森林”只是大自然的代名詞,森林幼兒園可以是一座森林、一個農(nóng)場,或是一片海灘。幼兒每天都在森里進行活動,不管陰天、晴天、雨天、甚至下雪天。

森林幼兒園的教材取之于大自然,老師不必像傳統(tǒng)幼兒園那樣為了某個主題替幼兒布置情境。孩子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來提問、思考、討論及找尋答案等過程真正的理解,所得到的知識是扎實的。

最近有一家英國幼兒園成為了網(wǎng)紅,被英國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收到了英國社會的廣泛好評。

這家幼兒園的園長名叫 Kristeen Freer,今年 57 歲。她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每天生活在房子里,被現(xiàn)代科技包圍,比起自己的童年,這些孩子的生活實在太無趣了。

于是她創(chuàng)辦了這家“精靈和仙女的森林幼兒園”,建了一座小木屋。又花了六年時間招聘了五名員工,共同打造了專屬這家幼兒園的戶外課程。

同時,這也是英國第一個回歸自然文化的幼兒園,幼兒園的主張非常簡單,就是讓自然來教會孩子們一切。孩子們每天到幼兒園后,會在老師的看護下,到戶外學習各種各樣的生活技能。

? 比如伐木

? 合作搭帳篷

? 捉小魚

? 到了中午,會由老師陪著一起生火、做飯,吃完飯自己洗碗

? 天氣好時,他們會坐成一圈,聽老師講故事

? 一起做游戲

? 在泥地里玩耍

? 天氣不好時,他們也會回到木屋里用撿回來的樹枝做算術(shù)或是用樹葉畫畫。

這就像童話般的世界?梢韵胂螅涸谶@樣的世界中,孩子是特別容易獲得快樂的。孩子們每個人都是滿臉幸福。

學校的創(chuàng)立者 Kirsteen Freer 從小就參加各種露營活動,到處去踏青,去野餐,她覺得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成長之課。但是事實上卻有很多的孩子沒有機會經(jīng)歷這些。

創(chuàng)立這樣的戶外課堂一直都是 Kirsteen 理想的教育方式。為什么要把孩子困在房子里?大自然可以給他們的太多太多了。

在這里孩子們的日常,就是在農(nóng)場里和動物玩!

? 玩玩農(nóng)民伯伯的拖拉機

? 研究一下樹木的年輪

這里的老師還會在這些過程中加上一些數(shù)學的課程,比如讓大家數(shù)一數(shù)撿來的木棍啊,或者教他們他們一些簡單的代數(shù)知識,讓孩子們玩耍知識兩不誤。

在這些孩子的眼中,所有的東西都是他們的玩具,玩累了就找一個喜歡的地方躺著睡一會兒,反正就是不回房子。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這些孩子學會了和大自然好好的相處,充分的吸收著各種各樣的知識。

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他們在田地里種上不同的蔬菜,等到合適的時候來采摘。

他們知道天是怎么藍的,樹是怎么長的。

他們聞過雨后的草地上水珠的味道,也見過山間樹木上新長的蘑菇……

Kirsteen 說:我一直堅信,讓孩子們更靠近自然,會讓他們更快樂,也學到更多東西。尤其是現(xiàn)代的孩子,接觸了太多電子科技, 卻離自然太遠太遠。

她很開心看到很多家長和孩子們來了以后,都從中找到了樂趣,也讓她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

本來,當?shù)氐慕逃块T聽說這家幼兒園整天把孩子們帶到戶外,害怕對孩子們的健康和安全產(chǎn)生威脅,還想對這家幼兒園進行檢查整改。

但是沒想到,相關(guān)人員到了這家幼兒園后也被這里深深地吸引。

他們認為,這家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新穎獨特,孩子們在這里該學習到的文化知識絲毫沒有落下,反而更加獨立、開朗、熱愛戶外運動。

這家幼兒園為了保證孩子們的安全,由5位老師看護12個孩子。園長 Kristeen 也不為掙錢,所收的看護費用也遠低于英國其他幼兒園。

于是英國教育局馬上給了這家幼兒園最高的“優(yōu)秀”評級,并給予了表揚。

中國的孩子從小就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很多家長寧愿讓孩子多彈會兒鋼琴,多讀點英語,多上些補習班,也不愿意讓孩子在這種“放養(yǎng)式”的環(huán)境下成長。況且中國的環(huán)境污染嚴重,也不適合讓孩子長期在戶外活動。

但我們可以學習這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其實,“森林幼兒園”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動手能力以及溝通能力,讓孩子在自然環(huán)境下對生命、自然、團隊和學習構(gòu)建新的認知體系。這與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不能脫離生活”的觀點不謀而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31066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