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1 城南一所幼兒園老師打進熱線講述孩子的攀比故事:他們比房子大小、假期休閑、豪車等,有一次聽到小朋友們笑嘻嘻地喊一個小男孩:“小局長”。“我以為他們是開玩笑或過家家。”陳女士一問,那個男孩自己先嚷起來了:“因為我爸爸是局長啊,我就是小局長啊。”
事例2 兩個小男孩在班上比玩具。家人來接了,一個是開車來,一個是爺爺騎自行車來。家人有車的小男孩爬上車后,拿出一個跑車模型,對另外那個小男孩說:“你看,這都是從日本帶回來的!”
心理分析:
既然子承父業(yè)的情形不在少數(shù),父母的職業(yè)對于子女的影響,當(dāng)然不容低估。更何況,孩子之間的稱呼,其實未必就如成人想象的那般復(fù)雜。
把醫(yī)生的孩子叫成“小大夫”,把老師的孩子稱作“小教師”,人們都習(xí)以為常,那么,局長的孩子被稱作“小局長”,似乎也不必上綱上線,就此便認為“官二代”思維波及到了幼兒園的孩子,的確可能是過于敏感了。
不過,當(dāng)“父母開什么車來接?”、“多大房子?”、“假期去哪里玩?”、“家住哪個方位?”、“玩具在哪里買的?” 、“媽媽用什么化妝品?”成為幼兒園孩子相互攀比的話題時,如此背景下,“小局長”的稱謂會不會是家長身份攀比留下的印記?“小局長”的出現(xiàn)會否改變幼兒園本該保留的純真?
事實上,孩子們并不生活在真空中,孩子們的思維、行事方式,其實不過是對成人世界的模仿。既然如此,孩子們之間的攀比,其實更應(yīng)看到其背后的成人身影;至于幼兒園版的“官帽加身”,根子也同樣在成人社會中“官本位”的權(quán)力觀。
是什么讓孩子失去了應(yīng)有的童真?
網(wǎng)上投票調(diào)查顯示:64.98%的人選擇“整個社會大環(huán)境的作用”;14.90%的人認為“電視、網(wǎng)絡(luò)等大眾媒體的影響”;13.23%的人則認為:“大人影響了現(xiàn)在的小孩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414309.html
相關(guān)閱讀:
孩子也有自尊心 這七大底線千萬不能碰
家長遇到這種事,只顧及面子會影響寶寶健康成長
當(dāng)孩子出現(xiàn)“行為退化” 家長如何應(yīng)對
幼兒園寶寶的“午睡心結(jié)”